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欧美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菲  王苏明  陈鸿汉 《地质通报》2010,29(5):907-917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第一个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项目,当时检测指标只有20个(包括11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8种有机氯农药和1种多环芳烃)。“十一五”的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必测项目包含了38项(挥发性指标28项、有机氯农药9项和1种多环芳烃),取得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基本资料。但从对国外文献的调研来看,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的种类远远超过38种。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地下水的质量,有必要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进行研究,为后续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的增项做准备。通过检索美国环保局(USEPA)、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欧盟(EU)近年来的地下水质量年度报告和相关文献,调研了地下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类型,选出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形成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的检出率排序表,列出了检出率高的前50个污染物的名单。  相似文献   

2.
高翔云 《岩矿测试》2010,29(5):593-596
根据《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为保证地下水污染调查中样品的准确测定,需采取质量控制方法。文章阐述了地下水样品的前处理和测定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了地下水有机组分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其检测数据达到规范所允许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含有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大多数检出浓度相对较低,并呈散点状空间分布特征。局部地段存在有机物聚集与含量偏高,与以往的工业污染源关系密切。环境治理成效的显现将使地下水中有机物的检出与含量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有机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初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于地表水或污水回用的评价。文中针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考虑中国人饮水习惯及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对U·S·EPA推荐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北方某市一典型有机污染区的地下水为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食入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计算和评价,分析了其主要风险来源。结果表明,典型区各点的非致癌风险均未超标,但有4个点的致癌风险超过U·S·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值(1·0×10-4),其中B408点致癌风险高达1·37×10-3,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各个点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均是饮水途径摄入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但饮用煮沸的水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建议不饮用生水。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鉴国外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经验,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内容包括有机调查指标选取,采样井选择和清洗、样品采集、保存与送检,实验分析方法和目标检出限,样品野外采集质量控制和实验分析质量控制,有机污染物检出评价、超标评价和相关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某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以USEPA推荐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污染场地实际情况,分析、评价了某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对场址内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苯、三氯甲烷和甲苯.污染场址内的工人和居民受到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而污染对场址内的工人和居民产生的致癌风险较大,分别为1.7×10-4、9.0×10-3,是不可接受的.产生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占总致癌风险的99.80%,可致人产生多种形态的肿瘤,并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主要暴露途径是吸入吸收,占总致癌风险比例大于70%,其次为口人吸收.皮肤接触暴露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较小,占总致癌风险比例小于1%.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地下水和矿山废水中特殊的人为污染物(源于垃圾填埋场的渗漏水和渗流水)进行了分析。本文论证了一种用于研究污染物横向和纵向弥散,以及污染物呈现长期扩散特征的有机示踪剂方法的适用性。对环境中稳定的农药、增塑剂和医药品(指定来源的)进行了定量分析,例如N,N-二乙基甲苯酰胺、N-丁基苯磺酰胺、氯贝酸、Z-[(4-氯-邻用苯基)氧]丙酸和双酚A。结果发现,这些污染物发生了明显的横向弥散。虽然化合物浓度的瞬时变化较大,但未观测出任何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就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和典型污染源附近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各组分的检出率较高,但检出浓度较低,除苯在个别采样点处超出美国环保局(EPA)饮用水标准外,其余卤代烃和单环芳烃组分均没有超标;平面分布上,卤代烃和单环芳烃各组分的浓度高值点大都集中于该地区东南部的工业区内,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工业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垂向上有浅部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重、深部地下水较轻的特点;典型污染源周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重,但随着采样点远离污染源,地下水中各有机污染组分的浓度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迅  姜月华 《地下水》2007,29(2):81-85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物探方法,应用于环境地质调查已有若干年历史.但应用于地下水及土壤的有机污染调查,目前在国内还未见诸报道.叙述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阐明了地质雷达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工作中的应用条件、应用效果,并列举部分国外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陈慧川 《地下水》2010,32(6):85-87
自从50年代石油化工大规模发展以来,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加剧。从地下水质量与污染源两方面对顺德-民众地段地下水进行了有机污染来源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治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而有机污染的调查与防治也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外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实践已有较长的历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主要技术方法有曝气法、生物处理法,化学氧化法、植物修复、渗透性反应墙法等。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的研究和试验,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地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为线索,总结了它们的来源、危害及国内外治理技术的现状,以期对地下水污染的调查与治理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水中96种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配套方案,包括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水中有机磷农药,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水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器联用测定水中多环芳烃。方法检出限满足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的要求。同时对样品测试中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有机质组分对憎水有机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陈迪云  黄伟林 《地球化学》2003,32(4):368-374
采用完全混合一步平衡反应实验方法,选择菲、萘、三氯苯和二甲苯作为憎水有机物(HOCs)的探针,研究了它们在土壤及其中的胡敏酸、胡敏素等有机质组分中的等温平衡吸附行为,探讨了非线性吸附的机制。结果表明,HOCs在水与土壤体系中表现为非线性吸附,其非线性的吸附行为主要受到土壤有机质(SOMs)的控制。SOMs具有高度不均匀的性质,HOCs表现出非线性吸附行为是其在不同的SOMs相扩散转移以及在相对聚结的胡敏素和“黑炭”的表面吸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殷秀兰  李圣品 《地质学报》2021,95(5):1356-1365
地下水质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研判是区域水资源调配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全国2007~2017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水质数据为基础,结合典型地区的代表性监测组分超标特征及动态趋势,开展了地下水质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监测中以Ⅳ类水质点占比最大,其次为Ⅱ类水质点;Ⅰ~Ⅲ类水质点数量较少,而且占比以降低为主,Ⅳ和Ⅴ类地下水监测点逐渐增加,其中Ⅳ类水质点的比例由40.50%增加至51.45%;全国地下水质主要的超标组分为pH、总硬度、总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钾指数、铁、锰、氟化物、"三氮"。以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代表,分析研究典型地区地下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随着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在地下水位波动较小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也基本上变化较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制定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防治地下水污染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下水卤代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某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三溴甲烷)的测试、研究和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卤代烃污染物主要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主要污染来源是露天堆放的垃圾场、排污河渠和特殊工业企业;确定了污染源分布和包气带岩性是决定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冲洪积扇顶部和潜水-承压水过渡带是卤代烃污染的高浓度区;最后对该地区卤代烃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中,如何准确地选择测试项目,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参照不同标准或规范中所选择的有机指标,依据它们的迁移性和致病风险,从258种有机物中遴选出了29种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2006)中尚未包括的有机物(主要是除草剂和杀虫剂).建议在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时,依据当地的污染源情况,增加相应的监测指标,特别是要加强对致病风险高和迁移性较高有机物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识别后的模型进行了水资源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3年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均衡分别为-7.73×10 8、-6.02×10 8、-5.95×10 8和-4.38×10 8m 3,地下水系统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山前迳流补给,主要的排泄是人工开采.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2.98×108m 3.平谷和昌平地区地下水还有开采潜力,密云-怀柔-顺义(密怀顺)平原和城近郊区地下水已过量开采.山前郊县地下水水质优良,城近郊区、大兴、房山和通州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文章最后分析了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