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韶关地区“龙舟水”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中高纬维持稳定的“两脊一槽”大气环流形势,有利引导冷空气与华南沿海暖湿空气交汇;中低层冷暖切变、低涡高低空急流耦合、边界层辐合渐近线为暴雨触发机制;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辐合主要在华南;暴雨是在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下,但是一定要有触发机制把气层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出来转化成上升气块的动能,才能造成持续性暴雨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8年5月底到6月中旬分析,发现孟湾低槽的稳定维持、副高的加强西伸,南海季风提早爆发造成的低空急流以及近年来最严重的"拉尼娜"事件直接导致了此次大范围的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3.
近55年广东“龙舟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 °×1 °),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广东“龙舟水”最主要的分布型是除雷州半岛外具有“空间一致型”分布。广东“龙舟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异常多年的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中层极涡明显偏强,东亚大槽北段减弱、南段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层南海北部-华南的偏南气流偏强。“龙舟水”异常少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大气再分析资料、广西降雨量资料,对2022年广西罕见龙舟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龙舟水期间高层欧亚中高纬地区高压脊异常偏强,引导冷空气持续南下影响华南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南亚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东,在广西上空构成了有利于垂直运动的环流配置。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西段脊线位置偏南,导致水汽输送偏南。低层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异常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前沿位置偏南,水汽收支在华南地区较常年偏多40%。在多个大尺度环流系统异常特征共同作用下,广西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5.
2008年广东“史上最强龙舟水”的气候成因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分析了2008年广东“史上最强龙舟水”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从2007年8月持续到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是强降水的主要气候诱因,在其影响下,西太平洋暖池一带热带对流活跃,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向北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雨带滞留华南;南海季风爆发偏早、偏强,为强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2)去冬今春南极海冰面积偏大和青藏高原南部积雪偏少,有利于增强夏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6.
郑丽娜  靳军  万文龙 《暴雨灾害》2011,30(3):247-253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以及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2月28日山东省罕见“雷打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槽、切变线低涡、强低空西南急流及冷锋等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对流层整层出现持续异常增温,为“雷打雪”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积累;低空急流的建立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分的水汽供应;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冷锋携带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MCC是造成“雷打雪”过程的直接原因,冰雹、雷暴等天气出现在TBB低值中心及云团移动前沿TBB等值线密集区;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出现“人”字形回波及强回波中心,地面形成中小尺度风速风向辐合区,对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东“龙舟水”灾情的灾前预估和灾后快速估计的需求,本文利用1995—2021年广东“龙舟水”期间降雨和暴雨洪涝灾害数据,计算“龙舟水”综合灾情指数,应用百分位法将其划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并对广东“龙舟水”的灾情特征、降雨与灾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2021年广东“龙舟水”期间降雨强度、范围、强降雨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峰值集中在2005—2010年,灾情强峰值出现在2005—2008年,峰值区间较一致;2008年灾情最重,2008年后综合灾情强度呈下降趋势,近10 a(2012—2021年)各灾情也呈下降趋势,以倒塌房屋数、受灾人口数、农作物受灾面积降幅最明显,直接经济损失降幅较小。②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各降雨指标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受灾人口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综合灾情等级、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受降雨强度、强降雨频率影响,受灾人口数、农作物受灾面积灾情主要受降雨强度、降雨范围影响,倒塌房屋数、死亡人数灾情主要受强降雨的频率影响。③建立的“龙舟水”平均总降雨量与灾情的拟合关系方程,能较好地估计 “龙舟水”综合灾情等级和灾情数据。  相似文献   

8.
周芯玉  涂静  廖菲  胡东明 《暴雨灾害》2017,35(3):235-242

采用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3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多尺度系统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使华南持续受短波槽影响;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南亚高压使得华南上空风场辐散抽吸作用明显。(2)强降水发生前,强风速伸展高度的不断降低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且水汽条件较好;低空急流指数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在强降水发生前1~2 h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则迅速减小。(3)风场低层垂直切变的增强与强风速的下传具有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说明由于强风速垂直伸展高度不断降低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在强降水发生前,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垂直风切变的相应变化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广东强龙舟水与准10天振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广东强龙舟水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强龙舟水期间广东逐日降水存在显著的准7~12天周期振荡即准10天振荡,广东上空的逐日500 hPa高度场存在显著的8~13天周期振荡、南海北部平均的逐日850 hPa纬向风场存在显著的准12天周期振荡.广东...  相似文献   

10.
何军  刘德  李晶  王欢 《暴雨灾害》2012,31(1):52-58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从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强度和位置演变,低空急流对暴雨区动力、水汽和热量输送等方面,对2010 年6 月7 日重庆地区低能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加强北抬,引起局地涡度增加,使西南低涡得以生成发展及维持,暴雨产生在西南涡闭合环流形成阶段,同时也是西南低空急流推动θse 锋区经过重庆上空的时段,使暴雨区获得充沛的热力和水汽供给,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明显;强降水在低空急流到达后产生,与急流带上风速加大且向下扩展相对应,降水量随急流上西南风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广东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3,他引: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监测资料等,初步分析2008年初我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的结果表明,此次罕见天气过程是在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北脊南槽”和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的形势下,北方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东北侧南下,同时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源源不断的水汽往北到东北方向输送,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频繁交汇,使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和局地经向环流产生异常,造成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粤东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忠  吴乃庚  冯业荣  蔡安安 《气象》2008,34(4):53-60
为了探讨2007年6月7-10日广东东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持续性暴雨的成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的1°×1°的分析资料对这次过程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模拟诊断.结果表明:这次粤东暴雨过程是在我国中高纬度稳定的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先后受东槽引导从华东沿海南下冷空气和受从西南地区不断东南移短波槽和低涡引导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在华南北部形成稳定的锋面低槽和低空切变线,有利于水汽的辐合和雨带维持;孟加拉湾的西南急流和副高西侧南海西南气流是两支主要水汽输送带;此次暴雨与暴雨区上空中低层正(负)、高层负(正)的垂直螺旋度(散度)变化密切相关.中高纬度和低纬度系统共同影响以及暴雨区高层和低层动力热力条件配合,使得局地经向环流异常,造成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定量诊断结果表明,在各个动力和热力因子中,潜热加热作用对这次暴雨过程贡献最大,此外反映西风急流和斜压槽活动的西风动量平流以及反映北方弱冷空气作用的水平温度平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春节前后广东全省性低温阴雨过程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0年春节前后广东低温阴雨天气的特点和成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日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和降水频繁的特点;造成本次低温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蒙古横槽均异常偏强和长时间稳定维持,东亚大槽偏弱、副热带高压偏强和中低纬环流...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28—30日广东南部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连续强降水过程, 其中29日强降水发生在季风涌背景下。采用常规气象资料、 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NCAR分辨率1°×1°再分析资料, 着重分析29日受季风涌影响的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 此次过程发生在季风槽偏强的背景下, 季风涌的爆发和加强主要表现在低空急流的增强上; 无论时间上和空间上, 低空急流与强降水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其左侧的强辐合与高层的强辐散相配合, 是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季风涌爆发后, 不稳定能量得到再次积累, 大气维持高温高湿的条件不稳定状态, 有利于降水增大和维持。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hether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from 1981 to 2015 have changed are investigated using rain gauge data from 76 stations.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annual precipitation, rainfall frequency, intense rainfall(defined as hourly precipitation ≥ 20 mm), light precipitation(defined as hourly precipitation ≤ 2.5 mm), and extreme rainfall(defined as hourly rainfall exceeding the 99.9 th percentile of the hourly rainfall distribu...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ssible causes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Guangdong during dragon-boat rain period(DBRP) in 2022 that is remarkably more than the climate state and reviews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the prediction in2022.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re analyzed based on several observational datasets for nearly 60 years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the 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Data. Results show that fluctuation of the 200-h Pa weste...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前汛期降水分布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前汛期降水的分布趋势进行分类。取各类的代表站进行对应分析,用前两个公共因子对汛期降水的分布趋势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的500 hPa平均高度场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研究各类前冬(1,2月)500 hPa环流形势的演变特点和海温场(12~2月)的分布。最后求得前两个载荷变量的预测值,作出汛期降水分布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6月12-18日广东省连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成因。结果表明:在中纬短波槽和南支槽活跃的环流形势下,低层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是这次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触发因子。孟加拉湾和西北太平洋的2支水汽在南海汇合,持续向华南输送暖湿空气,并由经向风场辐合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连续性暴雨期间,华南上空异常加热源有利于其西北侧低空异常气旋性环流的维持和广东省沿海地区西南急流的稳定存在。异常偏强的水汽输送辐合和大气热源加热是这次连续性暴雨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盛春岩  杨晓霞 《气象》2002,28(3):33-37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对发生在2001年1月6-7日的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雪天气。江淮气旋和暴雪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