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钦州湾内湾贝类养殖海区水环境特征及营养状况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8年10月和1999年5月的调查资料,阐述了钦州湾内湾水环境特征及N/P的变化,以DIN,DIP,COD和Chl-1为富营养化指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分析探讨了该湾的营养状态,并从富营养角度讨论了该湾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 1 998年 1 0月和 1 999年 5月的调查资料 ,阐述了钦州湾内湾水环境特征及 N/P的变化 ,以 DIN、DIP、COD和 Chl- a为富营养化指标 ,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NQI )分析探讨了该湾的营养状态 ,并从富营养角度讨论了该湾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4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3月(冬季)对青岛崂山湾四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含量及结构特征,运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灰色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了该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DIN为崂山湾的主要污染因子,营养盐及COD浓度近岸略低于湾中部及湾口。夏季航次氮磷营养盐浓度低于其他季节,冬季航次COD浓度略高。全年N/P平均值为68.35,营养结构特征为磷限制。富营养化指数均值为1.34。灰色聚类分析表明,春季Ⅱ级站位比例为92.86%,无Ⅲ级站位;夏季Ⅱ级和Ⅲ级站位比例分别为64.29%和21.43%;秋季Ⅱ级和Ⅲ级站位比例分别为92.86%和7.14%;冬季100%为Ⅱ级站位。灰色聚类分析法适用于海湾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丰、枯水期营养状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分析钦州湾1983—1984年及1996—1997年丰、枯水期水化学要素含量,论述该湾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湾水环境主要参数(S、pH和DO)均呈下降趋势,而相应的DIN、DIP、SiO3^-和COD则多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陆源水的物理混合过程是影响诸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生物、化学作用次之;通过N:P、Si:N、Si:P原子比分析可知,该湾营养盐结构具有由明显N限制转变为明显P限制的规律,而Si呈富足状态。营养状态指数显示,该湾营养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富营养型水域仅出现在1997年丰水期,其余季度月均保持明显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5.
福宁湾水质状况及其水体富营养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炜  李奶姜  李婕 《海洋通报》2008,27(1):111-115
根据2002年至2004年4-10月福建福宁湾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湾几个重要化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及N/P值进行了分析;并以 DIN、PO4-P、COD、Chl-a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评价该海湾水体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3a来磷酸盐、无机氮等重要化学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福宁湾海域主要表现为P限制,该海域水质除2004年夏季为贫营养化以外,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或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6.
三沙湾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1999年9月~2000年8月福建三沙湾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湾海水理化要素测值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DIN、PO4^-P、COD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用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该湾水体的营养状态.以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对该湾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湾内水体氮、磷含量较高,且至夏、冬季的高于春、秋季;夏、冬季所有测站与秋季部分测站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钦州湾海域COD 时空分布及对富营养化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10年4月(春季)和9月(秋季)钦州湾海域现场调查资料,对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分析COD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并探讨了COD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海域表层COD的平均浓度为(1.21±0.55)mg/L,浓度范围为0.57~2.38 mg/L,水平分布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的趋势;秋季研究海域COD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42.1%~64.7%,平均贡献为(50.3±6.7)%,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COD与盐度、pH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DIN、SiO-23Si存在显著正相关。COD时空分布主要受陆地径流、陆源输入和水动力过程的影响,COD是影响钦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时来自营养盐的贡献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福建福宁湾无机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2002-2003年福宁湾海域的监测资料对NO2-N、NO3+N、NH4-N三态DIN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NO3-N、DIN含量均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O2-N含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福宁湾海域赤潮高发期水体DIN中三氮所占比例与年平均相比变化最大的是NO3-N,其次是NH4-N,NO2-N最小;NO3-N、DIN与盐度均呈明显负相关;NO3-N与DIN呈明显正相关;NO3-N是福宁湾海域DIN的主要存在形式;三态氮中仅NO3-N为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浮游植物对DIN的吸收主要以NO3-N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的调查资料,探讨了北海湾不同形态N/P比的分布、季节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湾不同形态N/P比差异较大,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其中春夏季浮游植物生长为P所限制,而秋冬季则以N限制为主;秋冬季节各态N/P之间的关系最为显著;沿岸水的物理混合作用是影响该湾不同形态N/P比扩要控制因素,但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何本茂  韦蔓新 《海洋科学》2012,36(2):96-102
根据北海湾1995~2004 年10a 间8 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研究了该湾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湾溶解无机氮(DIN)含量具有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特点, 突出了南流江迳流的重大贡献作用; 在DIN 中, 所有航次均具有NO3-含量较高、NH4+含量次之、NO2- 含量最低的分布特征, 而且除2004 年秋季外, NO3- 所占DIN 的比值均在63.38%以上, 已成为该湾DIN 的主要存在形式; 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 得出该湾DIN 具有春秋季显著上升、冬夏季显著下降的变化规律, 增养殖排废起主导影响作用; 相关分析显示, DIN 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以与盐度出现的机率最多、显著性也最高, 与COD 的相关性次之, 与其余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依次排列为pH>DO>Chl.a, 与3 种形态氮之间则以NO3- 和NO2- 最为密切, 7 个航次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 而与NH4+的显著正相关只出现在迳流影响较小的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泉州湾2010年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泉州湾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应用海湾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泉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得出秋季和冬季富营养化指数(17.85和18.32)相对较高,夏季和春季富营养化指数(3.02和5.89)相对较低,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根据近20 a泉州湾海域历史监测数据得出富营养化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呈现先缓慢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趋势,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含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近几年来富营养化指数(14.57)急剧增大,表明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由湾口向晋江入海口、后渚附近海域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无机氮含量平面分布特征一致,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平面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4月(春季)对惠州考洲洋海域开展的两个航次水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考洲洋海域表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和石油类(OIL)等典型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季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分别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考洲洋湾顶海域和盐洲岛东南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无机氮在整个考洲洋无明显区域分布差异,无机磷含量呈现考洲洋内湾到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化学需氧量、无机磷均在考洲洋湾顶出现高值区域,无机氮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溶解氧和石油类无明显变化。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考洲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平均含量均比春季高;无机氮、无机磷则相反,平均含量秋季低于春季。同时,文章还分别利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方法对海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可充分考虑多种水质因子,更适合对考洲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2005年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海域水质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海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盐度从春、夏季到秋季缓慢降低,冬季升高;溶解无机氮(DIN)与盐度恰恰相反,夏秋季最高且监测的超标率高.溶解氧季节性非常明显,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总体上春冬季水质好于夏秋季.年际变化显示,1992~2005年pH和盐度均有降低趋势,尤其是2003年以后降幅更加明显;DO和COD年际变化相对平稳但季节变化幅度较大;2000年12月后油类浓度明显降低且年际变化平稳;近几年DIN有明显增加趋势,无机氮已成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乐清湾水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2-2003年乐清湾海域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乐清湾海域水化学要素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陆源污水、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清湾水域DIN和DIP浓度全年平均分别为0.630mg/dm^3和0.039mg/dm^3秋、冬季几乎100%测站属劣四类水质,春、夏季近90%超过四类水质标准.水体营养状态指数(E)值各季平均在4~9,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研究指出沿岸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产养殖业的无序、无度发展是造成该水域严重富营养化的三个主要原因.认为目前乐清湾水质已不能满足该海域功能区划提出的要求,必须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湛江湾叶绿素a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02—2009-11分4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0.35~21.52mg/m3,年平均值4.47mg/m3;全海域叶绿素a呈现夏季(6.50mg/m3)>冬季(4.75mg/m3)>春季(3.58mg/m3)>秋季(3.01mg/m3)的季节变化模式;水平分布上,冬季的叶绿素a呈现由南三岛附近海域(即断面2和3)向外海和沿岸递减,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由外海向沿岸递减,年均值呈现由外海向沿岸递减的分布特征。主成分分析显示,湛江湾海域叶绿素a与pH、盐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氨氮、硝氮、硅酸盐、磷酸盐和无机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以表征的叶绿素a为标准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湛江湾海域多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与以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为标准的评价结果不一,故湛江湾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需要综合多个因子考虑。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海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2月、5月、8月、11月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海区现场调查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对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受到无机N、P污染;COD在夏、秋季符合一类,但在冬、春季只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O全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通过站位间的比较发现,东北部沧口水域环境质量最差,全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介于轻度到严重污染之间。红岛附近水质较好,不存在有机污染,只有春、秋季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主要受陆源污染,且与现有污水处理不能有效去除无机N、P营养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袁国明  何桂芳 《台湾海峡》2012,31(4):472-478
2004~2008年期间,在大亚湾进行了春、夏季两航次水质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磷酸盐(PO4-P)、无机氮(DIN)、石油类(oil)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除溶解氧含量只是季节间变化外,其余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含量升幅较明显,有超一类水质现象出现,且夏季水质普遍劣于春季.利用海湾内外水交换参数和这些年间污染物监测资料,估算以功能水质标准为控制目标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大亚湾水质化学需氧量、无机氮仍有较大的环境容量,两者的环境容量分别为22 239 t/a和1 361 t/a;但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环境容量偏小,两者的环境容量分别仅有19 t/a和23 t/a.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8年1月—2008年11月在铁山港海草生态区进行4个季节月综合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首次对水体中5种形态氮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的含量变化具有海草生态区特点,TN含量明显偏高,DIN含量却显著偏低,依次排列为:TN>DN>DON>PN>DIN;其中TN、PN和DIN均以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出现,ON则呈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特征,只有DON表现为夏季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相关分析显示:各种形态N之间以TN与PN、DN与DON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多达非常显著(P≤0.01)的正相关水平,但在季节上却以秋季最为突出,所有形态N之间均以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出现,具有很好的同源性。整个海区不同形态N/P比均较高,年平均值均在24.64~50.68之间,P相对于N呈匮乏状态,与N的补充源较丰富有关,海草枯落物在其中起重大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