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电危害众所周知,四川地区是雷电危害的重灾区。雷击是遥测地震台网最大的自然灾害。仅成都遥测地震台网因雷击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逾万元。成都遥测地震台网从建网之初就开始进行避雷方面的探索,试验和使用了多种避雷方法。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地震信号传输的常用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设计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实际应用表明,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的是符合要求的,提出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于2000年10月1日投入考核运行,为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与模拟地震台网测定的时、空、强地震参数顺利接轨,尽快发挥数字资料在日常工作中的效益,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与模拟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作了全面细致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致性、差异性。结果表明,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比模拟地震观测系统具有更高的拴震率,得出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与模拟地震台网产出资料相关性较好、定位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符合《数字地震及前兆观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与观测质量──沈阳遥测地震台网监测工作回顾蒋秀琴(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沈阳遥测地震台网是全国六大区域遥测地震台网之一,由于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在1987-1989年取得三连冠之后,又于1990-1992年度...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雪英  张新东  胡斌 《山西地震》2005,(2):22-24,43
叙述了自编的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软件的技术思路、实现方法;以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产出的107个台站的实测波形数据为基础,运用此软件计算出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目前的监测能力,绘制了图件;利用“十五”项目将新建和改建的20个台的勘选波形数据,得出了“十五”项目完成后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并绘制了图件。对河北省地震台网布局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茂名遥测地震台网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茂名遥测地震台网是由茂名市人民政府投资,以监视本区地震活动为主的由5个地震台组成的地方遥测台网,1994年12月建成试验运行。1996年2月5—6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地震局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对台网进行监定、验收...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需求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是当每天地震交切定位后,存放到总库中,月底编辑、修改、整理形成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本文主要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1 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概况“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项目”是辽宁省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即“95-0 1 -0 1课题的一个专题 ,由辽宁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 ,在中国地震局、辽宁省计委、辽宁省财政厅及省市电信部门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是在原沈阳遥测地震台网 (下称沈阳台网 )模拟观测技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沈阳台网是全国 6大区域遥测地震台网之一 ,始建于 1 976年 ,1 984年通过验收 ,曾…  相似文献   

10.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编目及数据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刚  贾巍 《山西地震》2001,(4):5-5,10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编目及数据管理软件开发的技术要点,分析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系统集成后的资料产出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指出该系统应朝着适用性、易用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学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34例经手术、穿刺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或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从生长方式(融合/非融合)、边缘(光滑/欠光滑)、境界(清晰/欠清晰)、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环形规则/环形不规则)这5个方面对所受累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共累及223枚淋巴结,其中颈部淋巴结67.7%,纵隔内淋巴结27.7%,肺门淋巴1.8%,肺内淋巴结0.5%,腹腔淋巴结0.5%,腹膜后淋巴结1.8%。所有受累淋巴结中,8.5%呈融合性生长,83.9%形态规则,79.4%边缘光滑。CT上发现的171枚病变淋巴结以等密度较多(53.8%)、低密度次之(43.3%),MRI上发现的66枚病变淋巴结中98.5%为等T1长T2信号。所有CT及MRI观察到的病变淋巴结中,除57%的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外,仅伴钙化的为12.6%,仅伴部分坏死的26.9%,另外有3.6%同时伴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的204个病变淋巴结中,1%钙化显著、未见明显强化,38.7%均匀强化,伴坏死者内见不强化的低密度区,11.3%呈环形规则强化(均位于颈部),8.3%环形不规则强化(纵隔内82.4%),5.9%可见病变淋巴结内有分隔样强化(均位于颈部)。结论:CT与MRI对于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两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以及边缘情况,MRI对于病变边缘及周围情况显示较CT更明确,尤其是增强后,对于包膜及邻近组织受累情况的显示也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18.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实时记录波形资料,采用在频率域积分方法,计算出各台站背景噪声的位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山东地区背景噪声位移值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台站背景噪声幅值与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岩性密切相关,位于第四系黄土覆盖层较厚的鲁西聊城、菏泽地区,鲁西北德州地区和鲁北东营、滨州地区各子台的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大,鲁中、鲁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的基岩台站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小;同时,白天噪声值大于夜间噪声值,但深井观测台站的背景噪声值相对稳定。此项研究为绘制台网监测能力图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计算各台站的场地响应及震级修正值等测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促进台网的改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