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毛泽东主席、江泽民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都曾经到此视察。1998年建区以来,尤其是2001年底被列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以来,两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立足于长远发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河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陪同下,到实验区之一的河南商丘市梁园区进行视察,对梁园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实施四位一体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实验区工作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10月20至22日,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怀西.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柳忠勤等陪同下到第一批加入实验区的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考察.  相似文献   

4.
陈一秀  万芊 《今日国土》2009,(12):14-19
2009年岁末,天寒地冻。 北京,民族饭店二楼锦绣宫,却是灯火辉煌,暖意融融。“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2010·粱园新春团拜会”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5.
梁园区各级领导班子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自主管的领域,团结奋斗,在科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们正信心百倍,带领梁园区80万人民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组织实施的一项持久性、系统性共建工程。八年来,作为常设机构的实验区办公室以及参与指导此项工作的国家相关部委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各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园的由来     
一、西汉梁国的由来及疆域西汉是封建专制的王朝,它在政机构和政区体制方面实行郡县制封国制并存。汉高祖刘邦晚年,在灭异姓王后又大建同姓王国,“子同姓为王者九国”,九国是:燕、代、、赵、梁、楚、淮南、淮阳、荆(《史·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公元2年,彭越与韩信等合兵击灭项羽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因功始封王,都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文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汉文帝次、景帝同母弟刘武封为梁王。景帝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刘武在35年卒,谥为孝王,葬在芒砀山,芒砀山保安峰东麓有梁孝王墓。梁疆域,前后不一,梁国初建时其疆为魏故地、秦砀郡…  相似文献   

8.
19月20至21日,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二次现场考察暨经验交流会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隆重召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陈洲其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秘书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柳忠勤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显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环境形势仍很严峻,城乡生态空间被挤压的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切实保护生态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如何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如何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彦随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建好两个实验区幸福梁园老百姓陈洲其刘燕华柳忠勤以及梁园区委书记孟庆勇、区长陶青松等出席本刊讯2011年12月31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河南商丘市梁园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以"建好两个实验区,幸福梁园  相似文献   

11.
9月20至21日,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二次现场考察暨经验交流会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隆重召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陈洲其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今日国土》2008,(9):22-23
中小城市是连接都市与乡村的纽带和桥梁。在改革开放春风的荡漾下,今日国土呈现着勃勃生机,中小城市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地位日益显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中小城市(镇)已达5万个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和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中小城市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规划的无序性,以及拼资源、拼消耗、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有些城市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或丧失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把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引向更为科学、合理的轨道,在国土经济及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从2001年开始,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全国有选择地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从规划论证、新闻宣传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实验区建设鼎力支持。两年多来,实验区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已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了20个中小城市(镇)实验区。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作为最早创建的实验区之一,近几年来,在实验区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沟通信息、了解情况,进一步做好实验区工作,切实增进学会与中小城市的互动。从9月初开始,实验区指导委员会领导同志率员对创建一年以上的实验区进行回访。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14.
生态评价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影像和时间分辨率为8 d的GLASS数据,采用由生态环境功能指数、生态环境稳定指数、生态环境胁迫指数加权构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对2005-2019年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良好;2005-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四周,所占比例自2014年逐年增加,这与周边居民人为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清凉台坐落在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为西汉梁孝王刘武行宫。原台高数丈,楼台亭榭巍峨壮观。台下有池,名日“渌池”,又名“清凉池”。北魏后在台上始建寺院,名日清凉寺。台上现有前门、大殿、堂楼、东西厢房等建筑,多为明清两代遗存,是一组结构严谨的高台建筑群。清凉台是昔日梁园胜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长安“赐金还山”,愤然出京,来到梁国。正所谓“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在商丘一住就是10年,并在商丘娶了宗氏夫人,成了商丘的门婿。李白还和著名诗人杜甫、高适同游梁园,饮酒赋…  相似文献   

16.
梁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封地。汉代以前,大梁古迹已是小有名气了,“吹台”就是其中之一。梁孝王爱才,喜风雅,重金高位招揽天下人才,枚乘、邹阳、庄忌和司马相如,李白、杜甫等都曾在此留下印迹。  相似文献   

17.
隆昌是我们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创建的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之一。2001年以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一趟隆昌,日久生情,隆昌在我的心里,莫名地变成了一种牵挂,那山、那水、那人……不久前,我又一次踏上这片属于四川省内江市的繁华国土。碧波清塘鸭群嬉,明舍坦途乡人怡。车驶进隆昌,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生态乡土气息。放眼望之,青山泼墨,翠竹摇影,村容整齐;合目  相似文献   

18.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以及2000年京津地区的沙尘暴,使得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更加重视。为了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就需要恢复植被,一些耕地就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哪些耕地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这些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如何?为此,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耕地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包括4个步骤。首先,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数字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指数、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得到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库;其次,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并与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并在GIS的支持下,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最后,利用降雨数据进一步分别确定退耕还林或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陵台坐落于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因与西周家戴公等三公王陵相峙,故名“三陵台”。西汉初,梁孝王刘武曾在台上建离宫,至今尚有离宫瓦片遗存。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宋级死后4年,蒙皇恩迁葬于三陵台前。三陵台占地770余亩,高数丈,神道两侧白杨、古柏参天,碑楼林立,庄严而肃穆;陵前有宋氏家辞,谕祭谕葬碑、牌坊等,还有石人、石马、石羊等栩栩如生,宛如一座露天石刻博物馆。数百棵古柏苍劲挺拔,遮天蔽日,鲜花碧草遍布。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贯通三陵台。草木丛中,栖息的野生动物除野兔、山猫、刺猬、黄鼠狼、鼠类、蛇类之外,还有狐狸、獾出没。…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水位与水量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多、分布广、所占面积大,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少,是理解高原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的钥匙.青藏高原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在全球快速变暖背景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如何?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监测结果,系统地总结了青藏高原湖泊(大于1 km2)在过去近50 a(1976年-201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