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依据电测深资料,计算研究安徽省合肥、肥东、蒙城3个地电阻率台站的电性结构特征参数:干扰系数α、γ和异常系数β.讨论不同电性结构、不同极距、不同测线下特征参数的变化速率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参数可以直观反映台址不同极距下的抑制干扰能力和映震能力,并对提升观测效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变化与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18年的观测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台站周边300km以内5级以上地震和100km以内4级以上地震,对地电阻率资料异常变化形态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其异常形态表现为年畸变、年变的消失、U型凹斗。其长期变化趋势为NS、NW向缓慢斜向上变化,EW向有一近12年正弦波形变化。异常与地震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南京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郫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邻区4次M_S 5.0以上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台站、不同测向地电阻率的测值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值大的测道地电阻率年变化较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郫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邻区4次MS 5.0以上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台站、不同测向地电阻率的测值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值大的测道地电阻率年变化较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5.
地震的地电阻率统计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玉林  钱复业 《地震学报》1992,14(3):343-350
自1967年开展地电阻率地震前兆探索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震例和统计预报经验.为了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给出概率预报方法,首先根据统计得到的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公式及其标准偏差,给出所观测的地电阻率趋势异常估计某区在某时段内发生某种震级地震的概率方法,并引出一次预报的自然寿命和多台出现异常可提高报警级别的概念:然后根据异常检测范围与震级的统计公式,给出一组地电组率台网出现异常的情况,圈划未来地震震中区域的新方法;最后给出唐山、澜沧地震对地电统计概率预报(GSP)法的内符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 MS5.1地震发生前,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出现快速下降-折返的变化,变化形态、异常时长符合地电阻率孕震机理变化,但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地表大极距地电阻率孕震过程的变化幅度.因此,文章基于通州台地下电性结构和装置系统,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的探测深度.结果表明,当底层电性变化区域介质电阻率发生某种减小时,通州台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装置系统地电阻率观测值会下降,下降的幅度随着深部介质电阻率变化区域上界面向上的扩展而增大.相比地表观测,井下小极距电阻率观测能更显著地接收到深部电阻率变化信号,对孕震有更强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7.
甘肃地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信息的映震效果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首先叙述了各台台址、观测仪器及台址信度等概况,并使用了甘肃省内的地电台(武都、平凉、兰州、临夏、武威、山丹、四零四,除四零四为区域台外,其余均为省级台站)共7个定点观测台的观测资料。利用这些台的视电阻率观测结果,结合1986年以来在甘肃及邻区发生的12次Ms≥5.0的地震(地震来自甘肃台网地震目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各参数的计算及临震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映震效果,展示其震兆异常图形,给出了每次地震在各观测台所记录的异常信息超始时间及临震特征的分析结果。经对数据的处理与震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异常特征出现到发震时间有一定尺度的结果,为地震中短临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使用高密度电法和电测深法,对内蒙古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场地进行实地测量,获得该场地电性结构特征参数,判定该台地电测区结构属于KH型,并结合钻孔柱状图,获得该台地下介质水平层状电性结构模型,发现地层厚度呈不均匀分布,总体较为连续、完整,可为今后该台地电阻率异常提取、异常识别及观测精度提高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地电阻率法的统计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整理了全国台网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经预处理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影响后,研究了地电阻率变化与地震的对应情况。共提取了43次震例异常。研究了这些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预报地震3要素的统计结果,为地电阻率预报地震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莒县深井电阻率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承德  钟国芬 《地震研究》1998,21(3):277-281
本文以鲁南地区近几年发生的4级以上地震的震例为基础,总结出莒县深井电阻率震前异常特征,给出了由计算机进行异常识别和概率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武威地电台周围150km范围内发生的景泰6.2、门源6.4、天祝西4.7、旦马5.6、雅布赖4.7级地震和共和7.0级地震(△=270km)该台地电阻率(ρs)变化,结果显示:对于前4次地震,该台EW道测值出现10^-1-10^-2量级的ρs短临异常,共和和雅布赖地震前后观测到10^-1量级的ρs短期下降异常。作者研究认为,ρs异常可以是该台EW道探测范围内介质不完整,孕震后期震源力学过  相似文献   

12.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研究》1995,18(2):125-134
本文采用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一些临震预报实验结果与地电实际观测资料。发现在强震与部分中强震前,震中附近的台站,除能预测到有关地震的地电阻率日突变序列的短期异常变化外,在瞬时突变序上还能看到临震前明显的突变现象,还是震前三个月里的最大瞬时突变,从它的出现至发震所需的时间,将随震中距的减少而缩短,且与震级有关,对于强震多集中出现在震前一个月内,中强震为十天内,并有由外围向震中收缩的趋势,其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13.
以临汾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为依据,着重对临猗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这次地震地电阻率前兆异常形态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江宁地电台地电阻率日变形态特征与短临畸变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宁地电台使用ZD-8数字地电仪观测以后,记录到了地电阻率测值每日呈准“一峰一谷”的方波形周期变化。本文描述了日周期变化形态,使用时距平方法研究分析了日变化的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在1991年9月12日江宁小丹阳3.1级地震(Δ=34km)和1992年10月22日射阳4.6级地震(Δ=244km)前,地电阻率日变形态消失,地震10多天后日变又恢复,出现明显的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氡在地下水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及不同形式氡的运移机理和传递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机理,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对其映震效能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比溶解氡能更好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的变化,其映震效能明显高于溶解氡。因此,逸出氡可作为新的映震组分纳入水化台网观测,从而成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邮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差分能量法和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江苏省高邮台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结果表明,高邮台地电阻率观测对附近的中等以上地震和远距离的台湾强震有一定的映震信息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法测地震是当今世界预测地震所用的主要方法之一。40年来国内外对电阻率法测地震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本文主要简述了室内研究,实验方面研究对象从对小块岩石发展到大块岩石,压力环境不断向地层条件贴遗,数值模拟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本文对此简单介绍分析,并对电阻率法测地震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电阻率短临机制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预报研究中,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固然需要,但更有实际意义的应是短临预报的探索。但至今对短临预报问题的解决取得进展甚少。本文根据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发现地电阻率的突变与地下介质的破裂存在着一定联系。统计结果表明,一旦有台站出现突变,未来一个月内将有60%以上可能,在其周围附近发生地震。因此,地电阻率的加减速变化所引起的地电突变是有可能作为震兆予以考虑。这些变化特征,不但在云南地  相似文献   

19.
岩体中地下水的年龄对水化学异常类型有较大影响,地下水年龄也是水-岩反应剧烈程度的一个间接标志,年龄太小,反映地下水在岩体中贮留的时间短,不可能充分反映地壳内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从而可能降低其映震能力;反之,如果贮留时间太长,地下水就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地壳内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年龄适中的地下水中的一些化学组分易于表现出完整的异常形态,而年龄太大或太小的地下水中的化学组分常表现出短临异常,震后效应的持续时间可能与地下水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甘肃宕昌形变台 F S Q 型自记水管倾斜仪1990 ~1998 年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其潮汐响应函数的测量精度达到了观测规范的要求.水文与气象因素对观测资料有明显影响.该台资料对发生在台站附近的4 级左右地震有一定程度的短临异常显示;对发生在较远处的中强地震有趋势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