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居民的菜蓝子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普遍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探索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针对蔬菜生产,运输,供销,消费,宏观管理各环节上经常有关的空间信息,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作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模拟,显示,输出,传输,发布的手段,通过流畅的信息,疏通各环节的障碍,把菜蓝子这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中国东北地区林地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利用3S技术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用LandSat TM(ETM)解译获取的东北地区1985,1995,2000年林地空间分布数据,建立林地时空演变模型,定量分析东北地区林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5~2000年东北地区林地发生较大幅度变化,时空差异明显;1995~2000林地急剧减少趋势得到有效遏止,有林地面积出现一定程度增长,但林地变化的广度和强度仍然超过1985~1995年,突出表现在大兴安岭地区林地动态度增加。从空间格局上看,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麓地带林地动态变化最强烈,主要表现为林地与耕地和草地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3.
利用3S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系统进行了分类,从ALOS卫星影像提取土地覆被信息,将其与研究区的地貌、地形、水系等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把该地区的湿地划分为2个系统、5个子系统和14个类型,并绘制出湿地分布图,研究湿地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从水平分布上看,湿地受地貌和水文影响较为明显.北坡坡度较小,易积水,沼泽湿地分布较多;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网稀疏且多季节性河流.2)从垂直分布上看,沼泽湿地在山体上垂直分布特点较明显,沼泽以各种森林沼泽为主.河流湿地以长白山火山锥体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随海拔降低、坡度变缓而加宽.3)从景观破碎度上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总体景观破碎度较小,森林沼泽和高山苔原景观破碎度较大,受人为干扰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建立地区RS判别模型的思想 ,讨论了GPS的工作方式和数据采集方法 ,总结了GIS平台选择和本底数据库质量判定的依据 ,提出了一种多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 :修正组合体模型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以下简称“3S”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S”技术被纳入高中地理课程。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创新和拓展。3S技术(3S包括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iem}RS{Remote Sensing}GIS{Geotayaphical Infoymation System})的发展,使社会的各个行业拓展和创新进行亮化和保存。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集成,已经深刻地影响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向前发展。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扩展,3S技术所具备空间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多要素及多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动态预测,具有开放式环境及很强的系统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河北省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泥石流灾害发育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发生面广、点多及突发性和毁灭性较强等特点,危害较严重。利用3S技术分析太行山区、燕山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为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 3S一体化技术建立了鹿泉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依靠GPS对空间数据快速定位 ,RS数据发现土地动态变化区域 ,再利用GIS平台进行空间数据组织、管理、分析与可视化。据此 ,分析 1986~ 1996年鹿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林地资源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林地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林地资源的管理主要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思想素质不高、林地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林地产权不清、缺乏科学的林地资源价格评估体系和森林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手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3S”技术在林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应用“3S”技术,通过建立林地资源的监测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估价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来促进林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的近15 a新疆LUCC时空变化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以2004—2005年度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多层环境要素数据库、野外定点调查分析等数据,采用多要素综合分析的解译方法,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综合判读并提取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05年近15 a来新疆LUCC时空数据。从现状、动态变化等方面对LUCC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进一步说明了新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结果显示,新疆的耕地、林地、水域、建设地面积都有所增加,耕地的年变化率最大;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的内蒙古乌审旗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乌审旗2005年30 m分辨率的TM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ArcView和ArcMap支持下,得到乌审旗景观分布格局图,并对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斑块数破碎化指数、斑块分维数、景观异质性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乌审旗21 495个景观斑块中,斑块数目最多的为沙地景观,共有10 357块;总面积最大的也是沙地,为6.28×109m2;水域景观总面积最小,仅为5.36×107m2;平均面积最大的是工矿用地,为4.26×106m2;景观斑块密度最大的是耕地。各类斑块形状均较复杂,近圆度极小,居民点由于受到人为规划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几何形状特点,故景观形状指数最小;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从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到人工景观,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均依次减小,景观多样性指数沙地最高、工矿用地最低;居民点的优势度指数最高,其均匀度指数最低;整个研究区各景观分数维值均小于1.4,景观的自相似程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3S"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地球信息科学的进步与发展,“3S”技术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土壤侵 蚀研究中应用的途径和使用的限制条件,在对大量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学者利用“3S”技术主要集中 在全球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的生态效应等2 个方面。而国内学者主要开展了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 蚀动态研究和土壤侵蚀模式的构建等3 个方面的工作。指出目前和GIS 技术结合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式是 USLE 和RUSLE,这两个模式都是基于统计的经验模式,缺乏充足的实测资料,精度不高;利用“3S”技术对于区域土 壤侵蚀因子的研究缺乏与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间的协调。展望未来“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天河七渡口位于长江上游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处,属于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该地区草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出现沙漠化趋势。为控制沙化草地的进一步蔓延,我们在通天河七渡口进行了风沙环境观测,并开展了机械和植物固沙试验。结果表明:通天河七渡口年平均风速为1.95 m·s-1,最大风速20.63 m·s-1,主起沙风向为偏西风(包括W、WSW、WNW),次起沙风向为东北风(包括NNE、NE),年输沙势为93.06 VU,年合成输沙方向为107.54°,年总输沙量为3 007.30 g·cm-1。经过两年的机械和植物固沙试验,沙障内形成了稳定的蚀积凹曲面,使沙层表面得到固定,有效控制了沙丘移动。随着沙障内人工植被的逐渐生长,试验区内地表微环境逐渐得到改善:(1)土壤颗粒变细,沙样粒径组分中粉沙和黏土增多,沙障内未种草地和沙障内人工种草地粉沙和黏土含量分别是流沙地的6.4倍和9.1倍;(2)表土有机质增多,流沙地、沙障内未种草地、沙障内人工种草地表土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91、1.48、2.02 g·kg-1;(3)沙层表面形成土壤结皮,土壤硬度增强,流沙地、沙障内未种草地、沙障内人工种草地土壤硬度分别为0.52、1.25、2.12 k Pa。 相似文献
16.
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空间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后的干冷气候事件和环境恶化使西辽河流域及比邻地区的聚落向南移动集中并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和之后畜牧业对原始农业的取代。各文化的聚落均对河流依赖性较强,主要分布在距河6 km以内地区,6 km以外的聚落多分布在与河流地势上相连的沟谷缓坡且主要集中在老哈河、教来河至大凌河流域,水文分析表明这些沟谷很可能在暖湿期形成过支流或季节河。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400~700 m的平原丘陵交互区,分布海拔和地形因气候波动和经济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ArcGIS 9.2和Matlab 7.0数据软件平台,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湿润指数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其湿润指数与年均降水和海拔高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在0.01置信水平),而与年均蒸发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在0.05置信水平)。②在时间尺度上来说,极端干旱事件的频数具有19a、9a、6a、4a、15a的周期,可能是受南亚高压的准3年周期的影响;在空间尺度上来说,极端干旱事件频数与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大体相似,略有不同是两者的最小值不同:即地表湿润指数最小值在民勤,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数最小值在武威。7-9月份发生极端干旱频数占年极端干旱总频数的60.62%。③年极端干旱总频数和7-9月份极端干旱总频数都呈略微上升趋势,且年极端干旱频数的线性倾向率较大,即将达到0.3/10a。通过Pettitt突变检验法对年极端干旱总频数和7-9月份极端干旱总频数进行检测,结果检验到突变点分别为2000年和1983年(在0.01置信水平)。 相似文献
19.
The sand dredging and its impacts on riverbed evolution and tidal dynamic change in the lower reaches and delta of the Dongjiang River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amount of sand, totally 3.32 billion m3 from 1980 to 2002, was mined from the riverbeds of the lower reaches and delta of the Dongjiang River. Increasing of the channel capacity, lowering of the average riverbed elevation, deepening of the water depth and decreasing of the longi-tudinal riverbed gradient are the main effects on the riverbed evolution brought by the large amount of sand dredging. Under the strong sand dredging and associated significant riverbed deformation, the notable changes of the tidal dynamic in the lower reaches and delta of the Dongjiang River occurred, including: (1)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delta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tidal level dropped apparently, tidal range widened, flood tidal duration became longer, amplitudes for major tidal components became bigger and tidal dynamics intensified; (2) tidal wave spread faster; and (3) the limits of the tidal level, tidal current and salt water moved upstrea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