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41-45
狮子山村滑坡属大型推移式土质滑坡,面积为204856m2,平均厚度约15m,总体积约307.28×104m3,主滑方向约273°,威胁人数较多,本文在对该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变形特征、变形机制。指出降雨、人类工程和种植活动是诱发滑坡失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进  席义明 《贵州地质》1999,16(2):153-156,152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和论述了沙冲路滑坡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形成机理、运动特征及诱发因素,总结出防治该类滑坡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为研究同类滑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珍珠坝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滑坡体结构特征调查及分析,阐述了滑坡的形成过程,表明滑坡主体的形成在Ⅲ级阶地形成之首,并属于顺层斜坡中的滑移-弯曲型滑坡。最后通过对滑带土的强度参数测试,分析了滑坡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地形、岩土性质与岩土结构、降水及融雪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通过现场调查、文献调研,分析特克斯达坂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机制,计算其稳定性,推测其形成的力学机制为推移式;揭示特克斯黄土+泥岩结构、黄土+基岩(灰岩)结构、黄土+砂砾石+软岩(泥岩)岩土体结构主要滑坡类型的致滑机理;对研究区内不稳定斜坡采用“内外钢丝网+横纵混凝土梁+混凝土盖和防护柱(外壁带钢筋倒刺)+黄土中植草”加固。  相似文献   

5.
乱石岗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乱石岗滑坡位于汉源罗卜岗新县城规划区中部,滑坡体积110.7×104m3,属大型滑坡,现今滑坡体在天然或暴雨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对滑坡形成机制进行深了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达州地区团包咀滑坡成因机制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月5日17:30,达县桥湾乡倒虹村团包咀突发大型山体滑坡,滑坡堆积体体积约400×104m3。此次滑坡造成300余间房屋倒塌,573人无家可归;致使控灌4135·4hm2农田、供给7个乡镇15万人畜用水的国家Ⅲ级水利工程———倒虹钢管彻底爆裂达600m;导致交通、电力、通讯等全部中断。初步估计,仅主滑体部分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余万元人民币。1滑坡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区位于四川达州地区达县桥湾乡倒虹村巴河左岸。地理坐标:东经107°21′,北纬31°16′,与县、乡均有简易公路相通。研究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175mm。滑…  相似文献   

7.
谭继中 《云南地质》1992,11(2):189-198
昆明市西山区孙家箐采砂场,于1990年2月21日发生滑坡。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由云南省地矿局滇东工程勘察公司承担了滑坡工程勘察任务于5月提交了总体勘察报告,为滑坡的及时治理反映了客观地质条件并提供了有关依据。这次滑坡造成昆明至富民老公路长180米的覆盖,15亩田及2辆汽车、2台手扶拖拉机、1台推土机被埋没,现场作业的25人失踪。除车辆等直接经济损失外,至今(4月上旬)用  相似文献   

8.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摘 要 大光包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滑坡位于安县高川乡、汶川地震发震断裂上盘,滑动距离4.5 km,堆积体宽度2.2km,面积7.8 km2,估算体积7.5亿m3。与地震灾区178处特大滑坡相比,大光包滑坡除了强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的震动溃裂、溃滑失稳、超强动力和大规模高速抛射与远程运动等特征之外,其存在一个长度大于1km的长大滑面,是其余滑坡绝无仅有的!作者在去年研究的基础上,又多次到现场调查、测绘并取样分析,初步认为大光包滑坡发生过程为一次性完成,滑带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主体为震旦系(Zd)风化程度较高的泥质灰岩,局部夹泥盆系沙窝子组(Ds)磷矿及其伴生矿。滑坡形成机理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即(1)坡体震裂阶段:在强震作用下后缘拉裂边界及上游拉裂边界形成,并与下游侧的岩层层面构成巨大的V型楔形体;(2)滑面碎裂化,摩阻力急剧降低阶段:滑坡下游边界(主控滑动面)滑床被震裂、松弛、剪胀-扩容并碎裂化,产生滚动摩擦效应,导致滑面摩阻力急剧降低;(3) 前部锁固段剪断,高速溃滑阶段:滑体前部滑面上的锁固段在强震持续作用下,产生突发性剪断,从而导致整个巨大的楔形体,如同拉抽屉一样,沿岩层走向高速溃滑而下;(4)震动堆积阶段,滑体冲过黄洞子沟,受到迎面山体的强力阻挡,逆冲爬高500余m后,表部惯性极大的松散岩土体快速折返并震动堆积、荡平,余势不减的碎屑流汇入滑坡扩容抛撒体,向黄洞子沟下游流动1km,止于大偏桥。  相似文献   

9.
分析防城港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探讨其成因机制十分必要。在充分收集并梳理前人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及植被发育情况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有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以崩塌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集中的6-9月;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100 m,坡度在30-50°的斜坡区域,其中以海拔小于50 m区域最为发育,且多数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在地貌变化的结合部位。绝大多数灾害发育在侵入志留系连滩组、三叠系的花岗岩中,逆向斜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且与植被分布具有密切的联系。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斜坡结构、地质构造,外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地貌形态、岩土体结构和变形特征三个方面探讨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和破坏模式。综合分析滑坡破坏具有蠕变拉裂、裂隙向扩展和滑移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滑坡治理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佳佳  田尤  陈龙  李元灵  高波  李洪梁 《地质通报》2021,40(12):2024-2033
中国的山区和高原发育的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大江大河沿岸发育一系列严重和频繁的地质灾害.基于前期InSAR遥感解译的工作,通过现场的野外详细调查,最终确定了澜沧江昌都段的75处滑坡地质灾害,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砂泥岩软弱地层区滑坡、断裂控制型滑坡、堆积层滑坡共6类典型滑坡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家包滑坡体变形迹象主要以地表变形为主,分布零散,规律性较差。采用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王家包滑坡在天然及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对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滑坡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明冲  马显春  肖洋  文绍强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s1):1127-1132
中渡滑坡是二郎镇发育的滑坡中规模最大、危害最强、治理难度最大的一个,虽经过多次整治,该滑坡局部仍在蠕滑变形。通过现场勘查,首先分析了中渡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工活动等特征,进而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机制。中渡滑坡为古崩滑堆积体的局部复活。受向家场断裂及赤水河对坡体前缘的侵蚀影响,二郎场镇曾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滑动,滑坡堆积体堵塞赤水河道。此后,滑坡坝溃决,赤水河主河道右移,并长期冲刷坡体前缘,导致坡体前缘阻滑段减少。此外,从滑坡区左侧通过的沙井断裂倾向南东(即滑坡堆积体方向),倾角75,导水性好,加之坡体上的人工活动,是引发滑坡堆积体局部复活甚至整体滑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滑坡形成演化及复活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尖扎盆地地质环境背景分析和滑坡体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盆地内寺门村滑坡的变形过程、滑带土和堆积体特征,还原了滑坡的演化过程,厘定了滑坡复活因素,提出了黄河上游滑坡堆积体开发利用对策建议,认为(1)该滑坡是2005年之前发生的老滑坡因河流侧蚀和2018年春季人工灌溉引发的复活性滑坡;(2)滑坡体综合治理应与土地整治相结合且应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地区的滑坡防灾减灾及滑坡体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鹰岩滑坡成因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鹰岩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大型岩质滑坡,滑坡纵长450 m,最大展宽430 m,体积约1 500×104m3。滑坡掩埋了一座中型水电站,造成20余人死亡,巨大的滑体堆积厚达100余米的滑坡坝,形成了汶川震区库容量仅次于唐家山的第二大堰塞湖。强震触发形成老鹰岩滑坡分为三个阶段,即:①后缘震动拉裂阶段。老鹰岩滑坡后缘为一突兀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力放大效应明显,震动拉裂沿长大结构面形成了一个陡峭、粗糙,与重力作用下呈光滑、有一定弧形的后缘拉裂面迥异的边界。②摩擦阻力降低、滑体溃滑阶段。地震动力的持续作用,地震波不断在滑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使得滑面处摩擦阻力迅速降低,进而岩体内"锁固段"剪断,滑体顺层面高速下滑。③滑体高速流动堆积阶段。规模巨大的滑体,冲入姜巴沟,并对沟两侧的山体产生强烈的铲刮,高速碎屑流受到黄洞子沟左侧山体强力阻挡后折返,并震动堆积形成堰塞湖。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曾家棚滑坡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月,三峡库区大溪河曾家棚发生滑坡,该滑坡在库水位变动和暴雨共同作用下发生,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形成模式在三峡库区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对比曾家棚滑坡以往勘查测绘资料和本次滑动变形实测及调查结果,对该滑坡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发展变化演化过程,预测了其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可为库区相似岸坡稳定性分析及监测预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加桂 《地球学报》2001,22(2):145-148
巫山县新城址巴东组三段泥质灰岩在地质历史上已全部发生了滑坡,滑坡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滑坡的发育经历了(1)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2)新构造上升、长江切割引起岩体松动卸荷及岩溶作用;(3)巴东组三段沿二段顶部泥化层滑动;(4)中部陡坡带形成,滑坡分解;(5)上、下两段滑坡格局形成;(6)上段滑坡进一步分离形成中段滑坡;(7)后期溶蚀、风化。滑坡的后期改造过程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8.
川藏公路鸳鸯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是山区主要的边坡问题,而查清滑坡的要素、产生的条件、危害程度是有效治理滑坡的关键。本文在做了大量工程地质勘察及分析的基础上,查明了鸳鸯岩滑坡规模、性质、等,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鸳鸯岩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届滑坡推力及桩间剩余抗滑力,为治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活跃、地貌演化迅速、气候区域分异显著,导致流域内重大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突发性强。文章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引入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概念,通过结合历史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分析了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共26处,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黄土中,中长边坡数量较多,主要为浅层与中层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规模以小型为主。(2)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区和大起伏山地区,1 800~2 000 m的高程区间,坡向为东南、南、西南时分布较多;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雨季或地震活动时期。(3)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地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以及黄河流域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