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及其波动对潮间带海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青岛潮间带地区的四种海藻在不同恒温(5~35℃)、不同变温(23±3,26±3,29±3℃)及不同变温幅度下(25±0,25±2,25±3,25±4,25±5℃)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每种海藻均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生长,且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2)在给定的温度范围(20~30℃)内,适宜的变温(23±3℃和/或26±3℃)可提高海藻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海藻生长,但当变温超出适温范围时(29±3℃),海藻生长受到抑制。(3)与25℃恒温相比,高潮带的叉枝藻随着变温幅度的增大,生长率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下降。中潮带的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则对不同变温幅度显示出一定的适应性。低潮带的扁江蓠在不同变温幅度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良民 《海洋学报》1985,7(4):484-491
采用瓦氏检压技术在室内测定了温度对蛎菜、鹅肠菜、半叶马尾藻、广东紫菜、坛紫菜和江蓠,以及盐度对细基江蓠和江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文中报道了这些实验结果,讨论了用回归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每种海藻的回归方程,并比较它们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曲线。  相似文献   

3.
我国几种热带海藻的光合作用与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用氧电极法测定海南岛潮下带产的凤尾菜Gracilaria eucheumoides等6种热带红藻和无肋马尾藻Sargassum enerve等3种热带褐藻的光合活性和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红藻和褐藻的补偿点差别不大,9种热带海藻的光合作用补偿点都在24—28μE/(m~2·s)之间,而光合作用饱和点上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18—0.66mgO_2/(g鲜重·h),一般而言,红藻的较低,褐藻的较高;2.各种热带海藻的光合作用饱和点的差异,其规律也符合一般海藻的垂直分布规律;3.对人工栽培的凤尾菜、琼枝Eucheuma gelatinae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等,可以扩大生长水层,在更深一些的水层中栽培,这对发展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温度及其波动对孔石莼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孔石莼(Ulva pertusaKjellm.)在7个恒温处理(5~35℃)下的生长,以确定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并在此适温范围内,对比研究了3个变温处理(23±3),(26±3),(29±3)℃和相应的5个(20,23,26,29,32℃)恒温处理下的生长及光合作用;最后,以25℃恒温为对照,研究了4个[(25±2),(25±3),(25±4),(25±5)℃]不同变温幅度处理对孔石莼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孔石莼在20~25℃生长最好(P<0.05);以25℃特定生长率最高,(28.33±3.39)%.d-1;(2)变温对孔石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与相应恒温相比,(23±3)℃和(26±3)℃变温下特定生长率升高(P<0.01),(29±3)℃变温下特定生长率减小(P<0.05);光合速率与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呼吸速率则变化不大,仅在(26±3)℃变温下显著升高(P<0.01);(3)与25℃恒温相比,孔石莼的特定生长率随着变温幅度增大而减小(P<0.01),光合速率在(25±2)℃下显著增强(P<0.05);呼吸速率在不同变温幅度下均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海洋生产力,开发利用海洋植物资源以及保护海洋环境,都需要研究有关海藻光合作用的问题。在这些研究工作中经常需要测定光合作用速度。氧电极极谱法是测定溶解氧的灵敏、快速的方法,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这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对几种大型海藻生长率和NH4-N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静雯  董双林  马甡 《海洋学报》2001,23(2):109-116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孔石莼(Ulva pertusa)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上述3种海藻生长率及NH4-N吸收均有显著影响.3种海藻的生长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20~30℃,15~30,孔石莼15~25℃,15~40,蜈蚣藻20~25℃,25~35;最大日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8.66%,12.28%,2.24%;N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NH4-N的吸收存在短期的快吸收.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25℃,10~25.生长率及NH4-N吸收速率与温度和盐度之间分别存在以下关系:SGRG.t.=0.873(S-5.487)(T-9.007)e(-0.0708S-0.0745T);SGRU.p.=0.222(S-2.665)e-0.047S(T-9.98)e-0.00057(T-9.98)2.7;SGRG.f.=2.6×10-4(S-10.856)(T-11.704)e0.156T-3.36×10-6STe0.219T;Vupt=11.812(S-4.081)(T-9.221)e-0.1S-0.148T.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照对孔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对孔石莼(Ulva pertusa)在不同温度及光照强度影响下的光合作用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孔石莼在温度相对较低的10℃和20℃下光合活性较强,而在较高的30℃下,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处于光抑制状态的藻体能够通过加强自身热耗散以及启动光系统间的状态转换来实现逆境下的光保护,孔石莼对光照依赖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细胞穿膜肽能够介导外源物质进入细胞,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分子运输手段。传统的大型海藻外源物质转导方法较为复杂,并且效率偏低。目前尚没有将细胞穿膜肽应用于大型海藻的报道。本实验利用细胞穿膜肽九聚精氨酸(R9)对浒苔、紫菜和海带这三种常见的大型海藻进行转入,观察其转导效果,并测定转导后藻体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穿膜肽R9能够成功的转入三种大型海藻,转入的效率与藻体细胞壁结构有一定联系;转导后藻体的Fv/Fm、ETR(I)和ETR(II)没有明显变化,说明R9对大型海藻的光合作用没有负面影响。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型海藻外源物质转导方法,为今后的大型海藻育种,分子转化以及外源物质转入机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几种海藻的渗透生理与它们在潮间带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决定潮间带藻类分布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潮间带与潮下带比较,潮间带有些生态因子的变化比较剧烈,例如潮间带的石沼,会因下雨或天晴而引起盐度和温度的剧烈变化,潮汐所形成的藻体周期性暴露而引起干旱失水,石沼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海水pH值的改变等等。因此研究潮间带藻类的生命活动和藻类的分布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些潮间带的生态因子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俚岛、荣成靖海卫、文登泽库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资源调查发现,底质对海藻的种数及分布均有影响。荣成俚岛潮间带为岩礁底质,海藻的种数较多,有3门31属37种,荣成靖海卫与文登泽库潮间带以砂质底为主,海藻的种数较少,分别为3门8属11种与3门7属9种。岩礁底质的形状、布局影响海藻的生长与分布,分析了九种不同岩礁类型的海藻分布规律以及适宜生长的海藻种类多数海藻不易在岩礁迎浪面附着,在低潮带,易在有一定沉积效应处生长,在高潮带,易在有一定的存水量的地方生长。研究结果对潮间带海藻资源增殖与恢复中藻礁材质、形状等的选用与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与激光小角光散射仪联机(GPC/LALLS)测定了青岛海洋大学海洋药物与食品研究所新研制的四种海藻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分别得到四种海藻多糖的微分、积分分子量分布曲线图、分布宽度指数(D)和数量平均、重量平均和Z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青岛潮间带地区的4种海藻: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ey,高潮带)、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中潮带)、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L.)J.Agar-dh,中潮带)和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Suring)De Toni,低潮带)在干出状态下的脱水率及每天干出0、0.5、1、2、4和6h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结果表明:干出状态下缘管浒苔的脱水率最小,因为它具中空管状构造;其余3种海藻的脱水率依次为扁江蓠>孔石莼>叉枝藻,但三者差异不大。与水中对照(0h)相比,高潮带的叉枝藻在不同干出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下降(P<0.05)。中潮带的孔石莼在一定干出时间内促进其生长和光合作用(P<0.05),缘管浒苔则未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潮带的扁江蓠在干出处理下几乎不能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4.
极谱法测定溶解氧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反应快,能满足各种研究课题的特殊要求。这种方法与检压法和Winkler滴定法相比,有其独到之处,所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用它来研究光合作用。最初都沿用经典极谱法的滴汞电极作氧阴极,以后则多采用铂电极。铂电极可分为大面积铂电极和微型铂电极两类,其中又有固定、旋转和振动等类型。按测定指标分,则有浓度测定装置及速率测定装置两大类。在光合作用研究工作中应用最广的是Blinks和Skow创制的、后来又经过Haxo和Blinks改进的大面积铂电极速率测定装置。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种极谱测定装置,以藻类、叶绿休和高等植物叶子为材料,观察光合作用中的各种现象。目前,它已成为研究光合作用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已被广泛采用,而关于装置特性的较详细的报导却甚少。  相似文献   

15.
流沙湾7种海藻栽培比较及其对栽培海区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流沙湾当前不合理的养殖结构,用传统的筏式栽培方法,于2008年10月—2009年8月在流沙湾进行了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全缘马尾藻S.integerrimum、多胞马尾藻S.polyporum、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半叶马尾藻S.hemiphyllum和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e等7种大型经济海藻的栽培,观察了各种野生马尾藻的繁殖周期和栽培物候学,比较了各种栽培藻类与其野生种群的物候,测定了藻类栽培海区和邻近海区的水质。结果表明,长心卡帕藻、亨氏马尾藻、全缘马尾藻、多胞马尾藻、硇洲马尾藻、半叶马尾藻和羊栖菜栽培产量(以鲜重计)分别为6.3、5.2、5.2、3.5、2.5、2.3、0.9kg.m-2;除营养繁殖的长心卡帕藻外,各种藻繁殖期较自然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藻类栽培海区的水质明显优于邻近海区。通过经济价值、栽培产量和生长期的长短等综合比较分析,认为流沙湾等粤西地区可以栽培的经济海藻有长心卡帕藻、全缘马尾藻和硇洲马尾藻。  相似文献   

16.
几种红藻和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纯化出几种海产红藻和一种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这些藻类是3种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橡叶藻(Phycodrys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上述藻类中分离到几种不同的藻胆蛋白。经SDS-PAGE及光谱测定,发现条斑紫菜中的藻红蛋白不同于其它两种红藻。而橡叶藻中存在的两条藻红蛋白也有差异,条斑紫菜和钝顶螺旋藻中的两种别藻蓝蛋白之间也有区别。叶绿素分析表明,钝顶螺旋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高于红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几种食用海藻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抗坏血酸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维生素成分,在生物氧化还原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中,除了人和少数动物外,大多数动物都能自身合成这种维生素。人缺少它就会患坏血病,因而必须每天从外界,特别是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取必需量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值和光照强度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东海原甲藻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30℃,最适温度22~28℃,低于9℃和高于33℃,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2~35,最适盐度28~30;适宜的pH范围较小,为6.0~9.0, 最适pH值范围7.5~8.5,与所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高于9.5,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10.0可致死全部细胞;光饱和点在600 μmol/(m~2·s)附近,在更高光强下没有发生光抑制.测定的对光合作用适宜的条件和最适条件与他人培养试验结果一致,与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现场的生态调查结果吻合.表明通过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的响应,可以掌握藻类生长繁殖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要求以及对这些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了解赤潮藻的生理生态特性是认识赤潮发生机理的基础,本研究结果为认识赤潮发生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机碳浓度增高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石莼(Ulva lactuca)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需求,于1999年6-7月,在提高海水无机碳浓度(8.8mol/L)的条件下,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光温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碳浓度增高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温度有依赖性。增加无机碳浓度,在30℃较高温度下,显著地提高了光饱和光合速率,而在10℃较低温度下,其影响不明显,在温度20-30℃范围内时,无机碳浓度增高使光合速率的温度系数增加,而在温度10-20℃范围内时则没有影响,较高的光温度条件使石莼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盐度对厦门港几种桡足类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黄加祺  郑重 《海洋与湖沼》1986,17(2):161-167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厦门港三种桡足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和特氏歪水蚤Tortanus derjugini)存活率的影响十分显著。在这三种桡足类中,以特氏歪水蚤耐温、盐的能力最强,中华哲水蚤最弱,而后者的雄体比雌体更弱。高温对冬季种群的影响很明显。温度的变化可改变动物的耐盐范围。在接近自然海区温度条件的实验组中,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较大的耐盐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