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IAGA)第11届科学会议于2009年8月23日至30日在匈牙利的索普隆市举行,来自52个国家的79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共13人。  相似文献   

2.
1.会议概况及背景 为交流全国地震区划科研新成果,增进国际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新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震工程学家发起,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和广东省黄清渠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外国学者和  相似文献   

3.
1992年9月12日—14日,第20届国际声学成像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饭店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主办这一类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19个国家的教授、学者、专家共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59篇,其中我国学者提交的论文为68篇,占43%。这次大会是由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电子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医学成像技术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委员会共同发起的。会议主席由我国现任东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届国际固体潮专题讨论会于1993年8月4日—8月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固体潮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0余人,其中来自比  相似文献   

5.
南亚新构造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2月18—21日在印度台拉登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美、日、法、西德、芬兰、阿尔及尔及尼伯尔等国和印度共240名科学家。国家地震局丁国瑜、赖钖安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这届大会是美国继1891年第5届和1933年第16届大会之后举办的第三次国际地质大会,有一百多个国家约5800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国代表包括海外学者、留学生及台湾学者共127人,人数之多占世界第九位,国家地震局系统出席11人,其中5人是以参加国际地学大断面(GGT)学术活动为主要任务的。本届大会规模是空前的。会议除了7月9日和19日的开幕式和闭  相似文献   

7.
受国际盐胡研究协会委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盐湖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7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图书馆如期召开。邹家华副总理在会前接见了外国科学家代表,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视盐湖研究、注意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及加强其生态保护与管理”的重要讲话。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15个国家的国外代表36人和国内代表47人,还有20名特邀代表也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6篇。会议进行了三天的学术交流,国际盐湖研究协会还在京召开了工作会议,选举了新一届的协会领导成员,主席为S.H.Hurlbert教授(美国)、副主席郑绵平教授(中国)、A.Nissenbaum博士(以色列);并研究商讨了下届国际盐湖会议的举办地址,迄今已有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向国际盐湖研究协会提出了举办申请,但会议未作出最后决定。会议于7月19日结束,部分中外代表分赴青海和西藏两条路线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并按计划完成,而使这次会议获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1989年9月11日—19日在苏联南萨哈林斯克举行了太平洋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编图国际会议。会议由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和美国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C.E.Helsley博士主持。来自苏联、美国、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挪威和中国等国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科学家13名。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11月10日至14日在春城昆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有关的167个单位568名代表,其中台湾学者2位。会议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翁文波理事长致  相似文献   

10.
郝记川 《地震学报》1992,14(4):515-515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于1992年6月22-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28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震系统、国务院各部委的有关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及有关大专院校.会议共收到论文312篇,在会议期间参加交流的有210篇.   相似文献   

11.
《地震地质》1992,14(4):332
> 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地震、地矿、石油、冶金、化工、建筑、煤炭、水电及有关大专院校的代表近300人和来自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外学者60余人参加了大会。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致了开幕词  相似文献   

12.
1992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大会12月7—11日在旧金山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约5000名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会议.中国没有派团参加,但少数学者,如地质科学院赵文津等参加了会议.笔者估计,中国大陆和台湾留学生与会者有三、四百人.会议分构造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第8届现代地壳运动国际会议于1993年12月6-11日在日本神户举行,有23个国家的近16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共有12位学者参加。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5—10日,第34届国际地质学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IGC)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会展中心召开。来自112个国家的6 012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口头报告3 712篇,展  相似文献   

15.
严正 《地震地质》1988,10(2):45
1987年12月6—11日在巴基斯坦盐岭地区召开了二叠—三叠纪地层国际野外科学讨论会,这是IGCP-199项(“地质中的稀罕事件”)的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共有30多名来自9个国家的学者参加,我国派出代表5名。会议主要是对南亚次大陆东特堤斯海盐岭地区,二叠—三叠纪之交可能出现的稀罕事件或灾变事件进行  相似文献   

16.
唐朝生 《地震学刊》2009,(2):218-218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办的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9年9月7日~9月11日在德国波鸿(Bochum)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欢迎参加。  相似文献   

17.
1999年9月14~17日第四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王怀玉、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非常情况城市管理部副主任亚斯卡科夫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本次会议共收到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5国地震专家的论文摘要120余篇,经组委会专家审查,录用117篇。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4个国家的10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81位代表在大会或小组会上发了言。大会…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现代地球科学中心联合承办的《'97中国青年学者地球科学研讨会》于1997年8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留学和工作的20余名学者报名并寄来论文长摘要14篇,与会7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矿、石油、冶金、有色金属、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中国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选出64篇论文长摘要汇编成《会议论文摘要集》,20余篇优秀论文将在1998年《地球物理学报》增刊上刊出.8月26日上午举行了…  相似文献   

19.
世界无损检测年会(WCNDT)是世界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盛会,它是由国际无损检测委员会(ICNDT)组织,每四年召开一次。第十五届世界无损检测年会于2000年10月15-21日在意大利的罗马召开,由意大利无损检测学会承办。意大利无损检测学会主席Nardoni先生担任本次会议的主席。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一千多名无损检测界的代表。中国无损检测学会代表团由27人组成,来自国内的不同行业。此外国家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清华大学、空军等单位也自行组团参加了会议。 10月16日,第十五届世界无损检测年会在…  相似文献   

20.
1991年9月2日至6日,在北京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同时召开了两个国际会议。来自19个国家的4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苏联、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蒙古、意大利、澳大利亚、芬兰、挪威、匈牙利、泰国、不丹、南朝鲜、新西兰。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