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花岗岩Sr、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本文报道青藏高原西部中新生代代表性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测定结果,结合前人已发表的东部地区花岗岩同位素资料,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表明,分布于冈底斯地块北南边界(即冈底斯花岗岩北带和南带)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低87Sr/86Sr初始值(小于0.706)、正εNd(t)值和年轻的t2DM模式年龄的特征,岩浆来源于俯冲洋壳的熔融;与陆-陆碰撞及碰撞后有关的冈底斯花岗岩87Sr/86Sr初始值变化大(0.706~0.719),而εNd(t)值和t2DM都在很小范围变化,Sr、Nd同位素组成似乎与时代、岩性无关,说明壳幔混合花岗岩的同位素源区长时期保持相对均一.无洋壳物质参与的通过陆内俯冲作用形成的喜马拉雅区花岗岩,具有高87Sr/86Sr初始值(大于0.720)、古老模式t2DM年龄(1 792~2 206 Ma)和低εNd(t)值(-10.3~-16.3)特征,并与基底岩石的Sr,Nd组成一致,岩浆源区为壳源.由此说明花岗岩类及其岩石组合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深部部分熔融物质的成分,不同火成岩组合的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
高永宝  李文渊  李侃  钱兵 《矿床地质》2017,36(2):463-48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为典型的大陆边缘增生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古生代—早中生代增生造山过程,其中以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最为发育。文章系统总结了区内早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及成因,对与其相关矿床地质、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祁漫塔格地区早中生代大陆地壳增生过程中的壳幔混合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联。研究结果认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以俯冲阶段的侧向增生为主,中-晚三叠世以碰撞-后碰撞阶段的垂向增生为主,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以I型、A型花岗岩为主,且多见暗色包体,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源于古陆壳物质的重熔,有地幔物质的参与,由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而形成。与该时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化等。成矿时代集中于248~210 Ma,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区内中-晚三叠世大陆垂向增生过程中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为区域大规模金属成矿提供大量热能、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3.
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锆石SHRIMP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50±3Ma。才溪二长花岗岩富硅、富碱,弱过铝。岩石富集LREE,具Eu负异常,*Eu值为0.54~0.66,亏损Ba、Nb、Ta、Sr、P、Eu、Ti。(87Sr/86Sr)i值较高,为0.710462~0.712265,εNd(t)为-8.68~-9.81,t2DM为1.51~1.61Ga。岩石中黑云母富铝、镁,在Fe2 -Fe3 -Mg2 三角图上落入壳幔混源区。根据岩体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认为,才溪二长花岗岩是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在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位于南岭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简称钦-杭带)交汇部位的湖南大义山锡矿是南岭地区典型的富硼型锡多金属矿床。为厘清大义山锡矿成矿动力学背景,深化南岭地区钨锡矿成矿机制,本文以大义山成锡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大义山锡矿具有富硼的特征,成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电气石"囊包",电气石在蚀变矿物中广泛发育,并与锡矿化紧密共生,这些特征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富硼的特征,并发生了岩浆热液流体出溶。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含量的Al2O3(13.67%~14.00%)、Na2O (3.65%~3.90%)、K2O (3.49%~4.24%)以及较高的FeOT/(FeOT+MgO)比值(0.95~0.97)、FeOT/MgO比值(18.75~32.69)、A/CNK比值(1.15~1.26)和10000×Ga/Al比值(3.48~4.08),较低的CaO (0.54%~0.59%)、P2O5(0.04%~0.06%)含量和锆饱和温度(716~725℃)。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具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U、Ta和Nd等元素,亏损Ba、Nb、Sr、Eu等元素。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的特征,与A2型花岗岩特征相近。Nd-Hf同位素分析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南岭地区成锡矿花岗岩及钦-杭带A型花岗岩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壳源物质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南岭地区燕山期伸展作用与Izanagi俯冲板块开天窗或撕裂有关,在此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引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了富硼的壳幔源混合型花岗质岩浆。岩浆中较高的硼含量促使岩浆发生强烈的结晶分异,并有利于晚期锡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藏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成岩机制复杂。金矿时空分布特征与岩体密切相关,初步研究表明,与金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火山弧环境下的同熔型花岗岩,结合同位素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壳幔过渡带或基底。花岗岩主量元素,Rb、Sr、O同位素研究发现,随成岩时代变化,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物质来源、金矿化强度呈周期性(脉动性)变化。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表现出统一性和周期性的变化特征,是和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对闽西南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矿石中主要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的O同位素及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S、Pb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中δ18O值变化范围为3.4‰~6‰,反映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可能继承隐伏花岗岩体的O同位素组成;根据磁铁矿的O同位素组成(2.2~4.3‰)所计算的磁铁矿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为9.23‰~11.34‰(500℃)或8.58‰~10.69‰(600℃),暗示有富集δ18O的CO2融入到成矿流体中;矿石硫化物δ34S组成变化范围较窄,变化范围为-2.6‰~1.5‰,多数集中在0值分布,具有岩浆硫(0±3‰)的特点;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数值分别为18.486~18.537、15.665~15.712、38.823~38.979,变化范围小,整体上具有壳幔混合且以壳源物质为主的特点。结合对闽西南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及闽西南花岗岩年代学讨论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与晚中生代花岗岩浆侵入接触交代作用有关。上述认识对于进一步明确闽西南地区铁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地区四方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 ,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 U-Pb年龄为 10 7.8±1.2 Ma,角闪石 Ar-Ar年龄为 10 4.8± 0 .8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是在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下以快速冷却 (50~ 60℃ / Ma)侵位的 ,岩石相对富 Na2 O,A / CNK<1,具壳 -幔混合源 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富 K、Rb、Th、U、L REE,贫 Ti、Nb、Ta、Sr,具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岩系的特征。 (87Sr/ 86Sr) i为 0 .70 63 5~ 0 .70 898,εNd(t)为 -5.2 4~ -3 .69,TDM为 1.3 3~ 1.2 1Ga。岩石主要由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形成的。与闽东沿海地区相比 ,晚中生代时闽西南地区总体处于与华南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的伸展拉张构造环境 ,但由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引发的壳幔作用并不强烈。该时期中酸性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8.
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是华南分布最广的二期花岗岩,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及各自对成矿的贡献。江西金溪熊家山Mo矿床同时发育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本文对该区二期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揭示了二者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别,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及其对成矿的可能制约关系。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440Ma和~155Ma。化学组成上,二期花岗岩均具有亚碱、过铝、贫铁的特征,但加里东期花岗岩更富铝,而燕山期花岗岩总体更富碱。二期花岗岩均富Cs、Rb、Th、Pb和轻稀土,贫Ba、Sr、P、Ti、Nb、Ta,但燕山期花岗岩Nb、Ta、Th含量更高,并具有偏高的Rb/Sr和Rb/Ba比值、偏低的K/Rb比值和LREE/HREE比值,以及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其演化程度更高。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起源于早中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幔源或初生地壳组分未显著参与成岩过程。燕山期花岗岩具有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且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存在较多的加里东期岩浆继承锆石。综合分析表明,燕山期花岗岩并非完全起源于加里东期花岗岩的重熔,后者仅是作为燕山期花岗岩源岩的组成部分参与成岩。区内钼成矿主要受燕山期岩浆事件制约,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的隐爆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加里东期花岗岩对成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通过直接参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为成矿提供部分物源,另一方面是该期岩浆活动促进了陆壳的成熟和成矿元素的富集从而间接制约成矿。  相似文献   

9.
下庄铀矿田为中国南岭地区重要的铀矿基地,矿区内分布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数个铀矿床。为解决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该区铀矿床矿质和流体来源问题,本次对下庄矿田铀矿床中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与成矿有关的碳酸盐矿物富集放射性成因铅,矿床中的Pb和U主要源于帽峰式花岗岩。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壳源,南部矿区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在上升及矿质沉淀过程中与基性脉岩发生水-岩反应而使其形成的脉石矿物的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总被引:97,自引:3,他引:97  
韩宝幅  洪大卫 《地质论评》1998,44(4):396-404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撞岩浆岩一般表现出ε_(Nd)(t)值高、(~(87)Sr/~(86)Sr)值相对较低、Nd和Pb模式年龄年轻等特点。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后碰撞花岗岩类可能具有陆壳源区的特点或表现出地壳物质对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混染,东、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很少甚至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新疆北部后碰撞花岗岩类和镁铁—超镁铁杂岩主要是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在上地壳侵位的结果。这些幔源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地壳,其时代可代表地壳形成时代。在后碰撞阶段,新疆北部的陆壳以纵向生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层岩石中元素丰度及其演化资料说明,早古生代末期的火山作用与放牛沟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从时空关系、物质组分以及矿化和元素在多种介质中的分带规律都表明矿床、原生晕和华力西早期后庙岭花岗岩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矿床同位素研究结果,成矿成晕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但有部分来自上地壳。后庙岭花岗岩以Ⅰ型为主,并兼有S型特征。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同熔岩浆,但也有部分火山-沉积岩系同化重熔物质加入。根据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5成岩物质也应以深源为主。后庙岭花岗岩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放牛沟多金属矿床成矿成晕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以下地壳为主并兼有上地壳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义敦地块不仅发育特征显著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而且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然而,对于区域上的构造-岩浆-成矿的时空格架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目前还未得到很好的约束。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发表的该区中-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起源、成因和构造意义。高精度的年代学结果显示,区内闪长斑岩和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25~215 Ma,其峰值为~216 Ma。其中出露于义敦南部的闪长质岩石具有高的Mg~#值、Cr、Ni、Sr含量和Sr/Y比值,低Y、Yb含量及极弱的负Eu异常和正Sr异常等特征,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其高K_2O/Na_2O比值和壳源型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与缝合带东侧九龙地区同时代相同特征的钾质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对比,认为这些闪长质岩石并非前人认为的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或者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楔,而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巨大规模出露于该区中北部地区的花岗岩则比闪长质岩石具有更高的SiO_2(67.33%~78.01%)和K_2O(2.38%~6.41%)含量,以及明显的Eu和Sr负异常,略微弱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以及更富集的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特征,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并非来自闪长质岩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是来源于更浅的中上地壳的部分熔融,为中上地壳不均一的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结合甘孜-理塘缝合带两侧岩浆-沉积作用的特征,认为义敦地块中-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是造山作用晚期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结果。因此,区域上中-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的综合分析表明,弧/陆-陆碰撞(义敦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即甘孜-理塘洋盆的闭合在中-晚三叠世已经完成;义敦南部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的闪长质斑岩的源区并不具有成矿所需的高氧逸度和高水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_i(0.7044~0.7055)、正ε_(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4.
华南产铀花岗岩锶、氧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地区的产铀花岗岩分布广泛,在成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同熔型和改造型。本文对有代表性的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同位素地质研究。根据这些花岗岩的锶、氧和铅同位素组成以及数据点在年龄-初始~(87)Sr/~(86)Sr比值、~(87)Sr/~(86)Sr-1/Sr、δ~(18)O-~(87)Sr/~(86)Sr和铅结构模式图解上的分布特征,作者认为,改造型产铀花岗岩是由上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同熔型产铀花岗岩的母岩浆来自上地幔,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母岩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5.
以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找矿钻孔岩心为对象,开展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栖霞山矿床矿石样品δ13CV-PDB同位素值为-5.1‰~1.9‰,且由浅部至深部,矿石样品的δ13C、δ18O值处于增大的趋势,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碳起源于碳酸盐岩、源自地幔和岩浆的深源碳。对锶同位素的研究显示,栖霞山矿石~(87)Sr/~(86)Sr值为0.704816~0.71405,部分大于矿体围岩黄龙组灰岩的~(87)Sr/~(86)Sr值(0.708329~0.709685),部分小于矿体围岩黄龙组灰岩的~(87)Sr/~(86)Sr值,并与不同来源的Sr同位素对比,揭示栖霞山矿石中Sr兼具基底地层Sr和幔源Sr的混合来源特征,且在围岩蚀变过程中~(87)Sr/~(86)Sr的变化应主要由成矿流体引起。结合本区成矿地质特征认为,栖霞山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花岗岩的期后热液,在热动力作用下,流经元古宇基底地层,形成具有混合物质来源的成矿流体,成矿作用过程主要为成矿流体与围岩碳酸盐岩发生水-岩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6.
浙西地区地处下扬子陆块东南缘,区内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与锡成矿作用有关的双溪口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成岩年龄为130.4±1.1 Ma。岩石具有富SiO_2,高Ga、Zr、Nb和Y,贫Al_2O_3、Sr、Ba、Ti和P,Eu强烈负异常(δ_(Eu)=0.08~0.42)的地球化学特征,Zr饱和温度为848~887℃,属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ε_(Hf)(t)变化范围集中在-4.66~-2.50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192~1311 Ma之间,暗示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地壳。结合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浙西地区与锡相关的成矿事件发生于132~127 Ma之间,受控于早白垩世伸展环境下壳幔岩浆的相互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表明,虎头崖Ⅴ矿带外围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4.3±0.6)Ma,Ⅷ号矿带矿体下部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39.7±0.8)Ma,岩体形成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闪长岩富钾贫钠(K2O/Na2O为2.02~2.88),无明显负Eu异常(δEu为0.68~1.06),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P、Ti等元素,属I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高硅、富碱、低铁镁、贫钙磷钛的特征,负Eu强烈(δEu为0.08~0.26),富集Rb、Th、U、K,亏损P、Ti、Ba、Sr,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二者均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Hf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指示其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幔源物质的加入可能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8.
巴彦都兰铜矿是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高温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岩体开展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测试,据此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0.2±2.2)Ma和(300.0±2.0)Ma;具有富硅、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及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εHf(t)=6.1~10.7,TDM2=632~924 Ma,表现出洋壳俯冲形成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巴彦都兰铜矿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处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二连—贺根山洋盆闭合、区域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转为后碰撞的伸展环境,在此期间碰撞后的岩石圈拆沉作用以及拉张机制下上涌的地幔物质使得新生下地壳得到再活化,产生的混合有基性幔源物质的酸性岩浆体系为成矿系统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流体。  相似文献   

19.
雪峰山铲子坪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铲子坪金矿位于雪峰山构造岩浆岩带的白马山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本文通过对铲子坪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介于-7.58‰~+0.32‰,平均为-2.44‰,富轻硫,表明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自花岗岩浆,有部分地层硫酸盐中的硫混入;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变化范围很小。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和△γ-△β图解,铅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有部分地壳铅的加入;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的双重性,成矿晚期热液有大气水成分加入;碳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砂质板岩关系密切,与地幔或深部流体有一定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中的CO2很可能为壳幔混合;锶同位素研究表明,铲子坪金矿床的(87Sr/86Sr)i组成特征与华南陆壳重熔性花岗岩初始岩浆水的(87Sr/86Sr)i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其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铲子坪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20.
冀东青龙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冀东青龙地区中生代发育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本文系统报道了青龙地区三叠纪都山花岗岩和侏罗纪白家店花岗岩及其镁铁质微粒包体(MMEs)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锆石SIMS U-Pb定年结果显示,都山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15.7±2.3Ma,指示了晚三叠世岩浆活动;而白家店花岗岩及其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70.5±2.0Ma和172.4±2.0Ma,指示了中侏罗世岩浆活动。都山花岗岩以低含量的MgO、Fe_2O_3~T、Cr和Ni,高(La/Yb)_N、Sr/Y比值及低Yb和Y含量,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42~0.7044)、极负的ε_(Nd)(t)值(-19.8~-14.4),很负的ε_(Hf)(t)值(-17.6~-13.0,除了2个较大值-5.6和-8.6)和接近晚太古代的Hf模式年龄,显示出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重熔,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综合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白家店花岗岩:(~(87)Sr/~(86)Sr)_i=0.7051~0.7065,ε_(Nd)(t)=-13.4~-10.8,ε_(Hf)(t)=-11.8~-8.2;MMEs:(~(87)Sr/~(86)Sr)_i=0.7059~0.7062,ε_(Nd)(t)=-11.1~-7.0,ε_(Hf)(t)=-3.7~+3.4),表明了白家店花岗岩和MMEs为亏损地幔来源的镁铁质岩浆和下地壳来源的长英质岩浆通过混合形成。从晚三叠世都山花岗岩到中侏罗世白家店花岗岩,它们成因的明显差异,揭示了地幔角色的转换(从只提供热量几乎不提供物质到既提供能量又提供物质),暗示华北东部岩石圈在这一时期可能发生一次重要减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