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京,新沂地震台地电地磁同场观测对地磁干扰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地震台一系列地电地磁同场观测时对地磁干扰的研究试验结果,南京地震台在新地电场地建设和新沂地震台在地电外线路的改造中,都注意使供电线路的“单线段”远离地磁观测室,使地电对地磁的干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和地电同台观测是较为常见的,地电测量时的供电干扰会引起同台地磁观测数据的变化,造成地磁观测精度下降.本文在分析产生地电供电干扰的机理及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噪声辅助的基于极值特征尺度的干扰辨识,对采用线性差值辨识出的干扰区间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填充.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成都、洛阳、徐庄子和蒙城四个磁电同台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电供电对地磁资料的干扰辨识精确度方面和干扰抑制损失上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辨识精确高,抑制损失相对与传统滤波器达到最小程度.在抑制地电供电干扰,提高地磁观测精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磁与地电混合观测台地磁的地电测数干扰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与地电观测仪器经常相距很近。 而地电台每小时加电观测一次, 由于电磁感应, 使得地磁观测资料有间隔为1小时的高频干扰, 使得地震前兆信息或其他地球物理过程产生的异常信息在地磁数据分析中难以分辨。 经过分析这些干扰信息特点, 提出了采用Fourier变换在频率域中将高频干扰进行滤除和采用与典型干扰波形相关的方法去除地电测数干扰, 该文对安徽蒙城地震台的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很多中国大陆地震前兆观测台具有类似的干扰, 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1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已成为全国既有地电手段又有地磁手段台站存在的通病 ,已严重影响这些台站正常记录 ,特别是垂直分量 ,其跳变幅度在 1~ 2 0 n T左右。超过《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环境干扰水平小于 0 .1 n T,地电干扰已超出《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为解决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我们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 ,图 1 蒙城台地电、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试图寻找排除干扰的办法。图 1是我台地电和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图。图 1中 E为地电工作房 ;F为地磁仪器房…  相似文献   

5.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震监测前兆手段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在全国许多站配备了数字地电仪和地磁数字智能仪,对观测数据的采集更科学更迅捷。但由于地电观测供电产生地下电流会带来磁干扰,对地磁观测带来屯很大影响。笔者提出将排除地电观测供电对地磁干扰装置应用在ZD8B地电仪仪器中,从而避免了地电供电对电磁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地电、地磁同台观测中出现的干扰问题,并针对地电观测对地磁场测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和对长直导线产生的磁场模拟计算,得出不同距离(20~120m)的感应磁场强度值,由此判断通电导线对周围地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为2A时,单根导线距地磁场观测点距离应大于150m;导线两侧在相等距离处对地磁总场的干扰并不遵循“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规律,而是一侧增加量大于另一侧减少量。这项实验研究为地磁、地电同台观测及排除干扰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模拟和数字地电、地磁类观测资料。四川地区地电6台站的26测项模拟观测,在汶川8.0级地震前仅出现1项中期异常,异常台站比1/6=0.17;异常测项比为1/26=0.04。对"九五"到"十五"期间四川地区数字化改造或数字地电观测资料,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四川地区6个台的地磁垂直分量整点值的日变形态在震前2天出现波谷分裂的异常现象,由于平时出现此类异常频繁,若用于预测无统计学的显著意义。可见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电和地磁类观测资料结果出现的异常现象比例是极低的。同时对疑似或有争议的异常测项进行分析说明,对汶川8.0级地震前电磁类异常少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波阈值滤波、经验模态分解滤波和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小波阈值滤波3种方法,对磁通门磁力仪观测数据进行去噪,有效去除或抑制郫县地震台地磁数据的地电干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崇明地区地闪及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受地闪引起的电磁场变化的直接作用或对仪器元件的间接作用,地磁、地电、电磁扰动和水位观测干扰比例较高,干扰幅度与地闪距离及形成的电流强度有关。具体干扰形态如下:①对电磁扰动干扰表现为单向突跳和测值的整体抬升;②对地磁测项干扰表现为正负方向的单点突跳;③对大地电场干扰表现为大幅震荡;④对水位观测干扰表现为大幅突跳。  相似文献   

11.
程德利  张裕中 《地震学报》1985,7(4):398-407
本文依据K.Aki的单次回弹散射模式绘制了DD-1短周期地震仪的尾波包络理论量板,制定了尾波包络的综合观测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地壳内介质的平均品质因子Q。观测表明,尾波包络曲线明显地由两个以上的分支组成。由其中一个分支得到的Q值分布与江苏的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GPS监测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重庆市GPS监测网的建设。①由12个GPS观测站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相联的重庆市GPS监测网,构成了一个覆盖全重庆市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准动态的三维地壳运动观测网。②重庆市GPS监测网观测资料,利用GAMIT/GLOBK9.93(Linux)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松弛解处理模式和精密星历,并利用IGS跟踪站进行约束。③GPS观测资料经整体平差后,基线长度中误差小于4mm,基线相对中误差为10^-9量级。  相似文献   

13.
地磁干扰噪声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查1988年3月前后在北京地磁台附近出现的较明显的地磁干扰噪声,我们在苏家坨—卧龙岗一带布设了8个测点,开展了专门的地磁干扰噪声实验观测。结果表明,该地磁干扰噪声主要是来自香山一带的电磁干扰,其次是北京市的地铁干扰。此地磁干扰噪声出现于每天06~h—23~h(北京时),其主要频谱成分在短周期(T=2—4 m)部分。另外本文的观测研究方法对于监测地磁台站(测点)的环境状况,改正受污染的地磁资料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强震动观测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阐述了强震动观测的目的、意义和应用范围;分析了强震动观测与通常地震观测的区别;介绍了强震动观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成都地磁台的仪器配置、误差来源、资料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磁台的观测质量稳定,资料连续可靠。成都地磁台的观测能够正确反映成都地区地磁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腾冲火山地区微震观测(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腾冲火山地区微震观测台网的建立与所取得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地震记录。内容包括观测系统性能、台站布局、地震记录。由观测资料表明腾冲火山地区存在微震活动。讨论了台网需要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次冷锋过境过程的中尺度通量观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Taylor假定 ,通过对铁塔定点观测冷锋过境湍流资料的谱分析 ,分离出其中尺度过程 ,从而计算出其中尺度通量 .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 ,在强背景风场条件下 ,湍流动量输送占据绝对优势 ;当背景风较弱时 ,中尺度动量通量不能被忽视 ,它甚至强于湍流动量通量 .而中尺度感热通量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总的说来 ,冷锋后的中尺度感热通量大大强于湍流感热通量 .对于湍流通量参数化计算的理论分析表明 ,在较长的时间尺度进行湍流通量参数化时 ,有必要考虑因中尺度扰动而产生的修正 .合理的通量计算参数化方案需要全面包含湍流通量、中尺度通量以及中尺度过程对湍流通量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关于计算机在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中的应用,首要的问题是实时地收集前兆数据。本文介绍的数字化前兆实时采集程序是在国产DJS—131计算机的支持下,在实时操作系统XRTOS的控制下,实时响应中断,实时采数;对采得的数据进行多种功能的判别、处理,并按一定格式编排,写入数字磁带,供进一步分析处理用。该程序主要应用于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前兆观测系统中。程序的设计思想及其处理方法可推广到任何其它的实时采集数据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GPS授时技术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观测中,时间基准测量的精度非常重要。我们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设计完成了数字地震记录仪的实时在线授时系统,提高了时间服务精度。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GPS授时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我们研制的数字地震仪中授时系统设计的理论计算和具体的同步算法和程序以及硬件设计框图。  相似文献   

20.
水汞观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升 《地震》1996,16(3):311-317
通过实际工作和实验研究认为:(1)水汞观测室温15-30℃,湿度在80%以上是最佳工作条件。当气温在31℃以上,湿度连续超过80%,则仪器零点漂移大,捕汞管净化困难,标定K值减小。即使在干燥季节,测室温度在12℃以下,可使标定K值变大;(2)实验表明硫酸含汞,有的高,有的低, 启用应作选择。氯化亚锡对汞量测定影响不大,选择杂质少,溶液清亮,释汞能力强的;(3)蒸馏水经常更换也有一定干扰;(4)外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