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本文分析了东山湾潮一带底栖生物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区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等生态特点。共鉴定了247种,大多数种类为热带,亚热带暖水肿和广温性种类平均总生物量为213.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16.8个/m^2。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沉积物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东山湾浮游动物的生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根据1988年5月至1989年2月于东山湾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及水文、化学实测资料,共鉴定本海域浮游动物109种,分析结果,可分为河口、近岸及外海等3个生态类群。本海域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系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总个体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少数种类具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潮汐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主要为种类数的增减,其种类的季节演替、数量变动及分布规律与本区各种水系的运动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东山湾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东山湾浮游植物126种,其中硅藻106种,甲藻20种。按生态性质和分布特点,可分为广布种、暖水种和温带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总量为998.88×104个/m3,年高峰出现于秋季11月,达3237.54×104个/m3,低谷发现于冬季2月,只有289×104个/m3,文中详细讨论了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东山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东山湾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102种,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其中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是该海域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种,其他优势种还有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双列笔螅(Pennaria disticha)、纵条肌海葵(Haliplanella luciae)、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巴西地钩虾(Podocerus brasiliensis)、梳肢片钩虾(Elasmopus pecteniclus)、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和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等。该海区污损生物全年均可附着,附着盛期在4-10月,月板的平均附着量(湿重)为979.43 g/m2,夏季可高达11 799.00 g/m2。污损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随着试板浸海时间的延长,其上污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且结构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东山湾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分析了东山湾85种经济鱼类的食物关系,结果表明,东山湾鱼类的食性类型可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6种,这些鱼类可分为4个营养级:(1)杂食性鱼类;(2)低级肉食性鱼类;(3)中级肉食性鱼类;(4)高级肉食性鱼类,其中低级肉食性鱼类占优势。东山湾 鱼类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可简要归纳为6种途径,小公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根据1981年7月至1982年8月在福建东山湾进行周年综合调查所获样品及有关资料,分析报道湾内棘皮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