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土壤中元素迁移是一种开放体系、远离平衡、多种作用耦合的复杂过程,文章用分形方法研究了元素迁移的复杂性特征.选择高寒湖沼景观3个微景观作为试验区,分别是山间沼泽、山地沼泽、湖泊沼泽,系统采集了土壤剖面样品和土壤粒级大样,分析了元素全量和相态.研究了土壤中元素全量和相态分布特征;用元素含量-频数分形方法计算了土壤层元素全量的分维,也计算了土壤粒级元素的相态分维;研究了元素迁移过程元素含量和分维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高寒湖沼景观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迁移机理是机械分散和化学溶蚀作用,迁移机制具有分形伸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青海绿梁山—双口山地区地处柴北缘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该区具有典型的荒漠戈壁景观,广泛覆盖风成沙,而风成沙会掩盖水系沉积物中成矿元素的信息,严重影响野外找矿工作。通过划分构造景观区,开展风成沙粒级实验、水系沉积物粒级实验。研究发现,风成沙对绿梁山、双口山2个景观区内水系沉积物中成矿元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前者中元素的影响系数接近1,对Cu、Cr、Ni、Co、Zn等元素的影响微弱,对Au、Ag元素的影响中等;而对后者中元素的影响系数2,对Ag、Pb、Zn、Cr、Co、Ni等元素的影响较弱,对Au元素的影响极强。在绿梁山景观分区内,优选与Au、Cu等矿种有关的异常,选用0.3~4.0 mm的采样粒级基本合理;优选与Cr、Ni、Co等矿种有关的异常,选用0.3~2.0 mm的采样粒级是可靠的。在双口山景观分区内,圈定与Pb、Zn、Ag等矿种有关的异常,选用0.3~4.0 mm的采样粒级基本合理;圈定与Au矿种有关的异常,选用0.335 mm的采样粒级可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高寒湖沼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迁移富集的分形伸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忠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5,27(3):246-249
水系沉积物中成矿元素迁移富集的动力学机制是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课题。利用分形理论研究空间结构复杂性特征,适宜于元素分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从元素迁移过程的分形特征揭示出元素分散过程的分形伸展机制。并在进一步研究了元素粒级层分维特征后,得出了成矿元素物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特征和相互联系。研究成矿元素相态层分维和其间非线性关联,揭示出成矿元素分散过程分形伸展的涌现原因。 相似文献
5.
6.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多石在沟河道中6道新月形沙丘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ble4700DGPS与常规测量手段,结合野外风沙观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初步观测分析了2006年多石在沟河道沙丘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过程,计算出2006年风季前比雨季后多石在沟河道沙丘体积减小了548.3m3,风积量为2351m3,流水的蚀平量为2899m3,2006年风水两相营力对河道沙丘的侵蚀贡献率约为45%∶55%,流水的搬运作用强于风力的堆积作用。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研究区的风力侵蚀作用强于流水侵蚀作用,河道沙丘不断增大。多石在沟河道沙丘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交互作用系统,河道成为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中转站",在风水的交替作用下,沉积物由风积环境进入流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8.
腾格里沙漠地处东亚夏季风现代影响区的西北边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东亚沙尘暴多发中心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较明确地支持腾格里沙漠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该区沙漠化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基于石英矿物的光释光测年技术,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南部腹地系列剖面的沉积年代,结合已有研究结果,重建了该区风沙堆积历史,获得如下认识:1)腾格里沙漠末次冰盛期以来的风沙堆积主要集中在16~10 ka及约1.5 ka以来两个时段;2)腾格里地区16~10 ka的风沙堆积发生在区域由干变湿的时段,而7.3 ka、5.1 ka和3.8~3.3 ka的风沙堆积发生于区域湿度较高背景下的干旱时段。由于这些时段的气候环境有利于风沙的堆积与固定而不利于风沙的产生,因而推断16.0~3.3 ka时段腾格里地区的风沙主要来自上风向地区的输入;3)腾格里大面积地区的沙丘/沙山堆积于最近0.37 ka以来降水较少的时段,略晚于区域高强度的人类工程活动,表明现今可见的沙丘/沙山地貌景观的形成是人类高强度工程活动触发、就地起沙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