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区次区域国际合作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对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区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典型代表-图们江地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地域范围,区域开发的时空模式及其面临的障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区域的发展将对东亚的地域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湄公河多目标协同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从流域的整体性论述了世界第六大河、亚洲跨国最多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基本特性,对澜沧江中下游段多目标梯级水利枢纽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中近期多国协同开发的优选项目.论证了中老缅泰“黄金四角”次区域合作,必须以开发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工程为前提,同时加快中老泰、中缅泰陆上通过、航空港建设,兼论了旅游网络工程、防洪灌溉工程、经济走廊工程等多目标巨系统的国际协同开发问题,提出了“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协同开发,资源共享,经济互补,利益兼顾,共同繁荣”的开发原则,充分调动流域国及国际组织力量,把澜沧江—湄公河作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典范,进行跨世纪开发。  相似文献   

3.
澜沧江下游地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中、老、缅、泰四国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了澜沧江下游国际旅游的发展前景,多层次客源市场,总体战略;设计出其小区域国际旅游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国际旅游开发的软件建设和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湄公河开发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问题。国际航运的开发,将使这条数千年东方民族文化走廊的多国河流,升华为国际合作的经济走廊。围绕国际航运开发的各个方面,分析其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在实施航运开发过程中宜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介绍了流域自然条件区域特征、重要的开发行动,分析了各流域国的关注点,及其流域开发中存在的国家间利益冲突,部门间利益冲突,国家、地方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冲突存在的危害和冲突解决的可行性,并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中需要协调的利益关系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整体开发的前景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丽晖  何大明 《地理学报》1999,54(B06):55-64
回顾了流域开发模式的演进过程,归纳了整体开发模式特征。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整体开发的必要性和前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结合部次区域国际合作的现状、区域范围和合作前景。提出以交通先行,旅贸作导,推进次区域合作,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交通网络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90 m×90 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1 km×1 km的人口密度栅格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人口分布格局及其与高程、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呈北疏南密的基本格局,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位于南端的湄公河三角洲,源头杂多县则是大片无人区;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海拔由低到高经历了一个急降缓升又下降至尖灭的变化过程,人口总量随海拔呈现倒指数增长变化;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80%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坡度≤2°的平坦区域,当坡度达到38°时,人口累积曲线趋于平稳;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坡向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坡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显著;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成倒指数关系,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流域内大部分人口分布于低起伏地区。  相似文献   

9.
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近5年来,广泛受到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政府、UNDP、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国际组织机构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围绕其开发与研究所开展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进行了回顾,总结其研究与开发现状,结合流域区内外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出未来的研究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湄公河开发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问题。国际航运的开发,将使这条数千年东方民族文化走廊的多国河流,升华为国际合作的经济走廊。围绕国际航运开发的各个方面,分析其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在实施航运开发过程中宜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它连接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6国。最近一些年,流域各国的经济先后开始高速发展,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之一,流域各国也在寻求建立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亚洲开发银行拟订了在这一次区域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本文着重介绍中国云南省在这一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中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正源问题及上,中游水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源自中国境内的澜沧江,至云南省勐腊县勐捧西北出中国、改称湄公河。它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注入南海。全长4180km,流域总面积81.1万km^2。按河长排序,占世界河流的第9位,历来被举为东南亚文明发展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国际河流,目前成为国际上众多国家、国际组织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地区[1,3]。按亚洲开发银行(ADB)组织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4]直接影响地域232×104km2,人口超过2.2亿,大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都将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4月5日下湄公河四国签署的《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5],为该流域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机。据初步分析,如果以水资源多目标综合利用为目的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将能源开发集中在澜沧江干流和下湄公河支流,在洞里萨湖修建拦河闸堰,在湄公河三角洲修建泄洪道,在大城市与人口和耕地集中而易遭受洪水危害的干流两侧兴建防洪堤,并加强水文、气象预测和预报,则下湄公河流域的电力需求及灌溉、洪水、咸水入侵以及土壤酸性水危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均可得到解决,无需兴建庞大的下湄公河干流梯级电站(水库),这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资金投入、大规模的移民和土地淹没,而且可以阻止大坝对湄公河水生生物的危害,促进流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0,(11):60-61
2009年底以来,湄公河流域出现中到重旱,湄公河北部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国外有舆论将其归咎于中国在澜沧江开发水电所致。  相似文献   

15.
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陈丽晖  何大明 《地理学报》2000,55(5):577-586
针对次澜沦江-湄公河区域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国际社会对该流域水电开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集中分析了流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了能满足各流域国对能源、防洪、灌溉、水生生态保护和减轻海水倒灌等多方面需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泥沙和水环境变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该河干流境内外8个关键河段的底沙进行采样,并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锌Zn、铅Pb、铜Cu、铬Cr、砷As)含量实验测试,分析了该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运用沉积学原理,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1.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中Zn、Pb、As在上游中国境内澜沧江底沙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1.43 mg/kg、41.85 mg/kg、21.84 mg/kg,均大于其在下游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平均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8.17 mg/kg、28.22 mg/kg、14.97mg/kg;Cr在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含量的平均值为418.86mg/kg,大于境内上游澜沧江底沙中的平均含量42.19 mg/kg,且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采样点,其含量分别为762.93 mg/kg、422.9 mg/kg;Cu除在戛旧和界碑含量较小分别为11.7 mg/kg、7 mg/kg外,在上下游其他采样点的含量分布变化不明显.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在上游中国境内Zn、Pb、As有污染,其中Pb、As的污染较Zn严重.在下游中国境外Cr污染较严重,其污染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两个采样点,As在巴色采样点也出现了轻微污染.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较小,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污染.由此可见澜沧江-湄公河境内局部河段因地球化学背景或矿产开采致使的水体和底沙重金属污染,沿程经水体稀释和水库淤积后,尚未出现污染的跨境迁移现象.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干流上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空缺,为澜沧江流域资源开发的评价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水利益共享代替分水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和减少区域矛盾冲突,但由于缺乏具体可实施的分配模式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基于水利益共享理念,建立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并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模型。为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提供了具有充分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和分配模型,有助于推进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的实施,实现区域双边或多边在水资源利用上的共赢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中老缅泰国际合作开发区建设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的优先启动区,是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对推动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发挥着先导功能。景洪作为中国西南边境城市,在未来次区域合作中将升格为枢纽城市之一,因此,其开放度要不断扩大,在已具有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基础上,要继续营造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公路口岸,并在跨世纪建造昆明—曼谷铁路时,设置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同时在中缅240界桩两侧开辟新型的边境贸易旅游区,构筑景洪市全方位立体型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9.
实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流域是国家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文章从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业、社会发展、小区域合作等方面探讨了流域的开发与合作,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澜沧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带。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世界大河澜沧江—湄公河流跨亚洲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和缅甸6 国, 是亚洲第一国际大河。流域内有多种气候区和地理环境,其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分布地域差异极大。文中着重对该区流域内的河川径流特征和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对该区流域内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为国际河流的国际合作开发和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