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夯加固机理及其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袁强  王大力  徐长节  陈超 《岩土力学》2005,26(Z1):159-162
采用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强夯加固机理及其振动对环境影响。在强夯计算模型中,引入P波阻尼和S波阻尼的概念来说明土体的材料阻尼特性,同时运用改进人工边界法来模拟波在人工边界上的传播。采用速度和加速度作为强夯振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标准,得出强夯的最小安全距离。隔振沟是一种有效的隔振方法,分析了隔振沟隔振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土受强夯扰动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公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孟喜  王玉玲  冯建龙 《岩土力学》2004,25(12):1903-1909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原位测试试验,对强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密实度、湿陷性、比贯入阻力和承载力变化等扰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不同的扰动区域;同时对强夯所引起周围建筑物的环境公害进行了分析。在实测统计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不利扰动影响系数,该扰动影响系数不仅考虑了振动的基本特征,而且考虑了包括建筑物刚度、强度、高度、基础情况以及隔振措施等综合影响因素,其结果可作为强夯振动的扰动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3.
强夯振动监测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强夯振动监测的应用实例,阐述了强夯振动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分析过程,以及强夯振动监测应注意的问题。对强夯施工引起的地面振动进行同步监测分析,可给出强夯振动影响的地震烈度评价、振动主频、振动速度参数和振动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4.
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强夯施工振动往往是制约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某沿海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工程实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振动速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及强夯安全距离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强夯施工振动往往是制约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结合沿海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引起的振动在土中纵、横向的传播和衰减情况。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建议了振动的防治措施。此外,还针对深度方向上的处理效果提出了分带方案。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进行强夯地基处理时要评价强夯振动效应,评价的基础正是强夯振动振幅和振动衰减规律。以昌平区沙岭新村工程场地为例,通过对回填场地进行强夯振动监测,分析了强夯振动最大振幅及其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并用频率的四次多项式表示场地介质衰减指数。在场地介质作用谱和强夯激励谱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介质作用函数和强夯激励函数。通过不断积累强夯振动效应资料,建立起不同性质岩土体与场地介质作用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动力学表现之间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博  李海波  冯海鹏  周青春  王秒  宋全杰 《岩土力学》2012,33(10):3073-3080
结合某核电站地基加固工程,在强夯试验期间运用多种原位测试方法,对不同能级强夯下防渗墙的振动强度以及防渗墙的安全状态进行了实时监控。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各能级强夯振动对邻近的海工防渗墙抗渗性能和各段间搭接面完整性的影响;结合现场条件,提出了防渗墙的振动速度控制标准,并用于指导正式强夯期间的施工。长期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的监控方案合理可行、原位测试方法准确可靠,为类似工程的强夯振动安全性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砂土中的强夯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砂土中强夯振动结果,分析了砂土中强夯的振动速度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土中强夯引起的振动速度较粘土中小,不会引起周边构筑物的破坏.同时,当夯击点与测点距离R大于50 m时,强夯引起的地基土的振动速度随距离R的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曹妃甸工业园区液化天然气储罐地基加固过程中所引起的地面振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现场强夯振动观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频域分析以及规律拟合,给出了吹填砂场地上强夯所引起的地面振动衰减规律、振幅(振速)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强夯振动的主频变化规律,并就场地周围已存的海堤工程和天然气储罐工程进行了振动安全评估,为现场强夯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弥补了国内对于类似场地振动特性研究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王文鹏  秦晓东 《探矿工程》2010,37(12):61-64
某大型新建工程场地为近期吹砂填海方式形成,根据有关资料及勘察揭露,上部吹填层及原有细砂层存在地震液化及承载能力差的问题,设计采用高能级强夯进行处理。在地基处理区域处有一道永久防浪堤,根据设计要求,在进行强夯试夯过程中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振动影响进行测试,为设计提供相应的数据,进而确定强夯施工的范围。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振动衰减测试方法进行了强夯振动影响测试,对后期的大面积强夯施工提供了支持。通过该工程实例,介绍了振动衰减测试及其测试结果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夯管法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夯管锤夯入钢管的过程 ,提出了依据地层压力和动力触探结果计算夯入钢管阻力的方法 ;还提出了应用波动力学计算夯入钢管位移、极限钢管夯入长度及钢管内最大压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膨胀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罗荣 《岩土力学》1990,11(3):39-46
本文研究了河南某工地膨胀土地基的强夯处理效果,着重研究了强夯处理前后其工程地质、性质、胀缩特性等的差异,同时还讨论了这些差异与粘土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强夯处理后的膨胀土,其膨胀等级提高,膨胀压力明显增加,而不同荷载下的膨胀率或收缩率在一定深度内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潜孔锤冲击挤密钻进成孔法的产生、钻进机理及其优点,并就该成孔法在锚杆孔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据此设计了两种结构的挤密钻头。  相似文献   

14.
爆夯动力固结法加固软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峰  龚晓南  徐杰  吴瑞潜  李阳 《岩土力学》2009,30(3):859-864
爆夯动力固结法是一种爆炸作用和上覆荷载相结合的新型地基处理方法。其作用原理是利用条形炸药在设置有排水通道的软土地基中爆炸产生高能量瞬变荷载使土体结构发生变化,软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消散,并在上覆荷载的作用下使土体快速排水固结。在广东佛山合顺-北滘公路干线拟建路段进行的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均表明了其加固软土地基的有效性,并结合沉降数据推算了爆夯设计参数,确定本次试验爆夯效果相当于3.2 m高的堆载。  相似文献   

15.
广西钦州港二期码头抛石基床的水下爆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爆夯是一种利用炸药爆炸法夯实基础的新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码头建设。笔者介绍了广西钦州港二期码头抛石基床的爆夯设计和实施。结果表明,基床爆夯达到了预期效果,水下爆夯的平均沉降率为12.7%。同时,爆夯过程中,一期码头的振动值小于安全阈值,保证了一期码头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夯扩桩成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夯扩桩在成桩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通过采用柱形孔扩张理论,推导出砂土中形成扩大头时引起的挤土影响半径和土体位移,并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动力排水固结模型试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大尺度室内模拟动力排水固结法来加固吹填粘性土,本文特设计了室内试验装置。该装置由模型槽、动力装置、夯锤以及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等4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有:(1)可同时实现半模和全模试验,可模拟单点夯和全夯,弥补了目前只有半模或1/4模和单点夯等小尺度模型试验的缺陷;(2)可实现实时观察立面裂隙、特征点的变化,对孔压、位移、动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3)可实现自动起吊和自动脱锤,可以很好地模拟现场施工工况;(4)可实现以下加固工况的模拟实验:不同的夯击参数、不同的加固土层厚度、不同的排水方式等,从而达到不同加固方案的对比,优化加固方案;(5)拆装方便,还可用于模拟边坡、路基、挡墙、滑坡等,适用性较广。目前利用该模型装置已进行了两组不同排水系统的模型夯击试验,试验设备运行良好,可满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庄儒新  李峰  庞君 《云南地质》2005,24(4):455-461
独龙江地区岩体破碎,暴雨强度大,边坡稳定性差。独龙江公路下段Ⅰ号滑坡体位于贡山县普拉河旁,为确保公路安全,我们采用抗滑力/下滑力的方法来分析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地形地貌对地震波放大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LAC3D 软件进行大量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形地貌对地震波放大效应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单面坡模型,斜坡较低时,坡体对天然地震波和简谐波的峰值加速度在竖直向和顺坡面向产生线性放大效应。斜坡较高时,若坡角低,两种波形的加速度等值线近似平行于坡面,天然地震波坡顶正下方极值性不明显,但随坡角增大而明显,坡面正下方可见若干条与坡面相平行具节律性的极小值条带,随坡角增大向一条极值带转化,简谐波在高低坡脚时坡顶面正下方区域内都出现等间距相间分布具节律性的极值条带,坡面正下方的极值带状性不如天然地震波明显,随坡角增大而消失; 若坡角高,两波形加速度放大系数顺坡面呈相间的极值圈分布。双面坡坡顶宽度越小,山脊越单薄,加速度放大效应越强烈,随坡顶宽度增大,坡肩加速度放大系数趋于稳定,双面坡对加速度放大效应强于单面坡。对加速度放大效应,多峰形双峰形单峰形,坡顶越不规则,加速度放大效应越强烈。V形河谷坡面上半部分加速度放大效应要强于U形河谷,U形河谷的谷底中部对地震波动力响应要强于V形谷。坡面局部不规则性只影响到坡面局部范围内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坡高、坡角、坡顶几何特征为整个峰值加速度分布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强夯加固近期粗粒填土塌陷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夯加固近期粗粒填土时,夯点部位的土体明显产生了漏斗式塌陷,并且有数条环状和根状裂隙。针对这种特殊的地质特征,说明了由大孔隙到小孔隙,填土要经过瞬间的3个变化过程,而且在有效加固深度内土体呈“逆向转换”规律,同时分析了为什么夯点土体在成分均一的条件下,不同部位承载力悬殊这一关键性问题,对夯点间距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