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地磁场垂盼量的绝对观测数据研究了地震的地磁效应。结果表明,在地震前、京、津唐地区的垂分量曾经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从1975年9月以后,尤其从12月以后,垂直分量一直在下降,并且最显著的地点恰为震中附近的唐山和昌黎。  相似文献   

2.
结合江苏地区近20年的地磁观测实践,对地磁方法的现状及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作用提出看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张北--尚义Ms6.2级地震,唐山钱营MS5.0级地震的回顾,从震前存在的短临地异常着手,充分分析和深入研究了异常的演变和认识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些没有被认识和重新认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程式  杜方 《四川地震》2001,(3):1-4,45
通过对地震预测实践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震例总结,提练出一套预报6级以上强震的综合预测决策判据:根据突变异常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预测震级;根据突变异常的准同步涌现和某些外部触发因素预测发震时间;根据综合前兆异常相对集中区中地震活动性异常与前兆异常、宏观异常与微观异常配套出现来预测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倾斜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仲全 《地震研究》2001,24(4):301-306
对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地区的地倾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前兆信息的异常特点,总结了震前倾斜场的异常变化特征:1、异常幅度大、异常面积广;2、趋势性异常地域相对集中;3、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4、震前异常具有明显的阶段性;5、异常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最后对倾斜观测及地震预报作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1989年和1990年发生在吉林省盘石地磁台附近70km和34km的M_L=3.9和4.3级的地震,提出了震前异常报告,并给出用Pc-1500计算器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9.
高国英 《内陆地震》1991,5(3):277-279
1991年6月6日16时02分,在乌鲁木齐西南阿拉沟附近发生了一次M_s5.2级地震。地震前,震中周围台网较多的手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综合各种异常,新疆地震局分析预报研究室曾向国家局分析预报中心提出了短临预报意见。阿拉沟5.2级地震的发生较好的验证了所作出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四川台网记录到的雅江6.0级地震前电磁辐射的前兆异常,所用的仪器为JD-03,DPJ-Ⅲ型,ULF-Ⅲ,JS-Ⅰ型电磁辐射仪,记录方式为电信息记录和磁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磁场的三维结构及其长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矩谐分析方法得到了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本区磁异常水平分布特征及垂直递减率的分析可以推论出:中国及邻区的地磁测量资料会对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的八极子(n=3)和更高阶磁极子(n>3)的系数计算产生影响。在1965-1970年期间,西藏磁异常中心及西太平洋磁异常中心以0.4°/年的平均速率西漂,同时以0.2°-0.6°/年的平均速率向北移动;X和Y分量的异常极值以3γ/年的速率增强,Z分量的异常极值以2-7γ/年的速率在减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矩谐分析方法得到了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本区磁异常水平分布特征及垂直递减率的分析可以推论出:中国及邻区的地磁测量资料会对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的八极子(n=3)和更高阶磁极子(n>3)的系数计算产生影响。在1965—1970年期间,西藏磁异常中心及西太平洋磁异常中心以0.4°/年的平均速率西漂,同时以0.2°—0.6°/年的平均速率向北移动;X和Y分量的异常极值以3γ/年的速率增强,Z分量的异常极值以2—7γ/年的速率在减弱。  相似文献   

13.
在修正了Briggs提出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法基础上,对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6个行星尺度磁异常区的漂移特性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00-2000年期间,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0.15°/a的平均速度向西漂移,强度累计增长了29%;6个行星尺度异常区的西漂运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漂移最快的是赤道附近的非洲异常,平均西漂速度为0.26°/a,其次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异常(0.23°/a),最慢的是欧亚异常(0.09°/a).除西漂外,大多数异常区还有较小的北向漂移.在1940-1955年期间北半球的欧亚、北美和北大西洋3个异常区以及赤道地区的非洲异常几乎同时由西漂或西南漂转为西北向漂移;紧接着,南半球的南大西洋和澳大利亚两个异常区的漂移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漂移明显减慢,而不是漂移方向的转折.在6个异常区中,澳大利亚、南大西洋、非洲和欧亚4个异常区的强度有明显增加,而北美和北大西洋两个异常区的强度则显示了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地磁场的漂移运动和强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在修正了Briggs提出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法基础上,对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及6个行星尺度磁异常区的漂移特性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00-2000年期间,全球非偶极子磁场以0.15°/a的平均速度向西漂移,强度累计增长了29%;6个行星尺度异常区的西漂运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漂移最快的是赤道附近的非洲异常,平均西漂速度为0.26°/a,其次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异常(0.23°/a),最慢的是欧亚异常(0.09°/a).除西漂外,大多数异常区还有较小的北向漂移.在1940-1955年期间北半球的欧亚、北美和北大西洋3个异常区以及赤道地区的非洲异常几乎同时由西漂或西南漂转为西北向漂移;紧接着,南半球的南大西洋和澳大利亚两个异常区的漂移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漂移明显减慢,而不是漂移方向的转折.在6个异常区中,澳大利亚、南大西洋、非洲和欧亚4个异常区的强度有明显增加,而北美和北大西洋两个异常区的强度则显示了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朱燕  郑黎明 《高原地震》2000,12(3):57-60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积累、释放,使得应变场内介质磁性发生变化。特别是短周期的地磁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前后的地磁扰动密切相关。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方法,用喀什地磁台1990-1998年的地磁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得出1990年以来几次6级以上强震包括伽师地震前后,周期为9-200分钟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总方差σz及帕金森矢量参数、相应的频率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彭纯一  徐国铭 《地震学报》1986,8(3):309-316
继取得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磁异常之后,1984年5月21日在江苏黄海勿南沙Ms6.2地震前,在距震中70公里的东台县弶港,110公里的海安和130公里的射阳地磁台又观测到震前垂直分量的磁异常.其中弶港、海安为正异常,射阳为负异常.本文根据祁贵仲的膨胀磁效应模式,粗略地进行了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认为,在低纬度地区用较密集的垂直分量台网来捕捉地震磁异常有可能改善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磁场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年(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的资料和中国台站的同期地磁记录,对地磁场太阳日变化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将适用于瞬时全球磁场的球谐分析法与适用于平均场的双调和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分析S磁场的新方案,得到了(θ,T,t)坐标系中组成S场的三个部分,即仅随地方时LT变化的部分SLT,仅随世界时UT变化的部分SUT以及既随LT变化又随UT变化的部分SLUT.从全球来看,在IGY/IGC期间,这三部分的强度之比分别为:X分量1.0:0.2:0.3,y分量1.0:0.1:0.6,Z分量1.0:0.4:1.0.S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虽然表现了同一物理过程,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其决定因素是地磁轴对地理轴的倾斜,地磁场的非偶极子成分(即区域性异常)和地球内部电性的横向不均匀性(包括海陆分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使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年(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的资料和中国台站的同期地磁记录,对地磁场太阳日变化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将适用于瞬时全球磁场的球谐分析法与适用于平均场的双调和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分析Sq磁场的新方案,得到了(θ,T,t)坐标系中组成Sq场的三个部分,即仅随地方时LT变化的部分SLT,仅随世界时UT变化的部分SUT以及既随LT变化又随UT变化的部分SLUT.从全球来看,在IGY/IGC期间,这三部分的强度之比分别为:X分量1.0:0.2:0.3,y分量1.0:0.1:0.6,Z分量1.0:0.4:1.0.Sq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虽然表现了同一物理过程,但它们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其决定因素是地磁轴对地理轴的倾斜,地磁场的非偶极子成分(即区域性异常)和地球内部电性的横向不均匀性(包括海陆分布、地壳上地幔电导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1974年溧阳5.5级地震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之后,作者对华北北部的中期地震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溧阳两次地震与华北北部地震有呼应关系,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1.华北板块边界带  相似文献   

20.
对1990~2005年期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试验场和中国新疆乌鲁木齐试验场的连续地磁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选择库尔特、图尔根、喀什和乌鲁木齐地震台站的地磁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天山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地磁场变化的长期、季节、短期和局部分量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