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北淮阳花岗岩-正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锶、钕、铅同位素方法对安徽省西部沿金寨、霍山、舒城一线出露的花岗岩-正长岩类岩石的研究表明,古老地壳岩石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它们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华北板块基底岩石相近。因此,该岩带出露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应归属华北板块。岩体的地质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和侵位时代表明,它们是白垩纪时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正>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其北侧为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南侧为龙岗地块,东侧为太平洋板块,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间的理想区域[1]。对延边地区基性岩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地质构造演化特征[2],因此我们对出露于延边和龙地区的沙松顶子基性侵入岩的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性侵入岩岩石成因、构造背景等。  相似文献   

3.
张少兵  郑永飞  吴元保 《地球学报》2005,26(Z1):109-111
是否存在早太古代地壳是比较不同陆块早期演化历史的重要基础。自3.8 Cra的碎屑锆石在华北板块被发现后,关于扬子板块是否也存在早太古代的地壳物质成为众人争论的热点之一。长期以来,通常认为华北克拉通广泛出露太古代岩石,而扬子克拉通的基底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只在局部地区记录了少量太古代信息。然而,对崆岭混合岩的错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扬子克拉通曾经存在大于等于3500 Ma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不同时代花岗岩类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内蒙古地区连接兴蒙造山带和华北板块两个具不同演化历史、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不同位置出露的从太古宙至中生代晚期连续分布的30件花岗岩类样品的Sm Nd同位素及Pb同位素,对比了华北板块与兴蒙造山带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Nd、Pb同位素性质的差异,揭示了两个构造单元的演化过程。华北板块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分布于中元古代前,从不同时代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可见华北板块具有太古宙、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三叠纪)3期地壳增生历史;兴蒙造山带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出现于古元古代之后,集中于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其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表明从新元古代至中生代,该区均具有较显著的地幔物质的注入。兴蒙造山带花岗岩类初始Pb同位素含量总体高于华北板块。晚古生代华北板块花岗岩类可能接受兴蒙造山带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的贡献。至中生代,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演化。  相似文献   

5.
正华北板块北缘出露一系列东西向火山—沉积岩、侵入岩等,其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反映华北板块北缘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大陆边缘的增生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西端,而在东端的研究相对较弱。本文根据岩石组合和变质程度,在赤峰市敖汉旗邢家窝铺东西两侧原酒局子组地层中,厘定出一套中级变质岩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变粒岩等。对斜长角闪岩样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温都尔庙群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特征入手,研究显示该套岩石具有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岩石稀土特征表明其形成于陆间小洋盆环境.它属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为研究华北板块北缘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的制约及构造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块中生代含幔源包体玄武岩同位素年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成果表明:119 Ma~110 Ma之间华北地块岩石圈地幔性质由富集型岩石圈地幔转化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岩石圈地幔性质的显著变化,说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时间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119~100 Ma之间。中生代古太平洋伊泽奈崎大洋板块(Izanagi Plate)向欧亚板块俯冲所导致的拆沉,应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华北陆块北缘印支期S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1:5万区调同位素测年获得207~227Ma的一系列锆石U—Pb表面年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并不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时代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各具不同的演化历史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横贯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有一条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系组成的高压变质带。这条高压变质带与区域大地构造线方位一致,展布于原岩建造性质相同的晚元古代地层中,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时相互挤压产生的典型矿物和岩石组合,其形成时代可以代表两个板块碰撞的时代。实测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高压变质矿物蓝内石、多硅白云母等粘土矿物^40Ar-^39Ar法和榴辉  相似文献   

10.
包尔汉图-白乃庙岛弧岩浆岩带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古亚洲洋与华北板块之间早古生代俯冲作用的岩浆记录,以往工作大多集中在岛弧侵入岩和东段白乃庙群火山岩,岛弧西部包尔汉图群火山岩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出露较完整的包尔汉图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完善兴蒙造...  相似文献   

11.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各具不同的演化历史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横贯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有一条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系组成的高压变质带。这条高压变质带与区域大地构造线方位一致,展布于原岩建造性质相同的晚元古代地层中,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时相互挤压产生的典型矿物和岩石组合,其形成时代可以代表两个板块碰撞的时代。实测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高压变质矿物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粘土矿物 ̄(40)Ar- ̄(39)Ar法和榴辉岩Sm-Nd等时年龄数据一般都集中在210~240Ma之间。因此,华北板块和杨子板块主体碰撞时代应属于印支期210~240Ma。  相似文献   

12.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位于华北板块与白乃庙弧的结合处,以赤峰-白云鄂博断裂为界,南、北归属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并且具有不同的基底属性。二叠纪岩浆岩在华北板块北缘广泛分布,断裂带两侧均有出露,源区组成十分复杂,制约着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深刻认识。本文通过对横跨赤峰–白云鄂博断裂的“北柳图庙幅等4幅区调”和“乌兰布拉格幅等2幅区调”2个项目的1∶50 000区调工作,共计6个1∶50 000图幅内的二叠纪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二叠纪岩浆岩的源区及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区内二叠纪侵入岩广泛出露,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正长花岗岩。二叠纪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以南,岩性包括安山质、英安质及少量流纹质火山岩。锆石U–Pb测年表明工作区内二叠纪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中–晚二叠世,断裂带南北两侧的岩浆岩具有截然不同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总体而言,南侧相对富集,北侧相对亏损。本数据集包括3个.xls类型文件(Zircon U–Pb dating data.xls,Zircon Hf isotope data.xls,Whole-rock geochemistry data.xls),分别记录了104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16件样品的锆石U–Pb测年数据和12件样品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本数据集测试样品主要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完成,数据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华北陆块及周缘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圈地幔的区域不均一性。华北内部为古老而富集的EM1型岩石圈地幔,主要岩性为弥散状金云母相橄榄岩;华北北缘的岩石圈地幔相对华北内部在化学成分上饱满,在微量元素特征上高度富集LILE、LREE和亏损Nb-Ta和U-Th,在同位素组成上相对高87Sr/86Sr(i)和εNd(t),为受到再循环古老陆壳组分改造的富集型地幔;华北陆块南缘的岩石圈地幔以高87Sr/86Sr(i)和低εNd(t)为特征,与深俯冲大陆地壳改造作用 (残留陆壳板片和熔体 -地幔反应等多种形式 )密切相关。发育在华北陆块及周缘地区的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形成于岩石圈伸展 -减薄的统一动力学背景。考虑到晚中生代华北陆块受到了来自周缘陆块相互作用,如西南特提斯域构造演化、印支陆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侧向挤压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迅速向北运动引起的走滑拉分作用的共同影响, 我们倾向认为这些板块边界作用引起的板内效应可能是导致华北岩石圈地幔晚中生代广泛熔融和岩石圈减薄的重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4.
汉诺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诺坝地区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部分为变沉积岩。从周坝麻粒岩相变沉积岩包体的 Sm-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获得了 (424± 10) Ma的全岩-单矿物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全岩 Sm- Nd同位素组成指示这些包体可能与地表出露的太古宙麻粒岩有亲缘关系,但二者的 Pb- Pb与 U- Pb锆石年龄又反映二者成因不同。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可能为残留于大陆下地壳的古老物质。 424 Ma的 Sm- Nd年龄可能反映了与加里东运动时期蒙古板块向华北地台俯冲而发生的变质与再就位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合肥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从柏林  王清晨 《岩石学报》1996,12(3):370-381
古新世和渐新世(可能至中新世)玄武岩质岩石的零星露头产在中国东部的合肥盆地中。前者是拉班玄武岩质,而后者是碱性玄武岩质。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以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古新世拉斑玄武岩浆应该来源于一个老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而这个地幔楔是由早中生代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而形成的。自渐新世,中国东部大陆进入了张裂的大陆边缘阶段。该阶段的碱性玄武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圈。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分布于与太平洋板块接壤的欧亚板块边缘,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长达4000余公里。自东径110°以东至东海岸,火山岩出露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本文研究了该火山岩带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和福建等省的火山岩类。基于岩石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岩石系列:安粗岩系(L-岩系)、碱性玄武岩系(A-岩系)和流纹岩系(R-岩系)。并讨论了各岩系的岩浆起源以及它们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巍  田洋  王晶  邓新 《中国地质》2022,49(1):341-34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太古宙岩石是研究大陆地壳早期形成与演化最重要的载体,在探讨早期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增生与再造以及早期地球构造体制和板块构造启动时限等方面尤为重要,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然而,华南板块的太古宙岩石出露较为稀少,目前仅在扬子北缘的崆岭、钟祥、鱼洞子、大别山黄土岭和扬子西南缘地区零星出露。位于扬子陆块北缘的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三叠纪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及白垩纪巨量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但仍有少量太古宙年龄信息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袁学诚  李善芳 《中国地质》2008,35(4):565-576
氦同位素研究确定,大别山榴辉岩等超高压岩石矿物并非来自地幔,而是生成于岩石圈地幔顶部。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提出一个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矿物的模型。即表壳岩石俯冲到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变质岩,然后由于地壳隆升、剥蚀,出露到地表。冲入大别山地区岩石圈地幔顶部的表壳岩石之所以会形成超高压变质岩是因为它同时受到板块会聚的强大压力和蘑菇云地幔产生的高温。沿六安—黄石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剖面实测的热流剖面显示,南大别构造带的莫霍面温度达到1307℃,超高压变质作用所需要的高温条件至今依然存在。已有文献表明黏塑性的大陆板块在碰撞俯冲时,岩石圈地幔的变形远比通常认定的那种刚性板块俯冲要复杂。俯冲呈对冲形式,方向大都向下,在岩石圈地幔中,俯冲板块和制动板块像麻花一样相互楔入,在深部甚至改变俯冲方向,制动板块反而向俯冲板块俯冲。当岩石圈地幔顶部局部熔融时,无疑俯冲物质将向局部熔融层扩散,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大别山变形晚期,在核部形成“背形穹隆”。将形成于岩石圈地幔顶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带到地表,接受剥蚀而出露地表。已有资料表明,全球主要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带与古特提斯洋分布有关,古特提斯洋碰撞带是全球最长的一条陆内碰撞俯冲带。它们是否均为黏塑性板块之间的软碰撞、在邻近碰撞带的岩石圈地幔顶部是否都有高温的区域则尚待验证。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温都尔庙群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有一套统称为温都尔庙群的变质岩系,该岩系主要由两种不同的岩石组合组成:一套是出露于乌兰沟一带的浅变质岩系,主要由变玄武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组成的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组合;另一套是出露于德言其庙一带的深变质岩系,主要由斜长角并岩、斜长片麻岩组成。这两套岩石组合在变形变质、岩石化学和形成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主要表面出弧后盆地的特征,后者则是拉张过程中板底垫托的产物,它们分别代表了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大别-苏鲁超高压造山带是三叠纪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超高压造山带,造山带内广泛出露有众多的高级变质岩.荣成地体位于苏鲁超高压造山带的东北部,包括威海、文登和荣成地区,前人对其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研究了它的全岩Sr-Nd同位素、锆石Hf同位素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探讨了片麻岩原岩时代和岩石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