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本文根据贵阳市南明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结果,对南明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进行综合等级划分研究。研究区行政面积209.34 km2,耕地调查评价面积为38.82 km2,调查评价区主要为南明区的永乐乡和小碧乡大部分区域,云关乡有少部分。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南明区地球化学等级为一等的优质耕地面积为0.82万亩,所占比例为14.13%,二等良好耕地面积为1.06万亩,所占比例为18.14%,三等耕地面积为3.93万亩,所占比例为67.55%,四等耕地面积为0.01万亩,所占比例为0.17%,五等耕地面积占比为0%。全区耕地质量以中等以上为主,其中优质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小碧乡境内的小碧村、甘庄村和大地村,其次是在永乐乡水塘村、干井坡村和永乐村区域附近;耕地质量差等及以下等级的耕地占比极少。南明区属于一个城乡结合的县区,人多地少。农业部门可根据研究成果结合本地特色农作物进行农业种植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趋利避害、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助力绿色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土资源》2015,(1)
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优选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基础上,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为慈溪乃至全省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慈溪市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以3等为主,但总体等级偏低。该区域耕地无限制性障碍因素,属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划定首选对象;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市滩涂地和观海卫镇滩涂地。该区域耕地受分布零散、田块不规则、耕地综合质量降低等影响,存在一定提升障碍;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半山区、山区乡镇。该区域耕地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耕地综合质量较低,改造难度较大。建议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应发展以规模化经营为主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应发展以提升耕地质量为主的农业综合整治开发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应发展以生态退耕为主的农业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3.
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耦合度研究对促进耕地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湖南省宁远县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采用加权求和法、逐级修正法、产量换算法计算其2019年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分数;利用GIS技术、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的空间特征、耦合协调程度。研究表明:宁远县各乡镇(街道)耕地质量等级为4~6等,耕地理论产能大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耕地实际产能由中心地区向四周逐渐降低;耕地理论产能与国家利用等耦合度及耦合协调程度较高,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耕地理论产能的测算;耕地质量与耕地实际产能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鲤溪镇、清水桥镇等产能滞后型乡镇(街道)的耕地未得到充分利用,应当挖掘耕地潜力以提高耕地产能;协调发展型乡镇(街道)的耕地产能仍有提升空间;产能提升型乡镇(街道)的耕地产能水平相对较高。应通过加强农业生产示范点建设,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对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动态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年度更新报告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管理为主向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转变,对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6)
通过详细说明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中较普遍采用的4种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实测的海口市主要开采层位的地下水水质样品检测数据为例,运用以上4种评价方法来对地下水水质样品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再对比与综合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虽然不能反映水体的实际水质,但能直接反映水质样品中各单项指标的超标程度,可以明显的确定主要污染指标;F值评分法只有在各类单项指标出现较分明的级别分类、超标指标较多或没有的情况下才能较正确的反映出实际的水质状况,但是却凸显了最严重的污染指标级别;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水质样品的检测数据,排除了采用简单评价法中只能以一个数字指标值作为分界线的缺点,从而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也较一致,能较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评定工作,历时10年,共投入人力130多万,资金约4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亿元,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等别与分布状况,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第一次实现了全国耕地等别的统一可比。 相似文献
7.
8.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目前耕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该文分析了当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内涵及在现实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对平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情况的调研分析,对目前耕地总量和动态平衡的完善和实施政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间的混合流水线调度问题(HFSP)存在智能算法寻优过程中节能目标即适应值评估代价高的问题,首先,通过分析车间节能模型建模的编码方式,提出一种基于矩阵编码机制的特征向量提取方法,引入核函数有利于极限学习机(ELM)求解节能目标。其次,对需要构建代理模型的改进多目标多元宇宙优化算法(IMOMVO)进行计算复杂度分析,建立了基于ELM的代理模型,设计数据驱动优化的车间节能目标算法框架。最后,基于均匀分布变量的拉丁超立方抽样,形成初始化样本,与BP算法进行预测性能验证和计算时间对比两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ELM算法的拟合优度为0.97381,预测性能指标均优于BP算法。单个适应值平均计算时间为5.4×10-4 s,仅为真实求解的18.5%。说明ELM在车间节能目标预测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罗晓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32(3):84-90
浙江省松阳县范山头滑坡是具有两层滑动带的中型土质滑坡,地质条件复杂,2010年初次发现之后,一直处于蠕动变形阶段。2018年7月开始对其采取虹吸排水工程治理。在治理施工过程中,钻探用水大量漏失,导致滑坡深部出现57~74 mm的累计变形量直至测斜孔剪断,滑坡地表裂缝最大宽度达到了17.5 mm。停止钻探,启动虹吸排水之后,滑坡裂缝停止扩大,深部位移量控制在了1 mm之内。本文基于此次实际抢险过程中的各项监测数据,分析蠕动型滑坡对地下水径流场变化的双向响应过程,并应用水力学和有效应力原理对这个响应过程进行机制分析。得出了在设计计算和工程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径流渗透力,不可盲目忽略不计的结论,并再次验证排出滑坡体内的地下水是增强滑坡稳定性的快速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A multi-scale study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quality change: The cas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to trac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with an emphasis on land quality changes. Three sets of data are used in this case study: remote sensing data derived
from satellite images; crop yield data from statistics; and soil data collected by the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ur study
reveals that at the regional scale, LUCC has taken place in a positive direction: vegetation cover has been expanding and
crop yields per hectare have been on rise. However, while the overall eco-environment has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is uneven
across the Delta region. At local levels, some areas show signs of increased salinization and declining organic content. Both
natural forc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LUCC, but human activitie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While som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positive, the damages are often long-lasting and irreversible. We also conclud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use both macro data (such a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micro data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o study land
quality change. The former are efficient in examining land quality changes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 latter can serve to
verify ground patterns revealed from macro data and help to identify local variations, so as to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UCC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land managemen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相关行业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评价法对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养分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结果表明:福建寿宁县土地总体质量较好,以三等、四等土地为主,土壤较清洁,两者面积之和占全区的80.80%,且三等、四等土地覆盖区内有占全区10.46%的富硒土壤分布,适宜于发展一般性农业和富硒特色农业;一等、二等土地次之,土壤清洁,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区域,应加强保护并合理利用;五等、六等土地分布很少,仅占全区的6.07%。 相似文献
15.
16.
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青田芝溪头的鹤溪群大理岩中,首次发现化石(介形类、鱼骨等),同时根据同位素年龄值,确认原来认为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鹤溪群为二叠纪沉积,其中的石墨为煤层的变质产物,并可大致与福建童子岩组对比,为浙江煤田的预测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西南部岳西县来榜地区为研究区,按8个点/km2 的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该区土壤样品中Cd、Hg、As、Se等21项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特征.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来榜地区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来榜地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14%;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以上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0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二等土地为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66.87%;其次为一等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7%.研究区土壤整体缺乏硒,但部分茶叶富硒.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土地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ssessment of rice yield loss due to torrential rain: a case study of Yuh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study adopts a loss assessment and indemnity approach for rice crops at risk of flooding in Yuh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Employing a hydrolog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floods and a reduct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rice y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reduction in the rice yield and precipitation is discussed. We argue that the yield reduction rate can b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nd designed a weather-based indemnity index for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urpo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the yield reduction rate and weather-based indemnity
index were refined and foun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e., moral hazard,
large error in assessing disaster loss and high basis risk.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by the amount of rice
lost due to No. 16 typhoon Krosa in 2007,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well simulate the reduction rate
of rice yield according to precipitation dat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