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旅游有着休闲与放松,浪漫与时尚,远离城市喧嚣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备受旅游者的喜爱,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现在,国外很多海岛的旅游业达到了高度发展的状态,而中国海岛旅游正处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中,因此,需要借鉴世界一些已经成熟发展的海岛旅游经验来促进我国海岛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文章首先论述我国海岛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其次,借鉴世界著名海岛旅游的成功开发经验;最后,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海岛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中心城市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志文  盛红 《海岸工程》2002,21(1):57-62
从中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旅游中心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探讨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城市建设的关系,确立旅游中心城市的主导地位,阐述旅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并对发展旅游中心城市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连是我国的滨海旅游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大连旅游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到2005年,旅游业的总收入已达到211亿元,占大连GDP的9.2%,成为大连新的支柱产业.2007年2月11日,大连又获得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称号.文章比较详尽地分析了大连成为最佳旅游城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发展对策,从而为大连旅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慎丽华 《海岸工程》2002,21(2):13-20
旅游所产生的“人流“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物流“、“财流“、“技术流“、“交通流“、“情报流“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经济领域--旅游经济领域.旅游经济的主体是旅游业,通过论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史、市场形态阐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预见旅游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指标等相关内容.然后,将2006年度三座全国最佳旅游试点城市大连、杭州和成都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大连"创佳"和旅游业发展的五方面优势条件和三个主要问题.最后,文章针对大连市旅游发展提出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滨海旅游业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何认识滨海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定量,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滨海旅游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海洋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渠道拓展等方面提出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以实现滨海旅游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舟山海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舟山是我国唯一由群岛组成的海上地级城市.旅游产业已成为舟山海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最大特征是将其景观造型、色泽和要素的组合以及千姿百态的岩石等景观依附于海岛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如何开发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及稀缺的海岛资源,使舟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现在乃至今后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大问题.因此,从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舟山旅游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针对舟山海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指标等相关内容。然后,将2006年度三座全国最佳旅游试点城市大连、杭州和成都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大连“创佳”和旅游业发展的五方面优势条件和三个主要问题。最后,文章针对大连市旅游发展提出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极地旅游的发展历史,从旅游路线、旅游业发展状况和相关法律规制3个方面概述极地旅游的现状。针对我国极地旅游活动不断增多,但存在法律缺失和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体系、抓住政策机遇、独立承办项目和开展资源评价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极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文化资源是海岛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其构成的分析,拟定了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认为应以山、海文化为形象主题,以海岛的战事文化、宗教文化、历代名人的踪迹等为重点开展文化旅游.通过集中外显,强化感知;烘托气氛,营造整体氛围;创造意境,深化体验等开发策略,促进我国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抓住奥运机遇,加快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玉明  盛红  陈娟 《海岸工程》2003,22(1):91-94
青岛市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的伙伴城市,将给青岛海洋旅游开发提供难得的机遇,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为了加快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的进程,尽快与国际海洋旅游接轨,必须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海洋文化与青岛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玉明 《海岸工程》2002,21(1):40-44
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受海洋影响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青岛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丰富的海洋文化遗存给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预示着海洋文化内涵丰富的海洋旅游将成为青岛新世纪旅游的热点,同时也推动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海洋旅游产业在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必然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既包括创造机遇,也包括提出挑战。对此,应采取加快体制改革、留住高素质的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人才、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旅游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适时调整旅游业的产业对策,宣传中华民族文化、抓住奥运旅游的机遇,创造中国旅游的新品牌等应对措施,使得中国旅游业步入按国际惯例办事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姚云浩  栾维新 《海洋通报》2019,38(4):379-386
作为现代海洋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游艇旅游正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而得到蓬勃发展,引起了旅游管理者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游艇旅游文献资料的全面检索和分析,发现国外学者对游艇旅游的研究时间较早,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主要包括游艇旅游基础概念探讨,游艇旅游需求与供给研究,游艇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研究,以及游艇旅游政府管理和协同治理研究等5个方面。而在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注重实地调研和数据库的建立,通过模型构建与数理统计支撑定性描述。我国未来应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完善游艇旅游理论和实践治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游艇旅游本土化发展范式,并加强定量研究方法使用,以期为中国游艇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冬雁  刘兰 《海岸工程》2002,21(2):21-25
滨海旅游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合理,关系到滨海旅游业的兴衰存亡.在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维护滨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滨海旅游业向可持续旅游业转变,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徐君亮 《海岸工程》1999,18(2):18-22
根据国际形象设计发展趋势,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应有3个层次:一是城市旅游整体形象;二是城市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形象;三是旅游企业形象。根据Jensen-Verbeke都市旅游产品界定模式,结合广州实际,分析了广州的旅游吸引物,将广州旅游形象定位为(1)商都旅游,包括购物,美食、商务旅游和现代化城市景观的游览;(2)近现代史迹旅游,包括古代史迹和建筑艺术的观赏,其形象口号为“两个中心”,即商贸中心和近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寿升  吕华 《海岸工程》2002,21(1):75-79
海洋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热点.中国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海洋旅游市场的开发已初见成效.就我国海洋旅游市场的现状,主要是其构成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国海洋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滨海旅游业兴起并不断发展,已经成为重要海洋产业之一。文章选取2001—2020年滨海旅游业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生产总值,构建了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和边际贡献率模型,测算了滨海旅游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滨海旅游业的直接贡献率呈上升趋势,间接贡献率多保持在2%~4%,选定研究期内,滨海旅游业对海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娟 《海岸工程》2003,22(1):103-108
通过对海洋旅游资源类型、特点的论述及对中国海洋旅游资源特点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国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策略:一是要因地制宜,适当开发;二是要以各种法律法规为基础,加速国内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立法,以法治海,以法管旅;三是要建立海洋旅游管理体系;四是要实施科教兴旅、兴海战略;五是要从大旅游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海洋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