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级次的划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开发阶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对比时,难度更大。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河流相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相岩相、相序的组合特征随空容纳空间规律性变化,结合各种关键面的约束控制、油水界面在小层内部空间的分布位置以及河道的切割充填作用,进行精细河流相小层划分对比。旨在摸索一套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高精度层序划分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油田的生产开发。并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迪那气田存在的平面非均质性强、气藏层间动用程度不清等难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参考区域地层资料,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的油气层对比方法,对迪那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群进行精细地层对比。气层组的划分主要依据稳定分布的一级标志层,砂层组的划分依据二级标志层及沉积旋回特征,小层的划分依据沉积旋回及岩性变化特征。迪那气田古近系含气层系共划分为2个气层组,8个砂层组和38个小层。结合地震资料,识别出了过井断层11条,有效地解决了过井断层识别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王官屯油田官142断块侏罗系厚储层的特点,以取芯井岩芯分析资料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厚约50 m的砂砾岩层划分为13个流动单元,分为A、B、C、D四类.在流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各类沉积相标志,将目的层确定为辫状河沉积相,大面积分布的辫状水道、心滩为该区储层沉积的主体.为了进一步精细划分沉积微相,应用各类岩性与泥质体积分数、声波时差、电阻率的交汇图,建立了各类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岩性、物性、电性划分标准,实现了沉积微相的精细划分.其与流动单元的空间配置关系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的差异性.这种基于流动单元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是依据储层渗流性质的差异将储层划分成符合其渗流规律的层系,便于同油田开发的生产层系相结合,从而满足层系开发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层序地层为密集井网开发井区储层精细对比提供了重要手段。库车坳陷却勒—羊塔井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以相对稳定的水进面为界进行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表明,底砂岩段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和6个五级层序,羊塔井区以干盐湖环境河流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形成3~4套分布较稳定、粒度较细的砂体,物源来自东部和东南部的前缘隆起区,是河流长距离搬运的结果。却勒井区砂体厚度变化较大,可识别出3期较大规模的水进—水退旋回,发育3套厚度较大、近物源的辫状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这些砂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变薄,碎屑体系分析表明物源来自西部温宿凸起区。古地理再造表明两井区形成于两套沉积体系,之间有一湖湾分隔,层序—沉积体系的差异和分布决定着储层分布和油田布井开发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启宇 《地质与勘探》2013,49(5):990-998
英买力凝析气田群区层组划分与对比研究是该地区陆相地层油气藏地质和开发工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精细地质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次研究采取"取心标准井出发,岩心标定测井,寻找辅助标志层,进行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将隔夹层纳入到同一沉积旋回进行识别、划分对比,以隔层确定小层,并兼顾‘就近、闭合’的原则"展开层组划分与对比,重新确定出更适用于气田开发的气层组、砂层组、小层等划分单元。而对可以作为层组划分与对比辅助手段的白垩系与古近系不整合界面、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顶界以及层组中的隔夹层等的识别,为层组的精细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保证,很好地解决了巴什基奇克组、库姆格列木群的层组划分问题,对英买力地区凝析气藏的后期开发等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研究碎屑岩储集层流动单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以文72块沙三中为例,在取芯关键井流动单元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指数、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最大孔喉半径6项参数,将取芯井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文72块沙三中油藏进行了流动单元识别,阐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特征,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获得了流动单元的时空展布.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的对比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水下分支水道微相中部及河口坝微相,水道和河口坝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储集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画了影响储集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察、沉积构造、矿物学特征、测井数据对松辽盆地南部永平地区泉四段进行沉积微相的判别,划分为湖泊相和曲流河三角洲相,包含2种亚相和3种微相。借助JF229井区密井网条件进行精细小层对比和砂体拆分,将永平地区泉四段划分为12个小层,按时间关系划分为9期河道,以此为依据研究该区沉积演化过程并总结沉积模式。泉四段早期,全区主要发育较稳定的三角洲前缘沉积。10小层时期伴随有一次短暂的湖侵-湖退,而后迅速恢复三角洲前缘沉积;泉四段末期从4小层开始发生广泛湖侵。结合连井剖面,进一步研究河道性质及演化特征,为追索有利砂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迪那气田苏维依组采用“标准层对比,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地层对比方法,开展储层精细划分对比研究工作.研究区苏维依组下伏和顶部的2个区域一级标准层以及内部4个二级标准层是划分气层组和砂层组的关键;3个三级旋回、5个四级旋回以及19个五级旋回的沉积特征是进行砂层组和小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根据以上标准层和旋回特征将迪那气田古近系苏维依气层组划分为5个砂层组和19个小层.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量的钻探、测井、露头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标志层的岩电特征、层序地层意义及形成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灰岩、砂岩、泥岩及煤层标志层,依据层序界面的特点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2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5属于海相地层层序,SQ6—SQ12为陆相层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总体上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标志层受沉积相横向变化的影响,主要形成于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河流、湖泊、障壁海岸以及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在划分地层及地层对比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标志层、对比相邻井、参考厚度变化等,合理、准确地划分地层。  相似文献   

10.
沾化凹陷垦西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地球学报》2011,32(6):739-746
油田开发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要进行小层沉积微相的研究,阐明小层单元沉积微相特征,为相关开发研究奠定必要的沉积学基础.以传统沉积学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进而应用油藏描述技术中的沉积微相分析方法,从标准井测井沉积微相分析到全区多井对比,对垦西油田K71断块区新近系馆陶组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及...  相似文献   

11.
麻黄山西区长6~4+5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砂体展布及连续性不清。为搞清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通过岩心详细观察描述,结合测井资料,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10种沉积构造,总结出10种微相接触样式和5种沉积层序模式,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相带。垂向表现为以反旋回为主,兼有短期正旋回的沉积特征;侧向河口坝(或分流间)与水下分流河道相间发育,河道砂体下部为“多而小,窄而薄”,上部为“少而大,宽而厚”。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的研究方法,将该区划分为三角洲内前缘、三角洲外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带,内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为主;外前缘以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前三角洲以滨浅湖泥微相为主。根据现代沉积相模式,推测该区为建设性辫状河道 湖泊三角洲,其演化表现为3个阶段:初始发育期(长63),以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为主;早中发育期(长62和长61),以三角洲内前缘及外前缘相带为主,各微相多为单期发育,交互沉积;中后发育期(长4+52和长4+51),主要发育三角洲内前缘相带,水下分流河道表现为多期叠加样式。  相似文献   

12.
区域构造-沉积演化背景与研究区大量岩心、测井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沉积相分析表明, 下泥盆统F4层段属于处于陆隆部位的半深海背景下的海底扇沉积.以F4层段中部稳定发育的深海泥岩段为区域对比标志层, 将其分为上部和下部2个旋回, 分别对应2期扇体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以各扇体内部较为稳定的泥岩为次级对比标志层, 可进一步将各扇体划分出相当于砂层组级别的地层单元, 由此建立了F4层段具有时间意义的地层对比格架.在分析各扇体沉积亚相类型与成因机制的基础上, 认为F4层段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辫状水道复合体、沉积型水道和水道末段舌状体3种类型.在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内, 分析了储集砂体平面展布规律, 并提出F4层段海底扇至少存在来自北西西和东南2个方向的物源供给体系, 属于多点物源和砂质扇成因类型.该研究不仅为重力流沉积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方法, 同时也为F4层段剩余油的分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 为油藏的深入开发挖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中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为例,采用隔夹层识别对比、沉积微相分析、地质统计学系数和劳伦兹系数方法分析了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3套稳定隔层,据此可划分为3套开发层系; 夹层在各单砂体中比较发育,应将夹层分割的注采井归为不同注采井网; 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影响明显,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的非均质性最强; 地质统计学参数和劳伦兹系数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10个单砂体均为极强的非均质性,统计学参数往往偏离强非均质标准甚远,而劳伦兹参数值分布于0~1间,更能直观定量的表现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强弱。  相似文献   

14.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间房组油藏储层辫状河三角州平原和前缘亚相比较发育。其主要微相由辫状河分流河道、心滩、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区等组成。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导致和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油水运动和产量变化。由于河道砂体物性好、连通性好、吸水强度大,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故注入水沿河道砂体发育方向推进速度快,油井含水上升也快,从而造成沿主河道砂体方向上的高产井初期不含水,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剖面上受沉积旋回控制,动用程度较高的层段主要集中在每一砂层组中下部的第3 、4 小层。  相似文献   

15.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中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为例,采用隔夹层识别对比、沉积微相分析、地质统计学系数和劳伦兹系数方法分析了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3套稳定隔层,据此可划分为3套开发层系;夹层在各单砂体中比较发育,应将夹层分割的注采井归为不同注采井网;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影响明显,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的非均质性最强;地质统计学参数和劳伦兹系数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10个单砂体均为极强的非均质性,统计学参数往往偏离强非均质标准甚远,而劳伦兹参数值分布于0~1间,更能直观定量的表现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强弱。  相似文献   

16.
峡东青林口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沉积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峡东地区的新元古界由于保存良好的“雪球地球”沉积记录及其崩解后的“盖帽碳酸盐岩”和“庙河生物群”等关键地质记录,因而成为国际新元古界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此次报道的青林口剖面是目前在峡东地区发现的出露最为完整的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对于揭示这一关键地质时期的重大生物演变和地球环境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重点介绍该剖面的地层序列并简要分析其沉积演变特点.该剖面出露新元古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其中,莲沱组以紫红色砂岩夹页岩为主,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南沱组角度不整合在莲沱组之上,以灰绿色杂砾岩为特征,划分为3个岩性段;陡山沱组以“盖帽白云岩”的出现为底界,以黑色硅质页岩的结束为顶界,划分为4个明显的岩性段;灯影组整体具有“两白夹一黑”的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蛤蟆井段、石板滩段和白马沱段.青林口剖面地层出露完整,各组段岩性特征明显,清晰地反映了该区域的沉积环境演变历程.沉积记录显示,本区新元古代中期开始接受沉积,最先沉积陆相莲沱组,经历成冰纪晚期南沱组代表的“雪球”事件后转为海相沉积,埃迪卡拉纪沉积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均为浅海开阔碳酸盐相或局限页岩相,成为后生动物起源和宏观藻类分异发展的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7.
The braided channel sedimentary sand is a kind of common oil reservoir,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poor regularity structure and complicated oil water relation. Seismic trace can be remodeled by wavelet decomposition, namely seismic trace is decomposed into a series of different attribute wavelets. The different reflection is obtained by the different attribute wavelets, thus prediction accuracy of braided channel sedimentary sand is improved. The seismic signal treated by matching pursuit method has good focusing capability of instantaneous spectrum, based on which the seismic signal is simply and rapidly remodeled by time frequency decomposition. The seismic data of Kendong 701 area were processed based on matching pursuit time frequency de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pretability of oil reservoir was improved and the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lling data were well related. The braided channel sedimentary sands of Minghuazheng and Guantao group strata in Kendong 701 area were predi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had the obvious braided channel features. Based on the predictions, three wells were located and the prediction and drill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相似文献   

18.
以岩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高邮凹陷北斜坡戴二段沉积相类型、展布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总结、比较各类型三角洲特征的前提下,认定北斜坡戴二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局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戴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各亚相、微相进行分析,划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并针对各亚相对其包含的微相进行进一步划分。在综合考虑目标区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对沉积相展布和演化进行分析,并对辫状河三角洲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东营凹陷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扇三角洲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粒度分析,并结合各类分析资料,认为该地区扇三角洲是受后退型盆地边界条件控制的退积型沉积层序。将沉积体内发育的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6个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内水动力条件、砂体类型不同,其岩性、粒度、分选、填隙物特征以及砂体的岩相组合、时空展布特征均不相同,结果导致不同微相内的砂体物性特征各不相同。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各类因素以及生、储、盖成藏条件,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砂砾岩体储层物性最好,在空间上分布稳定,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