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分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中的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雨  刘晓端 《岩矿测试》2009,28(2):113-118
利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磷元素在乙炔-空气火焰条件下形成的PO双原子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植物样品中磷含量。实验研究了乙炔-空气比例和燃烧器高度对PO分子吸光度的影响及其他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和化学干扰。通过对植物标准物质中磷的测定比对证明:利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乙炔-空气火焰条件下以PO分子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磷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茅台酒酿酒高粱的生态与地质环境有密切的相关性,岩石-土壤-高粱剖面元素迁移、元素有效态含量与组合特征是确定仁怀高粱生境优劣的重要依据。仁怀高粱对土壤中磷、用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岩-土剖面对磷、钥的供应是确定仁怀高粱生态优劣的关键。碎屑岩岩-土剖面化学元素淋滤微弱,总量丰富,有效态含量高,组合良好,使仁怀高粱能正常进行岩-土-高粱系统的物质转化与元素迁移;而碳酸盐岩岩-土剖面元素淋滤强烈,含量差异大,有效态含量偏低,组合不均一,不利于植物生态系统对元素的吸收。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相比,前者能更好地供应高粱生长所需的磷、钼元素。根据仁怀高粱生态环境优劣的影响因素,确定县境内茅台酒酿酒高粱最宜种植区为碎屑岩分布区,即保罗系紫红色砂泥岩风化形成紫色土的向斜低山河谷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分布地区也显示出种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白云鄂博矿床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铌-铁矿床。本文对白云鄂博矿床主矿、东矿赋矿白云岩、不同类型稀土-铌-铁矿石和富钾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揭示了成矿元素稀土、铌和主要蚀变元素钠、钾、氟、磷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白云鄂博主采坑比东采坑具有更高的稀土含量,矿体由外围向中心、由浅部向深部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尤其是中-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现象,矿体深部具有更大的中-重稀土元素找矿潜力;成矿元素铌的异常范围与重稀土的异常范围相吻合,表明二者具有密切的共生关系;蚀变元素氟的异常范围与稀土-铌-铁矿体的分布范围相一致,是重要的沉淀成矿元素;蚀变元素磷的异常要明显超过稀土-铌-铁矿体的分布范围,是重要的迁移载体元素;钠化蚀变主要出现在矿体下盘含稀土白云岩中,代表早期高温蚀变过程;钾化蚀变主要发育在矿体上盘的富钾板岩中,代表晚期低温蚀变过程;钾化、萤石化及磷的异常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最主要的浅部和外围示矿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量磷铀矿床 (点 )产于扬子地台边缘海盆 ,含矿岩系为下寒武统 ,矿床产出在适宜的岩相古地理与古构造部位 ,分东西两个成矿带。东带鲁家坪组与西带宽川铺组 ,具有两种不同磷铀矿及其伴生元素组合的岩相特点。西带最重要的是含铀磷块岩 ,以磷 -铀 -钒组合为特点。而东带则较复杂 ,有 :碳硅板岩铀 -钡 -磷组合 ;硅质板岩铀 -磷 -矾组合 ;重晶石 -石英脉中铀 -钡组合。东带镇巴区三种组合类型铀 (磷 )矿形成与造山运动关系密切 ,而西带宽川铺区磷 (铀 )矿形成与造海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后沟-大坪山矿区位于南秦岭磷、锰成矿带的中东段,近年来在下寒武统塔南坡组中发现了3条含磷、锰矿化带,并圈定出多个锰矿体和磷矿体。磷、锰矿体具有多层性,常表现为磷、锰的分层成矿,多呈上锰下磷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Ⅱ矿化带内地表和深部样品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磷、锰矿其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磷、锰矿石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沉积区域以及沉积水体条件都存在差别,这可能是引起磷、锰分离单独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希瑶  刘澎  刘驰 《地质与资源》2022,31(4):500-507
依据2003-2008年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选择黑土类型土壤样本6553件,研究典型黑土中有机质及养分元素碳、氮、硫、磷、钙、钾、铁、镁、锌、铜、钼、锰、硼的变化特征.发现典型黑土中有机质结构性元素碳、氮、硫、磷以及铜、镁、铁、钙元素的含量变化与有机质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与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关系密切,如锰在黑土中含量普遍偏高.中国土壤以及松辽平原土壤的宏观背景是典型黑土中钾偏高和钼、硼偏低.生物气候带是影响有机质和某些养分元素变化的重要因素.温带-寒温带的气候条件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粒级、黏粒性、酸碱性,进而影响元素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湖泊沉积物中,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10.3倍,底泥沉积物中P2O5平均含量0.52%,最高可达1.92%.滇池地处磷矿区,是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统计表明,磷含量每年在不断增长.滇池沉积物中磷主要以吸附态、有机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铝结合态等几种形式存在.这些形态磷在底泥中是不稳定的,它们在环境改变条件下,又将磷释放到水体中.微生物在磷的循环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乳酸菌对不溶性磷酸盐的分解,使湖泊中可溶磷含量增高.聚磷菌对磷元素的富集以及聚磷菌死亡后发生有机磷的矿化作用,是湖泊中水合磷酸盐矿物沉积的重要途径.当湖泊中这种不稳定的水合磷酸盐矿物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经沉积物覆盖成岩作用后,最终形成磷灰石。  相似文献   

8.
勉县-略阳(勉略)地区寒武纪的含碳岩系与磷、锰矿的形成关系密切,是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研究区含碳岩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认为,含碳岩系总体上富亲石元素和亲铜元素,贫亲铁元素.含碳岩系中P、Mn元素相对富集且富集系数较为接近,反映含碳岩系与本区P、Mn矿的成因具有一定的联系.含碳岩系中较低的MnO/TiO2...  相似文献   

9.
潘峰  郭占荣  刘花台  王博  李志伟  庄振杰 《地球科学》2018,43(11):4109-4119
为了解潮间带微环境中磷、铁元素的分布和耦合规律及对磷释放的影响,借助薄膜扩散梯度技术(ZrO-Chelex DGT)原位高分辨率获取九龙江口红树林潮滩孔隙水剖面的溶解活性磷(DRP)、Fe2+浓度,并测定沉积物相应的理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表层孔隙水中,DRP、Fe2+浓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证实了磷、铁元素的耦合关系以及沉积物铁氧化物对磷吸附/解吸附的控制作用;(2)在深部还原带,DRP浓度相对Fe2+浓度具有较大的波动,主要受到沉积物异质性以及红树植物吸收等的影响;(3)根据表层孔隙水中DRP的浓度梯度计算获得磷的分子扩散通量为0.000 64~0.006 00 μg·cm-2·d-1,结果远低于一般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扩散通量,原因是富铁且具较深氧化带的潮滩沉积物中的磷-铁耦合关系有效地抑制了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金绍祥 《岩矿测试》2011,30(3):357-360
用化学物相分析法测定瓮福磷尾矿中钙、镁、磷元素形态含量。结果表明,磷尾矿中钙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方解石、磷酸盐形式存在;镁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磷酸盐、硅酸盐形式存在;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铁氧化物、独居石、磷钇矿形式存在。各元素形态加标回收率为97.6%~107.2%,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0.77%~4.85%。各元素形态分析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表明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法测定瓮福磷尾矿中钙、镁、磷元素形态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