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赛坝沟金矿床位于柴北缘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成矿带东南段,含金石英脉主要赋存于早奥陶世英云闪长岩的断裂、节理裂隙内.流体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黄铁矿烟灰色石英脉阶段(Ⅰ)、黄铁矿白色石英脉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灰白色-灰褐色石英脉阶段(Ⅲ)、灰白色石英-方解石脉阶段(Ⅳ).通过矿相学观察、能谱及电子探针分析,在该矿床Ⅱ、Ⅲ阶段矿石中首次发现大量的金/银/铅的碲化物,主要产出在黄铁矿、石英或其裂隙中,矿物生成顺序可初步厘定为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碲铅矿→碲金矿→碲金银矿.基于赛坝沟金矿床矿石特征、成矿阶段及铅同位素特征,结合前人围岩及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和同位素研究,初步认为矿床中金碲物质来源于早志留世深部地幔和下地壳混熔形成的岩浆流体,成矿流体沿大型剪切带上升,并与地表大气降水混合后在剪切带相对张性及韧脆性转换等构造薄弱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高松山金矿床位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矿集区,赋矿围岩主要为下白垩统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矿体受张性断裂的控制,呈高角度脉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冰长石-绢云母(伊利石)-方解石。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网脉状构造,次为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叶片状构造等。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的特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C-S-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火山岩或岩浆气体。通过与东北地区其他典型的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进行对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支持高松山金矿床属于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5种化学相态(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的岩(矿)石和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岩石中的金主要以硅酸盐相存在,占总量的57.6%;矿石中的金主要以硫化物相存在,占总量的56.9%;与岩石中金的相态分布对比,矿石中硫化物相金、游离自然金和碳酸盐相金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和硫化物相是阳山金矿成矿有利相态;赋矿地层金的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即使金的合计与其他地层相近甚至较低。可根据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判断地层成矿潜力,这为岩石地球化学的异常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希金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安芳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09,28(2):143-156
阿希金矿是新疆西天山产出的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赋矿围岩为晚泥盆世火山岩,矿体以石英脉型为主,其热液成矿期由以下4个阶段组成:玉髓状石英阶段(Ⅰ),黄铁矿-石英脉阶段(Ⅱ),白铁矿-碳酸盐-石英脉阶段(Ⅲ),重品石-碳酸盐脉阶段(Ⅳ),其中阶段Ⅱ和阶段Ⅲ是主要的金成矿阶段,银金矿为主要的含金矿物,从阶段Ⅱ[195~285℃,logf(S2)=6.7~-13]到阶段Ⅲ[95~190℃,logf(S2)=-15.8~-25.6],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硫逸度明显降低.成矿流体与围岩作用导致流体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升高.阶段Ⅰ(δEu=1.17~1.52)和阶段Ⅱ(δEu=0.44~0.93)脉体的Eu异常和Eu含量区别显著,表明阶段Ⅱ成矿作用发生在相对还原的环境.阶段Ⅰ脉体具有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Yb=4.5~36.2),而阶段Ⅱ和阶段Ⅳ脉体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La/Yb=1.2~2.0),阶段Ⅳ重晶石-碳酸盐脉(∑REE=67.5×10<'6>)以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而区别于阶段Ⅱ(∑REE=1.0×10<'-6>~4.2×10<'-6>),说明重品石和碳酸盐矿物对REE的分异有重要影响.不同阶段脉体与围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阶段Ⅰ成矿流体以与火山岩围岩有关的火山热液为主,进入阶段Ⅱ,大气水开始加入,引起成矿流体温度和硫逸度强烈降低,并导致金在阶段Ⅱ和阶段Ⅲ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内格拉萨金矿位于巽他—班达岛弧带中部的西爪哇岛,矿区内发育多条含金矿脉。根据矿区金矿脉的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和围岩蚀变特征,研究了矿石成分、成矿温度、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和成矿模式,分析了找矿潜力。研究表明,矿区的主要矿体还未被剥蚀,深部可能存在规模更大、品位更高的金矿脉,甚至存在斑岩型铜金矿。  相似文献   

6.
哈图金矿带成矿流体组分、硫同位素分析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地质与勘探》2016,52(2):199-208
哈图金矿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新疆北部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哈图金矿带内依次分布有哈图(齐Ⅰ)、齐Ⅱ、齐Ⅲ、齐Ⅳ以及齐Ⅴ五个金矿床(点),其成矿作用和地质特征相似。本文重点对哈图、齐Ⅱ和齐Ⅴ金矿石英脉样品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三者流体包裹体具类似成分特征。气相成分均以H_2O为主,其次是CO_2和CH_4,液相成分为Cl~-+SO_4~(2-)+Na~++K~+组合。按成矿作用从早至晚,流体中H_2O的含量增加,而CO_2含量和Cl~-+SO_4~(2-)+Na~++K~+含量均显著降低。对三个金矿床的矿石样品中的黄铁矿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δ~(34)S值为-2.0~3.7‰,集中于±0‰附近,表明三者具相同的硫同位素来源,其可能来源于岩浆流体或容矿岩石-玄武岩。哈图金矿带矿床的赋矿围岩、控矿构造、矿石类型和热液蚀变、成矿流体等方面与造山型金矿床相应特征相符,因此认为哈图金矿带中,哈图(齐Ⅰ)、齐Ⅱ和齐Ⅴ金矿均属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张渊  张五荣  张洪喜 《世界地质》2010,29(3):408-412
10号脉是山东黄埠岭金矿区内的主要工业矿脉之一,产于玲珑花岗岩岩体中,受F10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柱状、脉状或透镜状产于矿脉内。矿石组成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黄铜矿及石英等,矿石以交代溶蚀结构和脉状角砾状构造为主。矿化分4个阶段,含矿率为40%。矿化富集具有尖灭再现、侧伏和多期多阶段成矿等规律。10号脉深边部仍有成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金(钼)矿省发育大量脉状金(钼)矿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本次研究选择大湖、灵湖和金渠金(钼)矿床,通过系统的构造-蚀变-矿化研究和金相关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拟查明小秦岭金和钼矿化基础地质异同和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控制因素。构造-蚀变-矿化研究表明上述金(钼)矿脉赋矿围岩均为前寒武太华群变质岩,控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局部为NW向)剪切带,金和钼矿体发育在同一剪切带不同部位或局部叠加。钼矿脉通常发育钾化和硅化蚀变和辉钼矿和黄铁矿等矿石矿物组合,而金矿脉以绢英岩化蚀变为主,主要发育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碲化物等矿石矿物。原位S同位素结果显示大湖矿床钼矿脉中黄铁矿δ34S值为-3.3‰~+3.3‰,而大湖、灵湖和金渠金矿脉中黄铁矿δ34S值为-7.8‰~+8.9‰。大湖和灵湖近EW金矿脉中黄铁矿δ34S值分别为-2.8‰~+0.4‰和-7.8‰~+8.2‰,与大湖金矿脉相比,灵湖金矿脉倾向较缓且发育大量围岩角砾表明上述硫同位素组成可能由差异水力破裂和水岩反应控制。金渠金矿脉近EW和NW向矿脉中黄铁矿δ34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祥  肖力 《贵金属地质》1999,8(3):171-178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位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境内,燕山晚期本区受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影响,额尔古纳断裂带复活,产生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综合岩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锶同位素等证据表明花岗夺浆为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由花岗岩体向东依次排列I,Ⅱ,Ⅲ和Ⅳ号矿带,其中Ⅱ,Ⅲ为主矿带,上述矿带在矿带规模,矿脉的矿石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流体包裹体成分和均一温度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水平分带,同时  相似文献   

10.
郑波  张晋国  陈刚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3,32(6):1117-1138
包古图金矿四矿区L7号脉由浅部的自然砷-石英脉型矿石和深部的辉锑矿-石英脉型矿石组成。矿脉中含罕见的As、Sb矿物,如paakkonenite(Sb2AsS2)、自然砷、自然锑、方锑金矿、硫锑金银矿(Au3Ag4Sb10S12)等。热液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黄铁矿-毒砂阶段(Ⅰ),围岩中形成大量的毒砂和黄铁矿并伴随较强硅化;粗粒石英阶段(Ⅱ),形成沿围岩壁或围岩角砾的梳状石英;Au-As-Sb矿化阶段(Ⅲ),形成辉锑矿-自然锑-自然砷-paakkonenite-银金矿-自然金-方锑金矿-硫锑金银矿-辉锑银矿-银锌黝铜矿-斜方砷铁矿-硫铜锑矿-石英;晚期Sb矿化阶段(Ⅳ),形成与粒状方解石共生的辉锑矿、自然锑和paakkonenite;方解石阶段(Ⅴ),形成穿切矿体和围岩的方解石(-石英)细脉。辉锑矿和斜方砷铁矿交代毒砂,自然金、方锑金矿、paakkonenite和自然砷交代辉锑矿。辉锑矿的结晶主要受温度和还原S含量的控制,自然砷、自然锑的结晶主要受氧逸度和温度控制。As、Sb分别以自然砷、辉锑矿和自然锑形式存在,同时消耗大量H2S,流体进入张性空间后也释放H2S,导致硫逸度急剧降低,含Au络合物失稳而成矿。  相似文献   

11.
夏安军 《甘肃地质》2007,16(3):29-33
冯家场金矿床位于祁连—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矿体赋存于震旦—奥陶系李子园群木其滩组第二岩性段的变质岩系中。关子镇—元家坪区域韧性剪切带是主要导矿、控矿构造。文章对矿床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赋存状态及其镶嵌关系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1)矿床矿石类型、结构构造较简单;(2)矿石中有用元素主要有金、银、铜、铅、锌等;(3)矿石中含硫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贵金属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金银矿等。通过对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研究,指出了该矿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30-32
那程矿区圈定3个土壤异常区,分别为Ⅰ、Ⅱ、Ⅲ号异常。已发现的银金矿脉均在异常带中,而且矿脉的空间展布,与异常的空间展布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其中,Ⅰ号异常区发现了13条银金矿脉。通过分析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脉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形态、产状及规模,笔者认为这3个异常区应为矿脉带。对3个矿脉带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新疆乌恰县的南天山构造带中,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第一例“穆龙套型”金矿.矿床形成于印支期,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显示了与穆龙套金矿的相似性.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早期高温无矿化石英阶段,中期中低温矿化石英阶段,晚期低温碳酸盐脉阶段.早期无矿石英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矿化石英.矿化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较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指示流体中较高的钙离子或相对还原环境;流体中Pb含量较高,而蚀变强烈的围岩则显示出明显的Ca和Pb流失,这表明成矿流体可能部分来源于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蚀变流体,矿质沉淀可能与流体混合作用相关.早期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则指示早期阶段可能未发生流体混合.萨瓦亚尔顿Ⅳ号矿脉为最大矿带,其含矿石英包体中流体微量元素一般高于其它矿脉石英,可能显示较强的流体混合及成矿作用.Ⅱ号矿脉在流体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上显示与Ⅳ脉更为相似.萨瓦亚尔顿金矿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围岩组分可能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之一,而流体混合则为成矿重要机制,这与前期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结论一致,也符合造山型金矿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那程矿区圈定3个土壤异常区,分别为Ⅰ、Ⅱ、Ⅲ号异常。已发现的银金矿脉均在异常带中,而且矿脉的空间展布,与异常的空间展布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其中,Ⅰ号异常区发现了13条银金矿脉。通过分析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脉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形态、产状及规模,笔者认为这3个异常区应为矿脉带。对3个矿脉带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技术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技术,针对四川甘孜江浪矿田里伍铜矿床和黑牛洞铜矿床中伴生金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分布在两个矿床的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网脉状矿石及黑色电气石黄铜矿矿石中,围岩中不含Au。且Au在矿石中质量分数变化大,其范围为0.1×10~(-6)~5.5×10~(-6)。Au以独立矿物银金矿和金银矿的形式赋存。银金矿颗粒较大,仅在里伍铜矿床的尾矿中发现,约90μm,银金矿中金含量为68.12%~70.79%。金银矿的粒径变化范围大,为:0.01μm~25μm,金银矿中金的含量范围大,为:5.14%~40.81%。金银矿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主要为以下3种:(1)与铋矿物(自然铋和铋银矿)共生;(2)包裹在金属硫化物中或嵌布在金属硫化物的粒间;(3)沿金属硫化物粒间充填。第一种金银矿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温度高于400℃的体系,成矿流体中的Au,Bi均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Au和Bi同时沉淀,从而形成金银矿与铋矿物的共生结构;第二种金银矿为温度降低过程中,随着硫化物的沉淀,Au-S络合物分解,使得Au沉淀;第三种金银矿应为主成矿期后的含Au,Ag的热液充填裂隙沉淀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PIXE)等多种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钼)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呈显微自然金存在,它们分别是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纯金存在于石英脉型铜矿石、含铜方解石脉以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研究结果为该矿区矿石中伴生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杰尔图拉克矿化特征为例研究了阿穆尔河流域碳酸盐岩中金的成矿作用,并将碳酸盐围岩和矿石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床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岩石化学的比较分析。查明了含有粘土-水云母(K、Al)组分及多种成矿元素的白云岩的矿化富集趋势。矿体为条带状或角砾状白云岩,它具有脉状金-金金属、透镜状金-磁铁矿-磁黄铁矿及浸染状金-黄铁矿-毒砂等矿化。矿化在碳酸盐岩层剖面中占据一定的层位。矿石特征是金以不同粒度的、成色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CSAMT资料的电阻率值、电阻率梯度及异常相态,把异常分为Ⅴ类、Ⅳ类和Ⅲ类,它们分别对应极破碎岩体(Ⅴ级围岩)、破碎岩体(Ⅳ级围岩)和较破碎岩体(Ⅲ级围岩),最后,依据CSAMT资料所解译的异常段落和硬质岩段落分布长度,对所作隧道的4个主要线路方案进行比选,认为C12K线路方案为最佳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9.
塔儿沟钨矿经过几年的普查勘探,对本类型的矿化特征及其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整理成文,介绍如后,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概况该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以规模大、矿化深及品位富为特点。矿脉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的绢英片岩、角闪石英片岩中,其所充填的裂隙,是由祁吕山字型构造体系西翼之北东向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北西向断裂带而派生的矿化裂隙。矿脉密集成带,有五个矿带(即Ⅰ、Ⅱ、Ⅲ、Ⅳ、Ⅴ矿带),按其构造方向可分两组:一组为北西向(Ⅰ、Ⅱ矿  相似文献   

20.
穆龙套金矿地质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穆龙套金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金矿之一.矿田位于乌孜别克斯坦南天山地槽褶皱带,中央克孜勒库姆隆起东南缘.矿田内断裂、裂隙构造十分发育,是控制矿化富集的重要条件.金矿化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文德期——早古生代别萨潘组中下部,金和碳质的高丰度值是赋矿地层最重要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与金矿化富集关系密切,主要矿体都产于规模很大的NW向构造—变质—热液交代岩带中.地表大量酸性—基性岩墙发育,深部又发现隐伏蚀变花岗岩体.金矿化以网脉型为主,大脉型金矿居次要地位,但品位高.矿床中硫化物总量低,金的成色高,银和其它伴生元素含量相对低.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以其粒度细小为特点,矿床应属层控—改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