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南岭锡钨多金属矿区碱长花岗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岭地区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这些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等,少量矿区岩体顶部出现钠长石花岗岩。通过对湖南瑶岗仙钨矿岩体的深入解剖,以及对杮竹园、黄沙坪、锡田、邓阜仙、栗木、梅子窝等矿区花岗岩全面的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钨矿区致矿花岗岩的长石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中绝大部分样品中钠长石An<5,因此确定这些花岗岩均属于碱长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由浆液过渡态流体形成的云英岩包体中的钠长石更加富Na,An<3。碱长花岗岩的成分以及钠长石成分在岩体顶部约1 000 m深度范围内无明显垂向变化。致矿花岗岩体中部分早期花岗岩包体、晚期花岗斑岩,部分花岗岩基以及印支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等,钠(斜)长石An值明显高,很多属更长石、中长石甚至基性长石。这种包含有两种碱性长石的碱长花岗岩由富挥发分的岩浆形成,在岩体顶部附近广泛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锡钨多金属矿富集成矿的主要分异方式。钨锡矿区碱长花岗岩钠长石An值明显低于区域大花岗岩基或不致矿花岗岩,可作为花岗岩的钨锡成矿评价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颐  丘文  王文亮 《福建地质》2014,(3):185-191
万安稀土矿产于华力西-印支期似斑状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细粒花岗岩风化壳中,矿体形态、产状受风化壳和地形控制,呈面型分布。主矿体规模大,成矿物质来源与花岗岩有关,属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3.
辽北-吉西南地区早白垩世富碱质花岗岩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组成,同位素年龄为125 Ma左右,岩石化学以富碱、富硅为特征,具A型花岗岩特点,但铝质偏高,又具过铝质花岗岩的特点,应属于后造山期之PA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为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滨太平洋造山带造山晚期坍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卡房矿床位于个旧矿田东南部,矿区花岗岩为致矿岩体,以往对花岗岩的研究也较多,对花岗岩的定名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或者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等等。通过对卡房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长石为碱性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钠长石的An值均小于等于5。因此最终确定卡房岩体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而这种碱长花岗岩由富挥发分的岩浆形成,液态不混溶作用广泛发育于岩体顶部附近,是锡多金属矿富集成矿的主要分异方式,钠长石的An值可部分作为花岗岩成矿属性的评价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5.
川口花岗岩体位于南岭成矿带北西侧,赋存有大型川口钨矿床.川口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表明,川口花岗岩体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3.1±2.6 Ma,成矿年龄为225.8±1.2 Ma,表明其成岩成矿时代为印支期.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川口花岗岩来源于古元古代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印支期陆内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川口花岗岩与钨矿床在时空上高度吻合,钨矿与花岗岩的Y/Ho比值相近,且两者在Y-Ho图解上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钨矿石中Re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川口花岗岩岩浆经历了高度分离结晶,产生了富挥发分的成矿流体而形成钨矿.作为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的典型实例,川口花岗岩与川口钨矿指示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具备较大的钨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汪相  楼法生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3-2022010013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岩关系的理解。本文将综合分析各种最新资料,对成矿母岩、深部岩浆房和成矿机制开展系统的讨论,从而针对南岭钨矿的成矿模式给出明确的判断:(1)燕山早期呈岩基、岩株状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不是南岭钨矿的成矿母岩,150?160 Ma的年龄值不是钨成矿作用的年龄值;(2)燕山晚期呈岩株、岩瘤、岩脉状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是潜在的钨源载体,但其体积太小,也无法满足成矿母岩要求;(3)当组合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补体花岗岩(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钨矿三者为一体时,一种新颖的成矿模式被构建起来:一个长期存活的深部岩浆房可以分异出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当这种岩浆沿着张性断裂快速侵位时,将发生流体–熔体之间的溶离作用,碱性硅质流体形成含黑钨矿的石英脉,而强硅铝质熔体固结为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4)130?140 Ma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与黑钨矿石英脉是一对同源分体,两者的同步出现充分展示了成矿物质“源–运–储”的完整过程。该认识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与岩浆热液矿床有关的多种地质现象(如“小岩体成大矿”),而且更新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理论,更加重要的是为找矿勘探提供了确切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7.
余海军  李文昌 《岩石学报》2016,32(8):2265-2280
本文首次在格咱岛弧休瓦促Mo-W矿区识别出印支晚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并确定其结晶年龄为200.93±0.65Ma,同时获得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83.57±0.32Ma;即首次在休瓦促Mo-W矿区内厘定出印支晚期和燕山晚期两期花岗岩浆叠加活动,而Mo-W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具有成因关系。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和全碱含量及较低的Fe、Mg、Ca和P含量,呈准铝质-弱过铝质;富集Rb、Th、U、Nb、Z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Ba、Sr、P、Eu,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与拉萨-羌塘板块碰撞相关的陆内伸展环境,主要来自中-基性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为Mo-W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相对于二长花岗岩,印支晚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低的SiO_2、Na_2O+K_2O含量和A/CNK比值,较高的Mg、Ca和P含量;富集Th、U、Rb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具有岛弧岩浆性质的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作用结束后,松潘-甘孜地块和义敦岛弧碰撞后伸展环境,为俯冲期改造后形成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正>前人对邓阜仙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黄卉等,2013)、岩体地球化学(Zhou等,2015;蔡杨等,2011)及与矿化关系(毛景文等,2011)等研究工作,确定其为印支期、燕山期多阶段的复式花岗岩体,均为重熔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体呈岩基产出,主要岩性为似斑状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等;燕山期花岗岩体则呈不规则岩株、岩脉产出,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与细粒白云母花岗岩,新近研究显示印支期岩体的边缘局部也发育岩株和岩枝,两期岩体表现出相似的岩石结构,均发育似斑状、粗粒-细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大型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从深部的中粒花岗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记录了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为查明铌铁矿族矿物成分、结构变化及其与岩浆演化过程的耦合关系,文章对采自不同深度的3种类型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石英斑晶不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族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元素面扫工作。维拉斯托矿床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铁矿,发育渐变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Ta含量增加,且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铌铁矿族矿物边部的铌铁矿、铌锰矿相较于幔部和核部的铌铁矿,其Ta含量具有明显的组分间隔;铌铁矿族矿物Mn/(Fe+Mn)原子比具有多种演化趋势,与分离结晶的矿物相和流体交代作用有关。中粒花岗岩和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结晶于岩浆阶段,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族矿物结晶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其中,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铌铁矿边部Ta含量增加与铁锂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斑状细粒碱长花岗斑岩铌铁矿族矿物边部Ta含量的突变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水硅酸盐液体中Ta溶解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文章对该花岗岩和与其伴生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富铌碱长花岗岩可能是岩浆多期次聚集作用下形成,结晶年龄约为141 Ma,其晚期分异形成的花岗斑岩均形成于132~124 Ma;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折返作用相关的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研究揭示,除海西期和印支期外,燕山晚期也是华北克拉通北缘铌钽成矿的重要时期,燕山晚期的碱性岩和过铝质花岗岩将成为本区稀有金属找矿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源复式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源复式花岗岩体位于粤赣二省交界部位,处在"粤北乐昌-连平钨锡铅锌成矿带"的南东段,主要由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和细粒黑云母钾(二)长花岗岩(补体)组成,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应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U-Pb法,获得前者的成岩年龄为(227.2±4.4)Ma(MSWD=3.4),属于印支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成矿特征分析,认为补体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2.
Mesozoic granitic intrusion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anling region,South China.Yanshanian granit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tungsten deposits.The Xihuashan granite is a typica...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相学研究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红山子岩体的主要侵入期次和侵入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厘定,明确了红山子岩体为复式岩体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红山子复式岩体由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等组成;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粗粒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53. 6±1. 2 Ma,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51. 4±1. 1 Ma,与周边火山盆地赋矿火山岩的年龄一致,属晚侏罗世早期;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31. 5±1. 8 Ma,花岗斑岩年龄为133. 3±1. 4 Ma,与侵入红山子盆地的花岗斑岩的年龄一致,属早白垩世早期。因此,红山子岩体是由燕山期2个相隔20 Ma的不同期次侵入体组成的复式岩体。研究表明,红山子铀矿床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中,暗示复式岩体早白垩世早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找矿部位,并得到了铀矿勘查实践的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张朋  赵岩  寇林林  沙德铭  毕中伟  杨凤超 《地球科学》2019,44(10):3297-3313
为了确定辽东半岛丹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选取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三股流岩体由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后两者成岩年龄分别为137.2±1.2 Ma和123.2±1.3 Ma;丁岐山岩体由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获得中细粒碱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1.1±1.5 Ma;五龙背岩体由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组成,成岩年龄为146.8±0.8 M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股流岩体的花岗闪长岩为钾玄岩系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3个岩体不同岩石类型的A/CNK均小于1.1,为I型花岗岩;岩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Eu负异常;εHf(t)值为-22.40~-9.7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 999~1 915 Ma,揭示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可能是古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五龙背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的构造背景,三股流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激光拉曼法在高-过成熟页岩及煤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光拉曼光谱参数可以反映有机质成熟度信息,但在高-过成熟页岩及煤有机质中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激光拉曼、有机岩石热解和镜质组反射率实验,对南方海相筇竹寺组、龙马溪组页岩及沁水盆地、比德—三塘盆地无烟煤进行了有机质成熟度研究。利用拉曼图谱分峰拟合及前人的公式计算出拉曼计算反射率(RmcRo),并与热解峰温(Tmax)、实测镜质组反射率(Ro)进行相关性拟合。结果表明:页岩及无烟煤拉曼图谱楔形峰带、一级峰带(D峰和G峰)、二级峰带(S2、S3、S4峰)明显,RmcRo与Tmax、Ro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3和0.9614,RmcRo在成熟度评价中与Tmax、Ro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与前人单点测试相比,激光拉曼多点测试可有效揭示页岩有机质成岩时期发生的不均等变化,对非均质性的反映更加准确,可靠性更高;页岩的RmcRo变异系数比煤的更大,表现出更强的有机质非均质性。研究成果可为高-过成熟页岩及煤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满洲里地区印支期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满洲里-西旗地区为一重要的燕山期斑岩-次火山岩脉型浅成低温矿化区,较早期的花岗岩往往作为矿化围岩。关于本区是否存在印支期花岗岩,一直存在疑问。本文就区内四大矿区的早期花岗岩体(原推断为海西晚期或燕山早期)进行了系统的岩矿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两条线性关系甚好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11±21Ma和225.4±7.9Ma,证明该区存在印支期花岗岩。原划分的海西晚期、燕山早期花岗岩相当一部分要解体划为印支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崇阳坪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区内出露有中华山、崇阳坪、瓦屋塘3个岩体,且在岩体内已发现了初具规模的寨溪山、上茶山、牛角界、沙溪等钨矿床,主要矿化形式为浸染状、细脉状白钨矿、黑钨矿化,常见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等,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主要为白钨矿)。区内崇阳坪岩体LAICP-MS锆石U_Pb年龄为(214.2±1.7)Ma,瓦屋塘岩体年龄为(223.1±2.1)Ma,形成于印支期,研究区内的钨矿(化)体均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体接触带上,空间上与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关系密切,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这填补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不能形成独立钨矿的空白。文章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该区找矿取得的进展,主要从以上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分析该区钨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该区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8.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