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省关中,盛名八百里秦川。历来是全省粮棉的主要产区。这里有三个地区行政公署,辖42个县。耕地面积3036.9万亩(其中水地1378.6万商),占全省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二点五。粮田面积2285.9万亩(其中水地900万亩),占全省粮田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历史上多灾的省份,干旱、水涝、风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尤以旱涝灾害最为频繁、最为严重。据省民政厅资料统计,1949~1989年的四十年里,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减产一成以上的)平均每年5169.4万亩,成灾面积(减产三成以上的)3195.9万亩,分别占全省每年平均播种面积的30.5%和19.0%,因灾平均每年减产粮食30.2亿斤,减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陕西省主要经济作物主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五十年代初陕西省是我国棉花主要产区之一,棉花总产居全国首位.七十年代以来,产量一直低而不稳,面积逐渐减少,总产直线下降.1983年以前,全省棉花种植面积还维持在400万亩左右,到1986年种植面积只剩81万亩,降到了历史最低线.因而,严重影响我省棉纺工业的发展.1987年以后,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回升,但离棉纺工业需要相距甚远.据分析,近期国际市场棉花供求矛盾突出,供不应求状况  相似文献   

4.
我省上半年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春季,陕北、渭北降水偏少,一度干旱,干旱最大面积曾达1600万亩。因受西北沙暴影响,关中西部出现大风,使正在抽穗、扬花的冬小麦大面积倒伏,据调查,倒伏面积达60余万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夏粮产量。此后,从5月上旬以来至7月中旬,各地先后出现了冰雹、暴雨和大风,尤其是冰雹,范围广,面积大,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1988年8月下旬到9月上半月,湖南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秋汛,分折和总结这次秋汛形成的原因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仅从雨情、水情、大气环流背景、气候异常和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作些宏观的分析和讨论.1 1988年秋汛概述1.1 1988年秋讯的主要特征1.1.1 灾情重:湖南全省受灾面积1100万亩,是继1954年大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其中洞庭湖平原受渍面积476万亩,山丘区因山洪灾害受灾面积达590万亩.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减产粮食22亿公斤、棉花66万担、花生36万担,淹没倒塌房屋23.27万间,造成数百人的伤亡,有5万余处水利工程遭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季(3—5月),我省天气气候的特点是: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大风日数也明显少于往年,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受旱农田面积达31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7.
1989年秋季,庆阳地区冬小麦病虫害大面积流行,发病较重的有159.59万亩,占麦田面积的51.3%。其中中南部发生的白粉病和锈病面积约114.83万亩,占发病面积的72%;北部发生的叶条蝉和蚜虫面积约44.76万亩,占发病面积的28%。对其防治的好坏将左右我区粮食产量,为此引起了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  相似文献   

8.
一、种植概况谷子是甘肃大部分农业区主要的秋粮作物之一。30多年来,全省谷子年播种面积在160—332万亩之间变化,随着年代的推移,年播种面积呈减少的趋势。80年代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3%左右。我省谷子产量低而不稳。50年代最低和最高年亩产量分别为61kg 和77kg,60年代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粤东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冬春连旱 ,揭阳从 2 0 0 1年 9月 2 1日至 2 0 0 2年 5月 9日连续2 30天无透雨 ,2 0 0 2年上半年降雨量约偏少 7成 ,气温持续显著偏高。由于降水长时稀少 ,榕江水位持续下降 ,海水倒灌至市区。据统计 ,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 99 5万亩 ,严重受旱面积 41 9万亩 ,干枯 5 2万亩 ,有 74 35万人饮用水出现困难。 5月1 4日起 ,揭阳市政府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 ,以求缓解旱情。揭阳地处东南沿海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降水量较充沛 ,年降水量在 1 70 0mm以上 ,但由于年、季雨量差别较大 ,容易造成干旱。揭阳年雨量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再生稻取得了很大突破,1986年全省蓄留再生稻69万亩,1987年发展到250万亩,1988年达到500万亩。蓄留再生稻在我省迅速发展,标志着我省许多地方具备种植再生稻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1.
1 森林资源概况和火险历史资料统计 本溪地区总面积为8348km~2,森林覆盖率为61%,森林面积为756万亩,森林总蓄积为2752.51万m~3,占全省1/4,是我省的主要林区之一。1981~1992年,全区发生林火434次(荒火221次,火警163次,火灾50次),直接经济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域辽阔,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49%,平原面积占28%,沙漠戈壁面积占23%。草场资源丰富,面积达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有7亿5千多万亩,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  相似文献   

13.
我县位于广西中南部,是一个四面环山的丘陵盆地,全县总面积504万亩(公社442.9万亩),其中公社农用耕地面积76.3万亩(水田45.1万亩,畚地31.2万亩),占公社总面积的17.1%;森林面积152万亩,占34.3%;牧地68万亩,占15.3%;水面22万亩(公社可养殖水面5.05万亩),占4.3%。此外,尚有宜农地10.6万亩,宜林地22.4万亩,宜牧地23万亩,石山42万亩,其他26.6万亩,这几项约占公社总面积28%。是个“五山、二丘、一水、二分田”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4.
春粮是我县三季粮食作物之一,七○年以来全县面积基本稳定在26万亩左右,约占耕田面积三分之一。其中大小麦约20万亩,其余为蚕豆。自七十年代以来,品种变化不  相似文献   

15.
葡萄是一种结果早、收效快、收益高的浆果类果树.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生产年鉴》统计,1981年世界葡萄总面积已超过1.5亿亩,产量7000亿吨.一些葡萄栽培面积大的国家很多都在2000万亩左右,如西班牙为2599.5万亩,意大利2109万亩,法国1965万亩,苏联1887万亩.我国的葡萄栽培  相似文献   

16.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唐守顺 《气象》1984,10(1):20-24
淮北是安徽省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黄淮流域大豆的重要产区之一。本区大豆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淮北人民一直把大豆作为用地养地的作物,大豆、小麦轮作成为一种传统的种植制度。六十年代以来,本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900万亩上下,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其中95%以上是麦茬大豆,只有在灵璧、肖县、泗县一带有少量的麦套大豆。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份以来,我省重庆、万县、涪陵、南充、泸州、黔江、达县、自贡等地市相继发生伏旱,受旱面积达1000多万亩,其中成灾面积达700多万亩。 7月上旬以来,川东大部分地区持续高  相似文献   

19.
欲与天公试比高———兰考县高炮人工增雨纪实本刊记者王魁山本刊通讯员徐新旺1997年春末至盛夏,兰考县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连续干旱。从5月13日至7月13日,两个月内降雨仅25毫米。据7月7日统计,全县严重干旱面积30余万亩,缺苗断垄13万亩,还有3...  相似文献   

20.
绪言本省耕地面积2700多万亩,水田面积约占80%,双季连作稻面积约占水稻面积的90%。七十年代以来,麦——稻——稻面积约占40%。早稻面积1700~1800万亩左右,晚稻面积1900~2000万亩上下。解放后,我省粮食亩产翻了二番,主要是双季连作稻的推广及其产量的不断提高的结果。因此,在我省粮食生产中,提高连作稻的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光、热、水资源丰富,水热基本同步。发展不同品种搭配的连作稻种植制度,对于充分合理利用我省的气候资源,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