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阿勒泰地区近47年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贵英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1,5(3):33-37
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2-2008年月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月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实测资料,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四季月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相应距平场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除春季最高气温升温不明显外,春季最低气温及其余季节的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升温趋势,且最高、最低气温都在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四季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分布上自西向东大致呈高-低-高的分布,增温明显的中心区域集中在西部的吉木乃和东部的富蕴,变率较小的区域为阿勒泰。阿勒泰地区气温日较差近47年呈显著减小趋势,日较差的减小与最高、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不一致有关,也与云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菏泽1998—2017年20a逐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数据,统计分析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月、旬变化特征,以每2℃为一个区间,按月统计分析逐日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当日与翌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幅在各区间的样本及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夏、冬季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分布区间跨度小,气温变化较稳定;春、秋季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分布区间跨度大,气温变化不稳定。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出现频率在均值附近最大,随后向两侧递减;近年冬季有缩短的倾向,严寒天气减少,夏季酷暑天气增多;春季到夏季、秋季到冬季各有两次气温快速升降期。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南岛具有46年资料的13个站点1959-2004年1月、4月、7月、10月及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最高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高南低,而最低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各季节的平均最低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极端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而各季的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均不稳定;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平均最高气温在四季均不存在明显突变,而平均最低气温则均有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西藏高原25个台站1971~2000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 及气温日较差 (ΔT),分析了西藏高原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结果发现,西藏高原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以Tmax、Tmin显著上升,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为主要类型。Tmax上升主要表现在夏季,Tmin增暖以秋季最为明显,ΔT显著变小主要是由于Tmin明显增暖引起的。Tmin的上升幅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Tmax在3000~4000 m地区增温最大,而ΔT在4000 m以上呈显著的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1951~2002年中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总被引:66,自引:8,他引:66
利用1951~2002年全国733个台站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我国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我国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呈现北方增暖明显、南方变化不明显或呈弱降温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变暖趋势;无论是年还是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我国年平均日较差多呈下降趋势,并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日较差亦均呈下降趋势,并以冬季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在年代际变化上基本呈现较为一致的步伐,即52年来主要的变暖均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均在90年代后期达到了近52年来的历史新高,近年来又略有回落. 相似文献
6.
选用东北地区74个代表站近44a的月均最高、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分析了年和季节变化规律;采用趋势系数方法分析年和各季节增温趋势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4a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存在非对称性,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但区域内的显著变暖并未加强这种非对称性;两者都是冬季增温最强,秋季最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四川138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四川地区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0年四川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呈非对称性升温,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31℃/10a和0.185℃/10a,后者增温幅度约为前者的1.4倍。年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在空间分布上多数地区也呈非对称现象,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在西部高原地区升温较快,但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明显高于最高气温,这导致气温日较差在高原西部地区下降幅度较大。年均最高气温在1980年代最低,2000年代达到最高;年均最低气温在1960年代最低,2000年代最高;年均气温日较差在1960年代最大,1980年代最小。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在1996年和1993年发生转变,年均气温日较差分别在1973年和2005年发生了转变,年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的不同及转变年的不一致导致气温日较差在转变年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近57年巴彦淖尔市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4年-2010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9个台站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对巴彦淖尔市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巴彦淖尔市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呈现北部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南部,且近十年呈弱降温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变暖趋势;无论是年还是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年平均日较差多呈下降趋势,并在北部地区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日较差亦均呈下降趋势,并以冬季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在年代际变化上基本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即57年来主要的变暖均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均在90年代后期达到了近57年来的历史新高,最高气温近十年来又略有回落。 相似文献
9.
兰州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兰州1932~2002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1932年以来,4个气温要素的线性增温率依次为每10年0.14℃、0.06℃、0.38℃、-0.32℃。兰州20世纪40年代最高气温对增暖的贡献大,80年代最低气温对增暖的贡献大,而90年代的异常偏暖表现为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同时上升。另外,在40年代各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相反的趋势,表现为最高气温的上升和最低气温的下降;在1950~1970年间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幅度非常接近,但维持时间各季略有不同;80年代以来,最低和最高气温均在上升,但最低气温的增温率明显高于最高气温的增温率。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华东地区1961-2005年气象站点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华东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5年华东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最小.2001-2005年,华东地区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最高;最高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最低,最低气温在60年代最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1989年和1988年发生了增加突变.华东最高和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基本都为增温.华东最高气温在沿海地区的增温幅度大多大于内陆地区.最低气温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山东半岛的部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而在山东西部、江西西北部、浙江西部及福建沿海的部分地区增温幅度较小.最高、最低气温除在冬季增温趋势一致,即北部增温幅度大于南部外,在其他三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地层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最高、最低气温是反映气候冷暖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判断极端气候事件强度的重要指标。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2003年10月17日至2004年4月6日1、2、4、10、16m温度梯度观测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高度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点和出现时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从低层到高层是降低的,最低气温是升高的,并且随高度的变化符合指数或对数规律。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一般在正午2.5 h后,有天气变化时在20:00后出现的情况较多;最低气温在2 m高度上最早出现,4 m以下在日出前出现的较多,4 m以上在日出后出现的较多。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近40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陕西省1961~2002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使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得到冬、春、夏、秋4季最高、最低温度第1特征向量。第1特征向量均为正值,且方差贡献均超过60%,所对应的时间系数能代表最高、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由此研究了陕西省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冬、春、夏、秋4季,无论最高、最低温度1980年以后均呈增温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中心区域普遍在关中中、西部和渭北;而近10多年来温度日较差除秋季外,有增大的趋势,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云量的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华东地区1961-2005年气象站点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华东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5年华东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最小。2001-2005年,华东地区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最高;最高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最低,最低气温在60年代最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1989年和1988年发生了增加突变。华东最高和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基本都为增温。华东最高气温在沿海地区的增温幅度大多大于内陆地区。最低气温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山东半岛的部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而在山东西部、江西西北部、浙江西部及福建沿海的部分地区增温幅度较小。最高、最低气温除在冬季增温趋势一致,即北部增温幅度大于南部外,在其他三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高、最低温度及日较差在海拔高度上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740个气象台站1963~2012年均一化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气温的变化趋势无论是年或季节变化,最低温度的增温幅度都高于最高温度,且其增温显著区域都对应我国高海拔地区。除了春季,其他季节最高、最低温度及日较差的升温幅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最高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最好。同一海拔高度上,最高、最低温度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具有不一致性:20世纪80年代,二者变化幅度最小;20世纪90年代,二者增幅最大,尤以低海拔地区最为明显。2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变化较小,而在近十年增幅十分明显;日较差季节变化大:夏季减小,冬季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前,最高、最低温度随海拔高度变化不大,而近20年随海拔高度升高,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几乎都是先减小后增加。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变化反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干旱气象》2015,(4)
基于甘肃天水地区7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地区1951~2012年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改进的Hershfield理论方法估算其可能最大日降水量,主要结论如下:(1)近62a来,天水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平均约为59.2 mm,均方差为15.9 mm,最大值达110.5 mm,最小值仅有32.7 mm,说明该地区最大日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此外,各站点最大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月,约占总体的78.2%,其中7月最多,8月次之;(2)天水地区1951~2012年间年最大日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准2 a、准4~5 a、准8~10 a、准15 a以及准48 a的振荡周期,且最大日降水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增强趋势,年变化幅度有可能增大;(3)天水地区的可能最大日降水量(PMP)为170.5mm,天水、麦积、武山、甘谷、秦安、张家川、清水等站点的PMP分别达148.0、159.6、124.1、133.4、137.4、146.5、153.1 mm,强度均达到了大暴雨标准。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周边区域极端气温不对称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了解扎龙湿地对小区域气候的调节作用及其变化趋势。利用MANN—KENDALL检验等4种气候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扎龙湿地周边区域的富裕、林甸、社蒙、泰来气象站1957--2002年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变化,在部分时段还存在着反向变化趋势;最低气温的变化还明显地存在着气候突变的特征;这种极端气温的不对称变化,使该区域气温的日较差有明显的递减趋势。R/S分析(改变尺度范围分析法)表明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该区域气候变暖有趋于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