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2012,(11):13-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同时保护资源?我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就此,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接受了媒体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詹瑜 《地球》2014,(6):72-75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增长,能源的需求也将日益紧迫,随着人均增长压力上升能源需要会显著变大,可以想象,我们在没有能源或能源极度缺少的情况下,生活、工作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如今,寻求可再生能源热潮在全世界的研究领域已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将其提高到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其必要性是可想而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久持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这些能源就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3.
姚鹏飞 《地球》2011,(9):26-26
2011年8月9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在甘肃白银公司进行调研时指出,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快地质找矿步伐,续接枯竭矿山资源,这不仅对白银市的发展、对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而且对国家的资源保障都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道理     
崔硕 《地球》2009,(1):100-101
地球是一颗幸运之星,经历了46亿年的沧,桑变化。一方面,太阳慷慨地将其44亿分之一的热能赐给地球表面;另一方面,在距今300万年的时候,地球惬意地做了人类的母亲。地球无私地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生活和繁衍的环境,同时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这里包括氧气、水、动植物、矿物资源等。但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人,究竟了解地球有几分?你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土生万物,地发千祥"。这句话的意思是,土地是万物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土地,世间一切生物都将销声匿迹。土地是我们值得守卫的珍宝,保护土地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第23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地球》杂志就我国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姚鹏飞 《地球》2014,(6):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在中国,国家又称社稷。社,代表土地;稷,代表粮食。这种对土地至高无上的崇拜,反映了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华民族对土地的依赖。我国人口达到13亿,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因此,在中国,吃饭问题历来是最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多年前,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发问:"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莱斯特·布朗甚至从"农田在消失"等方面预测21世纪中国在耕地和粮食保障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7.
朱西岭  周琦 《地球》2009,(1):46-47
我们不知道自现在起的100年里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但是社会将仍然需要能源和各种原材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性资源紧缺的情况出现,如今各国都在采取了高效节能发展模式。我国根据国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主要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必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袁立明 《地球》2011,(11):94-94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地大物博”一直是国人的自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的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水资源是四分之一,森林资源是九分之一……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国面临的资源现状十分严酷。  相似文献   

10.
段继平 《地球》2012,(10):96-98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可以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提高煤矿企业的单井规模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煤矿采区的资源利用率,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轻环境破坏程度和提高环境保护力度都有积极的影响。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绿色矿山"的建设可以大幅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矿井开采方式的改变,可以促进煤炭资源的节约利用;地面生产工艺及环保措施的改进,可以促使地面扬尘得到完全治理;煤矿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效减少污水排放;煤矸石电厂、建材厂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增加对煤矸石治理力度;矿区绿化面积的增加可以降低粉尘改善空气质量;煤矿采空区塌陷治理有望求得实效;煤层气抽采和利用程度将进一步加强;且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资源节约、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也将进一步促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资源与农业     
《地球》2012,(1):1-1
展望2012年,科技兴农将多渠道深入开来。2011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当年总产量超过1.1万亿斤。但是如何保持这一趋势,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严肃思考。农药化肥的物化投入,是否能继续推动粮食增产迈上更高台阶?目前来看,难度颇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主要应该靠三点保持粮食增长态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尤其是种业科技。  相似文献   

12.
段雯娟 《地球》2014,(7):76-79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大得惊人,但在经济上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为有限。尤其是最近50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需水量越来越大。随着水资源利用量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了水危机,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有关资料表明,最近20年世界总用水量的年增长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100年,地球上所有的河水都将耗尽或因污染而不能使用,人类将面临水荒。面对严峻的形势,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彭齐鸣 《地球》2015,(2):48-49
<正>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新常态对地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常态下,地质工作在能源资源保障方面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矿种需求的明显变化。过去,我国在资源勘查开发方面比较注重"量"的积累,各类资源的产量增长都比较大。现在,按照新的发展模式,根据调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政府在能源资源保障方面,对勘查开发的资源种类实行了管控,目的是逐步减少勘查开发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资源,加大对清洁能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0,(2):27-27
淡水资源的短缺一直都是国际环境专家、科学家与政治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根据联合周的一项统计,目前全球还有10亿人缺少干净的饮用水,而每天多达6000人因为缺水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科学家通过最新技术证实海底之下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美国和欧洲科学家都在酝酿设计开发巨型钻探装置,以便深入海底之下抽取淡水,缓解全球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5.
岳尚华 《地球》2013,(11):18-22
经济与矿业相辅相成,矿业是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是矿业繁荣的前提。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加大。而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地球》2011,(5):60-61
向海洋要生产力已成全球新趋势。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沿海各国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料显示,海洋和涉海经济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国际海洋竞争正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7.
贾绍凤 《地球》2010,(6):45-46
城市具有聚集人口、财富的超强魔力,也是惊人的资源消耗怪物,需要庞大的资源包括水资源来维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设备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需求,前兆数据管理系统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统一设备资源管理机制。分析了前兆数据管理系统中设备的实际特点及系统的各项业务需求,提出了符合地震行业应用特点的设备资源管理系统模型;针对地震台网中设备的异构性,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了抽象和统一的描述。将设备资源转化成为一种统一的标准资源,屏蔽各设备之间的差异,使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实现了多用户并发任务的优化和结果数据分发处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该系统目前平稳运行于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部 《地球》2012,(11):14-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同时保护资源?我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就此,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接受了媒体记者的专访。十年成绩记者:10年来,国土资源部门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徐绍史: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增大、用地粗放浪费等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  相似文献   

20.
刘焕启 《地球》2013,(8):44-47
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陆地面积仅约占总面积的1/3。虽然陆地上的矿产资源丰富,但经过人类的长期开采,资源的储存量已一天天减少。矿产资源的成矿时间是以百万年、千万年,甚至以亿年来计算。但资源的消耗却非常迅速。在世界人口压力下,资源危机日趋严峻。海洋必将成为21世纪资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