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李文杉提出的T0梯度法,在二层楔形模型下,给出了一种由T0时间平面图直接构制等深线构造图的精确而简洁的步骤。但该文因局限于当时的背景,在方法的实施上采用了图解的方式,并以T0图为基础。本文将在其模型和原理的基础上,给出利用计算机直接从地震测网上实施T0梯度法空间归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垂深构造图是地震资料解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果。为了作好这份成果图件,解释人员首先要在T_o等时图上垂直等时线走向方向作一定数量的切割线,再按等时变化作  相似文献   

3.
一程序功能本文包括两个独立的程序:“DZ1”,“DZ2”“DZ1”: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用改进To法和时间场法进行解释,改进To法与一般To法的区别在于前者考虑了界面的倾角。“DZ2”: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进行剥皮To法的解释。剥皮To法和表层剥去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把检波点而且把炮点也换算到界面上来,这样真正地剥去了表层。剥皮To法和改进To法一样也考虑了界面的倾角,而且把法线深度换算成垂直深度。因此这二种方法都可以把应用条件扩大到界面倾角>15°的情况。两个程序都能自动绘出时距曲线、界面速度曲线、表层剥去线及经过解释的地层剖面图、还可打印各点的界面标高和界面速度。该程序允许表层速度分段变化或渐变;也可在一次计算后,再次改变平均速度或对时距曲线进行园滑处理,然后再计算。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巷道层测深技术应用的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断层构造在层测深曲线上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煤层为高阻,顶、底板为低阻的情况下,巷道层测深技术对断层构造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并且煤层与其顶、底板的视电阻率差异越大,对断层构造的分辨率越高;煤层厚度和断层与巷道的夹角等因素也对探测断层构造的分辨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构造原生晕法在地质找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桦甸市三道沟金矿床300m中段两个受构造控制的、原岩为花岗闪长岩的蚀变带上取原生晕,经过与未蚀变的花岗闪长岩、金矿石及辉绿岩之间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判断出该蚀变带为矿化蚀变带,进而在其延长方向上找到了矿体;在白山市石人金矿床控矿构造北东延长方向上,沿断裂构造走向采取原生晕,在Au、Hg元素较高的样品地段,揭露到了矿体。在尚没有完全掌握矿床原生晕分带性的勘查初期阶段,利用构造原生晕找矿是一种简捷经济的方法,但需要结合其它控矿条件,综合考虑其成晕原因,以达到最佳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实测的T异常,转换成总梯度异常,我们称之为TT异常.文中介绍的板状体的TT异常具有许多特点:1)与磁化方向无关;2)与地磁场倾角无关;3)曲线形态简单,近似对称;4)横向分辩率高.我们用切线法对TT曲线反演求板状体的顶面深度和磁化强度.在TT曲线上,切线法的截距与板状体顶深的关系文中作了详尽讨论并绘出了误差范围.本方法的计算速度比较快,对于一条500个点左右的剖面,用AT级微机反演深度的时间约为15秒.  相似文献   

7.
瞬变电磁法在断裂构造上的异常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寻找和查明断裂构造意义重大。众所周知,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物探手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领域。在断裂构造位置,瞬变电磁法表现为归一化二次电位衰减快,呈现双峰异常。根据瞬变电磁法的基础理论,解释瞬变电磁法在断裂构造上呈现双峰异常原因。  相似文献   

8.
荥巩煤田位于豫西强变形区的嵩山背斜北翼,区内断块组合特征明显,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改造强烈。通过分析煤田构造、二1煤层及煤岩特征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认为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印支期嵩山地区存在着区域性的顺二1煤层发育的层间滑动断层,层间滑动引起的煤层流变造成了"三软"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煤厚的变化及煤体结构的破坏是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和突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两个异性点电源电场情况下转换电位函数φ(x,λ,z)的性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择离散波数的基本原则。文中所举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电阻率法点电源二维地形改正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地形对电阻率法的影响,是提高电阻率法勘探效果的重要课题。二十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966年,我国开始应用保角变换法和基于保角变换原理的坐标网法居,线源二维地形影响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线源与实际应用的点源存在着差别。七十年代后,开始研究点源二维地形影响,提出了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两类:(1)角域地  相似文献   

11.
梁侯德 《地质论评》1959,19(9):426-431
广西南部上二迭纪合山层菱铁矿,是在去年大办钢铁的群众性运动中发现的,这一菱铁矿分布于宁明、龙津、崇左等县境内。在菱铁矿层之下尚有煤矿。由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长春地质学院、桂林地质学校、及专、县地质队所组成近百人的煤铁普查大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高级区发育较好的区域之一。区内高级变质杂岩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延伸,经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近水平顺层伸展变形是高级变质杂岩中最早的塑性流动变形作用,发生在下地壳麻粒岩相环境下。变形作用伴随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形成了顺层滑动韧性变形带、穹隆构造、层内底辟褶皱和L构造岩等构造形迹组合。这期变形作用不仅导致区内的孔兹岩系和麻粒岩系以近水平构造面接触,也造成孔兹岩系中各个地层单位具有以透镜状岩片堆叠的地层结构,并且还伴随有不同类型的深熔片麻岩形成。近水平顺层伸展变形作用的确立,对研究早前寒武纪高级区地壳形成演化和高级变质地层构造格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结构网格上平面二维水沙模拟的有限体积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勇  胡四一 《水科学进展》2002,13(4):409-415
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的算法框架,通过引入跨单元界面法向水沙数值通量的逆风分解,将悬沙与床沙交换以及分组挟沙力计算模式自然地嵌入二维水沙运动方程组的数值格式中,形成高精度、守恒性好的二维水沙有限体积算法。最后,利用该算法对谭江樟州河段的水沙输运和河床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复杂条件下河道水沙输运的往复特征和河床变形的动态过程,其精度满足河道工程后效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边界单元法是一种较新的数值模拟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发展较快,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也有日益扩大的势头,理由是明显的。与有限单元法相比,边界单元法具有以下优点:①精度高;②占有计算机内存少,仅需输入二维地形剖分点的坐标就可进行地改;③输入数据准备及操作简单;④可降低数值模拟的空间维数;⑤特別适合于无界域,而很多地球物理正问题都是在无界域中进行。  相似文献   

15.
16.
李惠芳 《西北地质》1999,32(2):52-54
在软土地基上基础工程的造价所占比例很大,要求选择一个适用、施工简便、造价低的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本文所介绍的碎石垫层处理软弱地基实例的工作方法,便可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水平二层大地上偶极-偶极排列的电磁耦合(EM)相位频谱.认为影响二层大地EM谱性状的主要是电性参数μ2(相对导电率)和几何参数h1/a(盖层厚度/偶极距).在底层为高阻的二层大地上,具较强的EM效应,此时EM仅反映浅层;当底层为低阻时,EM可反映较深部电性体的分布.通过EM频谱和反演的参数规律分析,得出EM特征的变化可直接指示地下介质电阻率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维地震、钻孔揭露及测试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三李深部勘查区滑动构造面行迹为宽缓的倒"抛物线"型展布。研究表明:因滑动构造的挤压、揉搓作用使二_1煤层原始结构遭到破坏,形成了碎粒状、鳞片状等构造煤;煤层厚度及煤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厚煤带一般分布在煤层埋深的浅部或无煤(区)带的前缘地段,薄煤带和无煤(区)带则分布在中部地段;位于地堑之内的瓦斯含量较高(58.15 m~3/t)。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单因变量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方法,并对一组工程实例,利用该方法回归建模,得到强夯置换深度回归方程,结果明显好于文中所述的其它两种方法,表明该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王莹  张克银  甘其刚  等 《江苏地质》2015,39(4):543-551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具有储层致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裂缝对储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电成像测井的手段,对工区内7口重点井须家河组二段发育的天然裂缝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下列结论:(1) 该层位裂缝主要有3组:T3末期的NE—SW向裂缝,K1末期的NW—SE向裂缝,N-Q时期的ESE—WNW至ENE—WSW向裂缝;(2)从线密度横向分布的角度分析,大致表现为距离断裂系统越近的位置裂缝的线密度越大的特点;(3) 主要发育低角度以及高角度斜交裂缝,水平缝发育较少,垂直缝不发育;(4) 裂缝线密度的不均质性较强;(5) 中砂岩是裂缝的主要载体,裂缝在粗砂岩、中砂岩中发育得更好,页岩最不利于裂缝发育;(6) 粗砂岩中发育裂缝的井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裂缝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中砂岩、细砂岩和页岩中裂缝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多的特点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有些井细砂岩中发育的裂缝表现出不随层厚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