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我们通过金矿勘查及专题研究,对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对可观测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形成与演化、相互关系及控岩控矿作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初步认为,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在印支期前构造基础上经印支期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记录了江南过渡带北缘中生代构造转换的过程;区内断裂构造具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其中高坦断裂控制了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兰程畈断层带控制了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区内的矿体多受O/S界面逆冲推(滑)覆断裂、花山洋湖断层带和北东向断层带控制,并主要赋存于其断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对区内高坦断裂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及本区和区域控岩控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主要断裂的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2.
邢东矿井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沉陷带的过渡带,通过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分析,本区先后经历了由挤压-拉张的变形过程,变形强度由弱到强。海西期构造应力影响较弱,印支期-中燕山期构造应力作用较为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挤压结构面和压缩构造.燕山晚期-喜山期是构造形成的最终阶段,以拉张伸展变形为主,现今的多数正断层的断裂结构面仍保存有先期的挤压结构面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断层组合形式多样,这些构造形成期次不同,北西向断裂对北东向断裂具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川西北炉霍断裂带北段构造分析,本文认为本区构造活动主要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华力西晚期一印支期构造活动期,形成北北西向构造带;第二期是燕山期构造活动期,形成北东向构造带;第三期是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期,形成北西向断裂系统。对区内岩浆岩组合及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分析后提出,华力西晚期构造环境属于稳定陆壳的再活动区,继续于印支期,但局部趋于减弱;燕山期趋于稳定。并认为这是一次断裂造山运动旋回的表现,其控制了本区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及低温热液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临汝煤田构造控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汝煤田的含煤岩系是在准平原化的碳酸盐岩基底上形成的。印支期近EW向褶皱与张断裂,燕山早期NW向走滑断裂,燕山晚期NW向推覆断裂、NE向张断裂,交织切错,宏观控制着含煤地层的分布与赋存,形成众多赋煤断块。赋煤断块的边界断裂与内部小构造对煤层制约形成的三类赋煤形式揭示了构造控煤作用的强度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云南郝家河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在矿区大比例尺构造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进行断裂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划分构造期次,厘定构造体系,并对区内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自燕山期以来该区经历了NE-SW向→近EW向→NW-SE向→近SN向4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换。燕山晚期NW向构造对早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重分配,造成铜的初始富集具有控制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近SN向断裂构造促使成矿物质富集,矿体形态多表现为层状、似层状;喜山早期NE向断裂构造促使含矿热液从地层中萃取大量含矿物质并发生再富集,形成富厚矿体;喜山中晚期近EW向断裂构造主要对已形成的矿体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织金—纳雍煤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织金—纳雍煤田主要发育NE、NW、EW及近SN向四组褶皱与断裂,其中以NE向最为发育。在早燕山期近EW向最大主应力作用下,黔中隆起及其邻区发生剧烈造山运动,在煤田东部边界形成向西逆冲的区域性大断裂—遵义断裂,并伴生一系列近NS向褶皱及断层。自东向西的强烈挤压使得垭都—紫云断裂带发生压剪性活动,在西部边界靠近断裂带形成一系列NW向褶皱及断层。随后主应力转变为SE—NW向,受到隆起的阻隔及纳雍—瓮安断裂、垭都—紫云断裂的限制,在煤田中部形成NE向褶皱及断层,此时奠定了织纳煤田的基本构造格局。晚燕山期将早期NE向构造左行剪切成"S"形,晚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主要表现为对早期构造的继承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宁201井区页岩储层为例,借助三维地震体和其蚂蚁追踪体地震属性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应用有限元层拉平、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自动断层片提取和古应力场反演等技术,并结合已有区域构造地质认识和单井裂缝信息,对地震尺度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期与配套,不仅重新厘定了区域构造演化序列,而且实现了区域构造和油藏级别不同尺度裂缝系统之间的有机匹配。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目的层地震尺度断裂系统发育的主要构造活动发生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主要包括燕山晚期构造幕的近S—N向挤压作用、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幕的NNE—SSW向挤压作用以及喜马拉雅中期构造幕的NWW—SEE向挤压作用;②燕山晚期构造幕主要形成近EW向长轴背斜和向斜、近EW向逆冲断层和断层相关裂缝,以及多个方向的褶皱相关裂缝;③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幕主要形成了成因上相关联的共轭断裂系统,包括走滑断层和剪切裂缝(NNW向和NE向2组)以及横向扩张裂缝;④喜马拉雅中期构造幕主要形成NNE—NE向逆冲断裂和伴生褶皱,以及横向扩张裂缝。研究成果对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区离散型裂缝建模、钻井工程预警,以及完井、开发方案优化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黔东松桃地区是雪峰山西缘扩展带的一部分,该区构造变形复杂,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广西运动、印支运动等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晚中生代之后的燕山运动主导了本区的复杂构造变形。燕山早期(J3-K1)研究区处于SEE-NWW向挤压应力场,形成了NNE-SSW向褶皱和断裂;燕山晚期(K2-E)区内处于NNE-SSW向挤压应力场,形成了区内NWW向小型褶皱和断裂。两期构造相叠加,导致早期NNE向褶皱枢纽呈波状起伏,轴迹弯曲,部分地区形成了构造穹窿和构造盆地,部分早期断层呈左行走滑性质。构造变形过程中滑脱层的调节作用往往使得构造变形样式在横向上和垂向上更加复杂化。构造变形对锰矿具有控制作用,其中滑脱作用对锰矿的富集作用明显。锰矿层作为滑脱层的一部分,在燕山两期应力作用下,在区内褶皱核部相对富集加厚,而在翼部明显减薄甚至消失。后期断层的活动往往破坏了锰矿层的连续性,造成锰矿层的缺失或重复。  相似文献   

9.
黔东松桃地区构造格局主要是受到燕山运动影响形成。燕山早期,区内处于SEE—NWW向区域挤压收缩,形成了NNE—SSW向褶皱和断裂。下寒武统杷榔组—变马冲组地层和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地层作为两套滑脱层,在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滑脱作用,滑脱层内褶皱变形强烈,以大量紧闭、顶厚不协调褶皱为主要构造样式,而其上、下岩层则以断块或宽缓褶皱变形为主,以软弱层为界面,其上、下岩层发生逆冲滑脱作用,形成了区内隔槽式褶皱的构造样式。燕山晚期,区内处于NNE—SSW挤压为主,形成了区内NWW向小型褶皱和断裂,同时燕山晚期构造横跨叠加在早期变形之上,导致早期NNE向褶皱枢纽呈波状起伏,轴迹弯曲,部分地区形成了构造穹窿和构造盆地,部分早期断层呈左行走滑性质。在燕山早、晚两期构造作用下,高地矿区含锰岩系作为软弱滑脱层,向猴子坳向斜的核部进行滑脱聚集,使其在向斜的核部富集,翼部相对减薄。同时,由于犁式正断层的存在,也影响了锰矿层的保存与破坏。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形成与幔隆带构造叠加和印支期深层拆离作用有关 ,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燕山期 NNE向陡倾左行压扭斜滑深切断裂。由于该组断裂深切地幔隆起 ,促使地幔物质和热流上涌 ,并穿入印支期因拆离作用形成的不同深度的层状岩浆房 ,使岩浆房中的岩浆与壳源重熔岩浆混合。此外 ,沿着陡倾剪切带尚可出现新的局部重熔 ,形成再度混合的脉状岩浆房。区内岩浆的成因、运移上升和侵入定位的构造动力作用是统一的 ,都是压扭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只是在不同深度 ,不同部位 ,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NNE向左旋压扭斜滑断裂是本区驱动岩浆上升和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水银洞式金矿受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沉积环境为同生断裂夹持的泻湖.潮坪.局限台地。矿石宏观及显微组构表现为沉积-成岩特征,硫同位素、稀土元素、金及微量元素组合反映矿石与围岩特征一致,沉积-成岩期是水银洞式金矿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12.
青城子矿田是辽宁东部重要的金多金属矿田,成矿作用复杂.选择白云金矿和小佟家堡子金矿进行了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矿田内小佟家堡子等金矿硫同位素含量为1.87‰~16‰,无明显的塔式分布;白云金矿的硫同位素含量为-10.3‰~+1.9‰.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白云金矿中石英δD含量为-108.3‰~-74‰,δ18O含量为8‰~15.9‰;而小佟家堡子等金矿的石英氢氧同位素分布则较为分散.综合分析认为,小佟家堡子金矿代表了早期金成矿,与变质作用有关;白云金矿代表了晚期金成矿作用;矿田内层状铅锌矿与小佟家堡子等金矿可能是同期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3.
宋家沟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上盘的莱阳组砾岩中,为区内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的参与下形成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初步的类比研究表明,宋家沟式金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砾岩型金矿,也不同于胶东地区的玲珑式和焦家式金矿床,而与南非兰德金矿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是胶东地区新发现的金矿类型。其找矿远景巨大。  相似文献   

14.
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毕献武  胡瑞忠 《地质论评》1997,43(4):381-387
笔者利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钠质溶液,其中的水为大气降和岩浆水混合成因,矿化剂主要来源于深部,金主要来源于海西期超基性岩和志留系金厂组浅变质岩。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敦昶 《铀矿地质》1991,7(6):351-359
地面磁测在黄狮涝山铁帽型金矿床的勘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矿床的物性参数、磁异常与金矿的关系,初步建立了黄狮涝山铁帽型金矿床地球物理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斑岩型金矿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岩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为我国金矿第三重要类型,但对其在认识远不如其它金矿 。通过研究,提出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三类:伴生/共生一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卡拉麦里山是尔准噶尔地区一个重要金成矿带,区内金矿类型较多,以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为主.该类型金矿区域上受南部的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北部的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控制,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浅变质碎屑岩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并与区内广泛分布的超基性岩有一定成因关系.近二年发现的双泉变质碎屑岩型金矿规模有望达到大型打开了东准噶尔地区的金矿找矿局面,启示该区寻找此类金矿有较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八卦庙金矿是目前陕西省已探明资源储量及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化探异常在八卦庙金矿的发现和初期勘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金矿的发现中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分析八卦庙金矿勘查工作中的化探异常特点及作用,旨在为应用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阿尔金北缘地区铜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划分了区内矿床的成因类型, 认为主要有3类:似层状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受裂隙控制的脉状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 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 认为区域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古生代早中期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作用时期, 形成以喀腊大湾为代表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 第二阶段是早古生代晚期板块构造聚合碰撞作用时期, 形成以大平沟和红柳沟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型(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床; 第三阶段是早古生代末板块构造碰撞后的岩浆活动和偏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时期, 形成以索尔库里北山和拉配泉为代表的受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从硫同位素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上分析, 该区具有较好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