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0年6月5日阳曲MS4.6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震级MW为4.5,节面I走向213°、倾角47°、滑动角-161°,节面II走向109°,倾角76°,滑动角-44°,属于倾滑型;精确定位显示震中处于石岭关隆起区,CAP反演和精定位结果推断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7~20km。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与震中附近的山根底断裂和系舟山西麓断裂产状存在差异,这两条断裂不是阳曲地震的发震断裂,由于现场野外地质考察未发现地表断裂,不排除本次地震为隐伏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共和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共和主震,强余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位,仰角、A节面,倾向及M-T的分析,认为共和地震是在压力轴方向接近水平的NE向构造应力作用下,沿NW向的断裂带发生的,以逆冲兼走滑运动为主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3.
杨军  苏有锦  李孝宾  叶泵  陈佳 《地震研究》2015,38(2):196-202,333
利用云南省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13年3月3日洱源MS5.5地震前后共10次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洱源MS5.5地震前后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变化特征,结合精定位结果、震后现场灾害评估报告及震区地质构造情况,判定维西—巍山断裂以西的苍山西麓炼铁盆地东缘主边界断裂带为洱源MS5.5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节面Ⅱ(走向160°、倾角48°、滑动解-99°)为其发震断层面。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5日20时58分,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发生4.6级地震,太原附近城市震感明显。从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图、余震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入手,采用排查法,对震中区附近的主要活动断裂进行了逐个排查分析。最终判定交城断裂带北段的石岭关南缘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5.
6.
2003年宁河地震序列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天津宁河地震序列的发生, 使天津市大部分地区明显有感, 震中烈度Ⅴ度。 分析结果表明, 宁河地震序列从空间、 时间、 强度分布等方面均具有震群性质的基本特征, 但余震贫乏、 序列的频度和强度衰减快,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震群; 宁河地震序列发生的位置靠近唐山余震区的西南端, 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特征; 3次4级左右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不一致, 可能与震源区构造复杂有关, 是震源区调整让位的一种表现形式, 说明震源区应力仍在调整中。  相似文献   

7.
高洋  徐彦 《震灾防御技术》2015,10(S1):712-723
2011年腾冲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本文运用全波形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这3次中强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笔者结合由震源机制解及重定位结果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认为3次中强地震及序列均位于同一发震构造,呈北西走向,破裂面倾角陡直,在近水平的北北东向压应力作用下作右旋水平走滑错动,断层较浅仅限于上地壳,活动过程有向深部发展的趋势;震源区附近无明显已知构造与发震构造相对应,发震构造可能为未知隐伏构造。  相似文献   

8.
利用福建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采用基于P波初动和S/P振幅比(HASH)方法,反演了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发生在福建仙游地区ML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仙游地震序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一致性较好,其节面走向、倾角及滑动角以及P、T轴优势分布十分明显。节面走向优势方向为北西向,与该区域沙县—南日岛断裂走向一致,震源破裂类型为近直立右旋走滑型。序列的发生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主压应力,与福建地区背景应力场方向存在一定差异。分析认为,仙游地震序列的发生主要受控于仙游地区小尺度区域的构造应力场,金钟水库水位变化与序列显著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对仙游地区构造应力场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1998年泾阳4.8级地震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 1 998年泾阳MS4.8地震的一些特征 .该次地震序列类型属孤立型 ,与陕西关中地区历史强震多以主 余震型为主的特征不同 .震源机制解显示 ,该次地震的断层错动以左旋走滑为主 ,主压应力方向为NE~SW ,与大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吻合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7日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境内发生Ms4.6级强有感地震,震中位于北北西走向的凉山断裂南段,邻近则木河断裂,分析认为,这是一次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进一步用西昌满腔遥测地震台网各子台的P波初动求得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认为它们可能是北北西走向的凉山断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粤闽台网和汕头地震遥测台网资料,讨论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的序列特征及震源机制等问题,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为大陆地壳下部破裂的产物,与北东向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郭培兰  陈鑫 《高原地震》2010,22(3):23-29,6
通过对2005年10月27日平果4.4级地震的系统分析,积累该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序列、地震前兆等资料,对地震预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平  邵辉成 《内陆地震》1996,10(2):169-173
介绍了Ω概率统计法的原理和计算公式,使用1970~1993年陕西省ML≥2.3级地震目录,用Ω概率统计法分析了陕西地震震级的分布特征,得到陕西省ML4.0和ML5.0级地震的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国杰  黎凯武 《地震》1999,19(3):261-266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华北地区,主要是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分析了GPS结果、跨断层形变观测以及定点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认为张北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大部分是“场兆”异常;张北震中区在震前至少半年是处于形变闭锁阶段;地壳形变的前兆发展在总体上存在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素改 《地震研究》1991,14(3):223-231
本文分析了1989年11月2日宁夏固原5.3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井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判定此震为孤立型地震。本文最后介绍了几起震前认识到的前兆观测资料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地震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县发生MS6.8地震,这是继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4级地震后新疆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从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震中分布等方面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5日靖宇-抚松发生Ms4.6级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浑江断裂带;震前地震活动呈现“稀疏-密集-平静”特征,余震衰减正常;序列空间位置变化不大,相对集中在北东向条状分布,走向与浑江断裂带一致。  相似文献   

18.
岫岩-海城Ms5.4地震余震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APSIS系统软件的P波初动求解方法,得到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地震的55个ML≥3.0余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余震震源机制解的优势空间取向与主震震源机制解相近。受主震的影响,部分余震的机制解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离散,表明余震震源破裂特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342°/倾角83°/滑动角-34°,表现为一次左旋走滑型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倾滑分量的事件.质心在水平方向位于震中(103.354°E,27.109°N)东南约5.4km,最佳波形拟合的质心深度约4.4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2.1×1018N·m,矩震级MW约6.1.破裂过程图像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破裂半径约10km,整个破裂面积为227.6km2,平均滑动量约0.16m.破裂在6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2s,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NW和SE两侧同时扩展,2s后,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向SE(沿走向342°相反方向)扩展,故导致SE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最小值为2s.约6s后破裂基本趋于停止.推断鲁甸地震破裂在上地壳浅层集中释放了大多数能量是导致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