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的难点并指出跨井和VSP层析成象在克服这些难点中的作用。据此,对当前我国应开展的相应研究课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的难点并指出跨井和VSP层析成象在克服这些难点中的作用。据此,对当前我国应开展的相应研究课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63-666
汶川5·12地震,破坏之大,死亡人数之多,让世界震惊,所以人们重新把眼光投向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确是艰难的,中国的海城地震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但唐山、松潘和汶川地震依然让人们陷入迷茫。地震发生前有许多先兆(包括前震),通过仪器接收,表现为一些地球物理场异常。引起这些地球物理场的异常有诸多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辨出那些是因为即将地震而引起的。目前地球物理预测地震理论已经日趋完善,可进行多方位的数据分析,并在实践中验证,下逐渐走向相对科学地、精确地对地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中段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范 《地质与资源》2005,14(4):287-292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探资料为依据,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解释,探讨区域矿产分布与重磁场的关系,以及不同属性矿产的磁异常特点,指出该区重磁异常对寻找多金属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金联 《安徽地质》2021,31(1):35-39
通过对安徽淮北徐楼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总结发现低视电阻率异常区、重力梯度带、高地磁异常与铁矿赋存区域对应良好.该矿区地球物理特征明显,矿体产于奥陶系下统萧县组(少量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大理岩)与强烈钠化的闪长(玢)岩的接触带,特别是在分叉入侵的岩枝与萧县组钙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极易成矿,对发现该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NGDC720地磁模型提供的磁异常数据, 分析了菲律宾海板块磁异常特征, 进而对磁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 给出了研究区岩石圈深部和浅部磁异常.结合热流分布特点和磁异常信息, 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引起磁异常成因.菲律宾海板块区域的磁异常既反映了该区域岩石圈浅部的构造特征, 也隐含深部构造信息.在西菲律宾海盆以及大东脊构造区, 浅部构造磁异常信息较好地继承了深部构造特征, 反映这些区域岩石圈的整体性特征.四国海盆与帕里西维拉海盆浅部磁异常信息显示了与近代(约10Ma)扩张轴一致的特征, 且磁异常与海底构造走向不一致; 而深部异常显示的帕里西维拉海盆磁异常走向与西菲律宾海盆一致的信息, 可能指示帕里西维拉海盆岩石圈曾与西菲律宾海盆有过类似的演化史.   相似文献   

7.
任景兰 《矿产与地质》2002,16(2):109-113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性资料为依据 ,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解释 ;探讨区域矿产分布与重磁场的关系 ,以及不同属性矿产的磁异常特点 ,指出该区重磁异常寻找多金属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舒兰—尚志断裂是依兰—伊通断裂的中段,通过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T异常的分析及数据处理、场的转换、异常分离、重力、航磁、地震综合解释确定F1、F2、F3、F4、F5为主要断裂。通过地质特征对该区地层、岩浆活动有一定了解。对断裂盆地认识及从区域性了解第三纪含煤建造特征与构造体系的关系。通过资料总结为后期煤炭资源勘查提出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运移,物质运移最直接的体现是重力异常的变化。为了对比地震前后重力异常的变化,在垂直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上布设了2条实测重力剖面,揭示物质的运移规律及地震发生的原因。布格重力异常在汶川地区升高了15×10-5 m/s2,而周围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却减小了;说明汶川地区是应力集中区,且青藏高原物质在楔入龙门山时的通道是有一定范围的。通过地震前后均衡异常和上地幔物质引起异常的变化特征也可以得到上述结论,并能证明物质运移在上地幔也有发生的观点。其结果揭示了汶川爆发地震的原因以及地下物质的运移规律,并为地震的预报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川铜镍矿床的地球物理深部结构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省金川矿区利用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地震P波层析方法进行了深部探测,几种方法综合研究确定了到达2 500 m以上高阻高速体的岩浆源特征,指出了岩浆上涌到达浅部向两侧扩展的近水平的透镜状分支,作为可能的深部含矿超基性岩体与钻孔已见矿体位置相吻合,为金川铜镍矿床的成因模式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中应重视探测产状平缓、近水平的高速、低阻体。  相似文献   

11.
寻找消失的大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发表的大量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和海底钻探文献资料表明,现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不同部位——海底高原、深海平原、海沟、转换断层以至大洋中脊都可以找到大陆残块或大陆壳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大洋盆地中已经发现的大陆残块,在全球磁异常图上,大多位于南美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大洋洲的大陆磁异常带向相邻大洋盆地延伸部分,二者互相印证。这说明,具有大陆磁异常特征的这部分大洋盆地的基底具有大陆壳的性质,这是否意味着现代大洋的相当一部分深海盆地并不是以典型的大洋地壳,而是以大陆属性的地壳为基底的。然而,在世界地质图上,这些深海盆地的底多被以海底磁异常条带为基础的海底扩张模型解释为白垩纪的大洋地壳。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根据Vine—Matthews假说建立的海底扩张模型产生质疑。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认为,在大地构造研究中,不仅要在各时代的造山带中寻找消失的大洋,而且要在各个时期的海洋中寻找消失的大陆,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古构造一古地理再造,还原各地史时期大地构造的真实面貌。我们认为,大陆经裂谷作用转化为大洋,大洋经造山作用转化为大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地球各层圈之间,特别是壳幔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因此,大地构造研究必须从全球整体出发,注意物质水平运动的同时,还要更加注意研究壳与幔、幔与核,以及壳、幔、核的不同层次之间能量的转换和物质转化过程,才能对大陆与大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薛瑞洁  熊杰  张月  王蓉 《现代地质》2023,37(1):173-183
针对传统反演方法存在的初始模型依赖、计算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磁异常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大量磁异常体模型,进行正演模拟产生样本数据集;接着借鉴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VGG-13设计了一种全新的VGG磁异常反演网络(VGGINV);然后使用样本数据集训练该网络,并优化网络参数;最后对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演出磁异常体的位置和磁化强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泛化能力,能有效解决磁异常数据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聊考断裂活动性综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了解聊考断裂带地质背景、历史地震状况、地质构造状况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鲁西地区航磁异常的研究分析,并将结果与浅层地震调查探测、土壤氡汞气联合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构造带隐伏断裂的存在并具有活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南地区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垂导和延拓等处理,研究西南地区航磁区域特征,确定采用航磁化极上延20 km等值线图作为西南地区航磁区域异常,对西南地区区域航磁异常划分了13个分区。结合地质、重力、天然地震和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将西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9个二级构造单元,22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重点对6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地质、矿产和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异常带、雅鲁藏布江异常带、三江异常带等串珠状磁异常与该成矿带的矿产地位置吻合较好,证明航磁异常在找磁性矿产方面效果显著。通过航磁异常上延10 km与地震震中点位对比分析,证明航磁反映深部断裂构造特征明显,能明显反映出西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航磁、重力资料研究川滇地区大陆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航磁、重力资料对川滇地区大陆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航磁异常揭示了研究区内的基底性质及其横向差异,研究区内的强烈地震主要集中在航磁异常突变带上,基底性质横向差异有利于应力的相对集中,成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有利部位。康定—绵阳一带刚性基底的阻挡造成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向东的塑性流动被迫转向南东—南南东方向,进而造成了川滇菱形块体内广泛的地壳增厚,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呈向南东伸出的舌状是其地壳增厚作用的直观反映。川滇地区的大陆变形特征既存在广泛的地壳增厚现象,同时在下地壳塑性流动的驱动下,中、上地壳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变形特征表现出整体刚性,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地壳增厚”或“大陆逃逸”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旭龙 《地球科学》2014,39(12):1873-1879
通过分析6个强震震中附近地磁Z分量秒数据的处理结果显示: 一些强震在震前反复出现较强的地磁异常现象.此现象在震前百余天至四十余天和临震前出现; 地磁场的特大异常持续天数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 其异常天数与总体天数的比值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该特性对于短临地震预报预警及防震减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居里温度面与地震活动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和程序,对华北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再处理,得出了研究区内居里温度面的定量埋深,结合人工地震测深和深部流体对地震成因及其与居里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和南海卫星磁异常的初步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境内存在6个明显的卫星磁异常,其中4个分布在大陆,2个分布在南海.塔里木、四川、松辽和南海曾母盆地地区磁性层的下界面在莫霍面之下,上地幔顶部约10 km厚的一层呈强磁性,磁化强度约为2 A/m;西藏高原地壳呈弱磁性,磁性层厚度小于30 km,磁化强度约为0.66 A/m,而该区莫霍面深度约为60~70 km.因此,Wasilewski等提出的"莫霍面是一个磁性界面"的论断,不能普遍成立.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处华南地块、印支地块与西太平洋板块的汇合部位,因特殊的构造部位,广西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归属、构造单元边界等许多基础地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自新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运动对岩石圈的改造,广西地壳与上地幔在地震波速度及温度结构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应用卫星重、磁异常数据以及区域重力和航磁资料对广西地区岩石圈密度和磁化率结构及其与上地壳构造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地区地壳密度和上地壳磁性结构与现今地表构造较为契合,但下地壳密度结构与上地幔存在不连续现象;此外,岩石圈磁化率结构指示中下地壳存在不同范围和程度的解耦.对广西岩石圈密度与磁性结构的解读认为,在中生代以来岩石圈被大规模改造的背景下,幔源物质上侵至上地壳的规模和范围都有限,这可能是整个广西地区上地幔结构与地壳构造不对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西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东坡岩体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地球物理探测,由地面磁测精确定位的航空磁测异常反演了东坡岩体深部磁性体范围;反射地震探测划分出了与地表出露蛇绿岩体反射波特征不同的岩体下部弱反射部位;同时,由大地电磁法确定了岩体下部的低阻体也都处于大致相同的部位。地面出露的蛇绿岩体向下延伸,整体呈锅底状,其中部具有较低电阻和弱反射波特征,同时,在1.5~3.0 km范围的磁性矿物相对较发育,可能正是含铬岩体矿化蚀变作用较强的地段,在罗布莎矿区有类似的特征,这对找矿是有利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