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农业和渔业遗产系统的保护与管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和渔业社区,除食物生产这一基本功能之外,其生物多样性及历史、文化功能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一直以来,农业遗产系统及韩国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的发展都是大韩国民国中央政府的关键目标。在农业遗产系统发展的大前提下,一旦遗产受到损坏,假定其恢复及技术转让变得不可能,则需要开展针对其保护管理的详细研究。作者分析了几个由地方政府上报的韩国重要农业遗产系统实践案例,主要目标是确认每个案例的独特性,同时考量遗产性质、遗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当前保护措施。作者发现,最常见的威胁是,由于农业环境的变化,维护遗产的种群在减少。相应地,每处遗产地都把大力发展当地旅游活动作为解决措施,但当前围绕旅游业制定的管理计划可能导致遗产地受到进一步的损害。作者根据分析,提出未来规划三大重要方面:加深对遗产的理解和认识;要有足够的空间来维护遗产的特性;要有新的产业计划以维持生产活动。这些建议将确保遗产保护和自然环境保护,以及通过生物多样性来确保农业和渔业社区获得有益养护。  相似文献   

2.
正The 2~(nd) Conference of the East Asia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ERAHS),on the theme of"Rural Revitalization in Marginal Areas:Biodiversity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Sado City,Japan from June 22~(nd) to 26~(th),2015,which involved more than 120 participants including researchers,government officials,entrepreneurs and journalists from China,Japan,Korea and the Philippines.This conference was organized by ERAHS and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中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两大类.两大体系在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和方法体系上存在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农用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环境友好利用.新时期,在农用地流转的背景下,通过论述比较两大评价体系,指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4.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形成并保持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一个国际合作计划"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这一全球性倡议旨在建立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生物多样性、食物与生计安全、景观与文化的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5.
日本、韩国在华研发投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韩在华研发投资动机、区位选择与在华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日本在华研发投资动机由早期的生产支撑型向复合型(资源寻求+战略驱动+技术换市场型)过渡.韩国企业在华研发投资动机则偏重市场导向型+政策引致型.日本企业重视和中国高校合作的研发模式;韩国企业则与我国本土企业联合研发形式较多.在空间分布上两国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高度聚集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韩国在华研发机构呈点状布局、尚处于初级阶段,日本在华研发投资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研发机构分布于中国主要大中城市.此外,与制造业直接投资不同,两国在华研发投资并没有出现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日本世界遗产地管理案例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鉴国外世界遗产地管理经验治理中国世界遗产地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但应该从比较分析中借鉴。本文从世界遗产地产权主体、资源处置权设置与法律监督机制三个角度对美国、日本的世界遗产地管理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论认为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应该完善法律监督、理顺资源处置权、确立清晰的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7.
社区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在当地社区的传统生活中不经意间保留下来的。这些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发展既能维持当地居民的生计,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贵州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为例,讨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构建了基于社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的概念模型,其核心观点为农业文化遗产在保护和社区适应方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中的6个主要因子分别为:农业文化遗产社区、传统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旅游发展、社区生计和社区文化身份。几个因子之间的作用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支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2年农业部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通过两批申报与评选,有39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涉及林业19项、种植业14项、农业复合系统4项、其他2项。从遗产系统的起源来看,历史在1000年以上的农业系统有24个。从民族特征来看,20个遗产系统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地普遍面临着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破坏,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景观的遗失与废弃,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户的利益分享与激励不足等问题。相对其他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更为复杂和困难。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扶持功能,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市场化途径与适应性管理,建立多方参与和惠益分享机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Zhejiang province is one of China’s smallest provinces in terms of land area, but one of the most active economically. It was also the first to conserve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and achieve great results in this area.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in Zhejiang province can serve as a useful example for other places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protection. Based on nearly a decade of practice in conserving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status and problems, evaluates the potential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special cash trees and fruit trees, tea cultures, mar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water-land resources use and eco-agricultural models, and gives targeted development advi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eritage conservation nurtures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promotes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sters the passing on of farming culture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in rural areas, helps to develop the value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has value i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ural area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ide.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great because of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 variety of special cash trees and fruit trees, an extensive tea culture, unique utilization of maritime resources, rich experience in water-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eco-agriculture. This research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s to help Zhejiang province to protect and pass on its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to expand agricultural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于2013年5月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的国东半岛为例,探讨了日本tameike灌溉池塘成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力。"tameike"是这个地区主要用来储存泉水或者短小急流的一种小型池塘。国东的tameike建造与当地的水稻种植和林业发展关系密切。许多现存的灌溉池塘均建于江户时期(1603–1867),直到战后这些池塘都是通过传统农业技术进行管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这些灌溉池塘的用途和生态系统功能迅速减少。目前,灌溉池塘的总数只有明治维新前的近三分之一。GIAHS项目试图重新评估这些灌溉池塘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相关知识体系以振兴当地农业。本文基于文献调查和实地研究,提出合理管理灌溉池塘可以成功使这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文化恢复生机,而这正是国东地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保护需求,尝试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关键种给出了定义,即"在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由生物资源和文化实践紧密结合,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能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实现的生物文化复合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识别农业文化遗产文化关键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意义:一是通过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有助于遗产地关键要素的识别和保护;二是利用文化关键种社区认同度高的优势可以调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三是以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为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全球或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即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传承以及维持景观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活动,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已经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并且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全球变化和粮食安全等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受到越来越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重视,因为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效益。这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求的特征也相一致,目前为止,已经有5个国家4个典型的传统农林复合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多重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无论在区域还是全球水平上。目前传统农林复合系统面临一些威胁和挑战,如人口迁移、市场冲击、气候变化等,但是只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社区、农民之间采取多种方式紧密合作,在未来的全球土地利用活动中,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必将得到有效保护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探索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当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面临生态系统退化、面源污染严重、遗传资源丧失、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等问题,促使人们转而学习传统农业的智慧与经验。本文从基于文献的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基于实践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研究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积淀深厚、成果丰富的农业历史和农业考古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农业生物多样性、多重价值、替代产业发展以及法律与政策保障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深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吴绍洪  杨勤业  郑度 《地理学报》2003,58(5):686-694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通过对代表自然界宏观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界的地理地带分异规律,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用中国的研究与国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可以拓宽这一领域的思路,便于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学者使用相似的科学语言进行学术交流,使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向世界。本文从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发展过程、等级单位、指标体系与表达方法,区域划分等方面将中国有代表性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认为中外的研究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目标、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与环境、生态、全球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其中与美国R. Bailey所划分的美国、北美和全球生态地理区域更为接近,在等级系统、指标体系、表达方式到划分结果有近似之处。地域的差异,指标使用的不同,制图过程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划分的差别,似可以通过野外实地生态类型的辨识来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16.
The number of GIAHS sites is increasing these days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 gradually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including Korea, China and Japan. As a result,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Korea. Dealing with issues surrounding land use conflicts are important for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s in order to harmonize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prevent reckless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measures for land us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o allow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ound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sites. The results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local ordinance systems or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land use controls for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sites.  相似文献   

17.
In the early 1990s, China stepped into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with a flourishing economy and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urplus labor from rural areas flooded into cities and became the main force of urban development. However some severe threats to human survival emerged from urbanization, such as over- extensive urban development, excessive resource consumption, ecological degradation, food security and safety risks and social crises. It has become an imperative to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greater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This paper firstly tried to focus on public dietary change,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s well as cultural tourism in urban and peri-urba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Then, it established a development model, balanced the urbanization and urban-supported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roposed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as an entry point for bal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and rural areas.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an inherit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keep the green and organic agriculture cultivation systems, exploit the distinct landscape tourism, and the like for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abundant funds, firm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from the nearby urban complex for regurgitation-feeding of rural enterprises. With the help of these strategies, we can achieve the harmony of “Ecological Urban” and “Garden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印度土地制度及其效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国情相似,但土地制度迥异。本文对两国的土地制度进行了介绍,对两国土地制度的效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印度的土地私有制和多头分散的土地管理体制并不成功,即便是相对完善的征地补偿制度,受益者也更多是地主和富农,所以不仅没能减少赤贫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而且没能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中国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公有制则保障了农民对于农业产值和征地补偿的相对平均分配,保障了社会的相对稳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贫困人口等都有积极作用。由此得出了中国需要坚持和完善土地公有制的结论,并且参照印度土地管理和土地征收的有益经验对改进我国土地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加剧,农业发展也正承受着强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的胁迫,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农业依托现代化生产技术虽在短期内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环境胁迫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影响,但是,从长期及系统角度考虑也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生态危机。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胁迫应对措施必须充分考虑生态保护这一重要前提。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传统农业系统依托其独特的农业系统结构,包括土地利用方式、水利设施、传统作物等,较好实现了农业系统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胁迫因子之间的匹配。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比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系统及普通农业系统的环境胁迫应对措施。敖汉旱作农业系统(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种植结构以与当地水分条件匹配较好的谷黍等耐旱型作物为主,通过降低承灾体(农作物)的脆弱性,较好地在承灾体一环实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实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与缺水环境的共存。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依托于独特的水土利用方式和林—寨—田—河垂直分布的景观格局,通过重塑孕灾环境,有效避免了旱灾的发生。此外,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农业系统凭借丰富的田间作物多样性、遗产地品牌效应及农业景观资源等,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系统的经济价值,进而削弱了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见,传统农业系统的胁迫因子应对措施充分考虑了系统的自然调节和自发性,既可较好地避免灾害的发生,又保证了系统生态安全,是立足生态保护基础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性支付中,某种环境物品真正价值或许更容易如果它能以捐赠的方式加入私人物品中。我们研究了人们的购买行为并与问卷调查中所阐明的购买行为相对比。我们检验了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CVM)的效标效度,例如(检验)当捐赠被附加时人们所表现出与规定值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价格上涨对商品的总销量有任何影响。把捐赠附加到私人物品中可能是种很有效的收集捐款形式。这些捐款被用于保护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景观或者作为景观一部分的农业遗产。此外,我们还可以表明,资金可以在不改变销售数量被收集。这种方法在其他环保活动也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