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山西静乐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重现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似地震前前驱波起始时间和波动周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重现性,其比例可达63.1%;部分相似地震前前驱波波动形态和波动幅度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研究范围内前驱波各项特征均相似的地震尚未发现,其原因可能与前驱波的成因、传播途径、相似地震的震源区特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静乐井水位前驱波重现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亮  刘瑞春  吕芳 《中国地震》2012,28(2):200-213
以山西静乐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重现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似地震前前驱波起始时间和波动周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重现性,其比例可达63.1%;部分相似地震前前驱波的波动形态和幅度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研究范围内前驱波各项特征均相似的地震尚未发现,其原因可能与前驱波的成因、传播途径、相似地震的震源区特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曹新来  边庆凯 《地震学报》2004,26(7):154-161
分析华北地区20余年地下水动态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部分井水位动态在几次强地震前短期阶段出现形态相似的下降变化. 其特征表现为水位以突变下降或加速下降开始,转折后变为速率较缓慢的上升,其幅度比下降幅度小得多;地震发生在水位缓慢上升过程,震时或震前水位大幅度上升. 这种下降形态的异常在华北地区上百口观测井中记录虽然不多,但是在几次强地震前不同的井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变化过程. 表明地下水的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一定的重现性,在不同的强地震前可重复出现. 因此, 有必要研究这类异常的成因及其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析华北地区 2 0余年地下水动态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发现部分井水位动态在几次强地震前短期阶段出现形态相似的下降变化 .其特征表现为水位以突变下降或加速下降开始 ,转折后变为速率较缓慢的上升 ,其幅度比下降幅度小得多 ;地震发生在水位缓慢上升过程 ,震时或震前水位大幅度上升 .这种下降形态的异常在华北地区上百口观测井中记录虽然不多 ,但是在几次强地震前不同的井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变化过程 .表明地下水的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一定的重现性 ,在不同的强地震前可重复出现 .因此 ,有必要研究这类异常的成因及其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成因与演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长江中下游湖泊洼地的成因比较复杂,以构造沉降控制的湖泊洼地规模较大,也比较深,但在碚分湖泊洼地属支流河口洼地、扇缘洼地、河间洼地。湖泊水位受到长江干流水位位的制约。在冰期人低海面时期,长江干流下切,沿江湖泊多干涸;冰后期海面上升,长江干流自河口而上相继发生水位上升,加上降水的变化,导致沿江洼地逐渐蓄水为湖,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演化趋势是不同程度地被泥沙充填,容积不断缩小并导致湖水位涨落年变幅增大与洪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模糊数学中多级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专家调查打分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结合茶园沟泥石流灾害的具体特点、成因和机理,选取典型的评判因子,建立二级评判模型,对茶园沟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7.
SWJ-1型精密水位仪是自动测量水位变化的数字化仪器。它是依据电容传感器电容量的变化与液位的变化量良好的线性关系的原理,采用以聚四氟乙烯作绝缘介质的绳式电容传感,并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的一些新成就设计而成,具有结构合理,动态范围大、响应快、稳定可靠、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可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位的动态观测,亦可用于高温泉水位测量,尤适合于小井及水位埋深超过数百米的深井的水位变化测量。  相似文献   

8.
宿迁市府苑小区某商住楼隔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位于高烈度区的宿迁市府苑小区某商信楼采取了隔震设计,有时程分析法计算了隔震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在高烈度地震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69年以来中国大陆9对MS≥5.9级地震为例,引出诱发性前兆的概念。诱发性前兆是指远区强震(A)发生后3个月内产生于未来后续地震(B)附近(△≤200km)的,并与该地震有某种成因联系的继发性异常和新异常。诱发地震与诱发性前兆是反映强震间耦合作用的同因异象。1988年以来南北带强震组(1988年耿马、澜沧7.6级地震──1990年天祝、景泰6.2级地震)诱发地震和诱发性前兆显著,并呈连锁式分布,表明该地震组各强震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邢台震情窗口的遥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邢台震情窗口的成组震兆与中国大陆及边邻大地震整体链式活动的对应关系,指出该“窗”具有遥联性的特点,它可能为我国大陆及边邻活动大形势作中期遥联预报或其它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文末对这种遥联现象的物理成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山西水2井和岳42井水位记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分析了唐山地区同一地质单元内、同一观测含水层、水位动态相同的山西水2井和岳42井记录的水震波曲线,显示两井记震能力相差很大,从井孔结构、地震面波特性等方面分析了两井记震能力差异性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井孔的固有周期是影响水位记震能力大小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义民  卜瑞荣 《地震》1989,(1):63-66
深井水位的振荡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的观测结果表明,深井水位可以很好地记录到地震波引起的水位振荡,同时还可以记录到气压突变、大风、雷雨等其它成因的水位振荡。药树井除记录到上述振荡外,还记录到大量成因不明的水位振荡,笔者称其为未知型振荡。本文通过对各类水位振荡特征的对比分析,说明了未知型水位振荡的特点,并对其成因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3.
高拱坝伸缩横缝间布设阻尼器对坝体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设置伸缩横缝的小湾高拱坝结构,应用子结构理论,分别就正常高水位与常遇低水位两种水位工况,考虑坝体伸缩横缝在地震交变荷载作用下反复开合引起的缝面间滑移、接触等效应的影响,坝体-库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影响,对坝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对伸缩缝间设置阻尼器这新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可行性的研究,论证推导了阻尼器的计算模型,探讨了阻尼器对坝体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漫湾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小震频次明显增加,近距离地震明显增多,在蓄水首次达到高水位和由高水位突降至低水位时,诱发了最强地震。表明蓄水对库区构造应力场产生了影响,使得局部应力场较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方向出现明显偏转,作用方式发生改变,呈现较大的垂直作用效应,节面错动出现较大正倾滑动分量。  相似文献   

15.
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对于降低城市地震灾害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概念中含有众多影响因素,而且与城市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关。为了科学的评价分析该能力,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因素影响权重,并将其嵌入Arc GIS平台,关联城市空间分布形成数据库,开发了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评价系统,实现了快速评价和结果可视化,可以有效提高决策效能,为未来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的地质灾害勘查资料,结合广东典型山地丘陵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地质灾害点的点密度、面密度、体密度、坡度、岩土类型、断裂密度、年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弱情况等8个因子,建立镇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指标体系。在GIS平台上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833个基本评价单元(0.5 km×0.5 km)的地质灾害综合易发性指数,并据此进行了银江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发现:银江镇地质灾害分区以中、高易发区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6.63%和36.67%,其中高易发区灾害点数量占到总数的74.08%。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减少银江镇的地质灾害危害性、风险性提供基础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中非滑坡样本选取不规范导致的分类精度较低问题,本文提出联合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采样策略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的DBSCAN-SVM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首先,基于DBSCAN聚类和空间分析选取非滑坡样本;然后,将样本数据代入SVM分类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预测并提取SVM分类中属于滑坡的概率,获得滑坡易发性;最后,以四川省绵阳市为试验区,预测滑坡易发性概率,基于滑坡易发性精度与分级结果等要素,与传统非滑坡样本采集策略的SVM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并结合实际情况对DBSCAN-SVM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SVM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本文提出的DBSCAN-SVM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在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中包含的滑坡样本数量较多,准确率、召回率、AUC、F1分数均得到提高,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震前兆的“应力-应变原理”,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实质是其孔隙度发生变化”的结论,进一步应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达西定律推导得出,饱和含水层井孔在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与该井孔静水位之差或二种不同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之差ΔH,可以相对量度饱和含水层岩体孔隙度的变化,进而得出相对量度岩体受力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可作为一项新的地震前兆指标。据此设计了一种以“井孔ΔH指标”为观测对象的新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理论分析得出,ΔH指标仅对地下深部岩体应力-应变的变化信息敏感,对非应力-应变因素和地表干扰不敏感。已有实验初步验证了其具有抗干扰、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等特性。距离实验点400km的2002年3月31日台湾花莲海外7.5级地震为ΔH指标的可行性实验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泾河流量与平凉C11井水位、水温观测资料进行研究,认为泾河流量对平凉C11井水位和水温观测有一定影响,雨季后表现尤为明显,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泾河水位对平凉C11井水位、水温观测资料也有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其资料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七井静水位自2018年3月27日开始出现破年变转折下降变化,并于2018年6月22日开始出现恢复变化,期间水位最大下降幅达1.65 m。针对高七井静水位此次出现的异常变化,在排除外界干扰的基础上,综合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历史震例分析结果、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水位校测实验结果以及不同仪器水位对比观测分析结果等,显示高七井对远场映震效能较好,此次出现的异常变化真实可靠,与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发生的5.7级地震有一定的成因联系,为区域构造应力调整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