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北票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工业行业进行划分,建立不同行业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开发区内不同行业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测算,揭示其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北票开发区整体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其中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地集约水平最高,而饮料制造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角度来说.土地集约利用源自对农业土地利用的研究。农业土地利用采用何种集约度,是根据当时土地产品的社会需求、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等要素确定的,同时要考察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受害力),包括士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一般来说.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土地上.土地利用集约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与农用地相比,城市用地通常是高集约用地,而各类用地内部又有集约和粗放利用之分。  相似文献   

3.
<正>节约集约用地是由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利用集约度不高,土地闲置比较突出等基本国情决定的。对节约集约用地中央提出了:"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资源保障","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坚持  相似文献   

4.
工业用地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监管将更为严格;对工业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考评将更为科学,且奖罚分明,这是杭州市政府日前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若干意见》透露出来的信息。这意味着,杭州工业用地掀开了节约集约利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严格按照省市区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要求,通过"控、盘、腾"等措施积极做好节约集约用地文章。一是"控",对选址在电梯产业园内的工业项目,严控新项目的准入关,凡进入园区的工业项目,必须为大好高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村级标准厂房除外),严把项目的竣工复核验收关,工业用地综合复核验收时,严格按照产业投资协议执行,通过控制项目准入和项目的复核验收关,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盘",盘活存量土地,如对原新元泰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28号文件的下发,意味着中央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成为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近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更好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专门对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在参与对长兴县工业用地现状调查的过程中,针对目前长兴县工业用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为该县下一步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余姚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用地需求旺盛,"十三五"期间报批工业用地8449亩,占全部土地报批数的42.6%,供应工矿仓储用地14088亩,占国有建设土地供应总面积的40.38%,有力保障了一大批重大产业平台,推动了余姚智能经济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但该市也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工业企业用地成本增加等问题,亟需研究解决。本文全面分析了余姚市"十三五"期间工业用地利用现状问题,探索了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9—2012年度临沂市9县3区统计年鉴和变更调查中11个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借助MATLAB7.0软件平台,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算出2009—2012年度各县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预测了2013年和2014年度土地利用集约度值,结果表明临沂市平均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正逐步从粗放利用发展到中度集约,兰山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一直为高度集约,集约度居全市之首,罗庄区一直为中度集约,稳中有进。预计到2014年底,大部分县区在中度集约或以上,仅有费县、蒙阴2县为粗放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调查和对2000~2009年十年间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采用的主要信息有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开发区2000~2009年逐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供地方式、用地项目分类、科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资金利用以及典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用地水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数据显示,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地平稳,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产业聚集度高,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即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逐步提高。本区土地利用的潜力主要是通过调整用地结构,引导企业继续增加投入,增加容积率,提高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沈阳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日益显现。同时,建设用地低效粗放扩张,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等现象也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就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潜力、解决土地低效粗放利用的有效途径。特征分析沈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以下特征:分类型来看,沈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用地保障能力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拓展滨海发展空间、提高节约集约水平、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还存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区域规划布局欠科学合理、土地闲置等问题。提出了更新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构建科学用地规划体系、强化土地配置市场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数据、查阅文献、定量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通过分析各项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表明烟台开发区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土地利用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闲置现象仍然存在,仍有较大潜力可挖。从而为烟台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依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思路,多措并举盘活整改,积极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实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采用特尔婓法、AHP分析法、发展趋势估算法、目标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论述了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作为城市工业集中、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成为带动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在其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开发区工业用地问题也日益凸显。该研究基于DEA方法,构建开发区用地效率评价的基本模型,以临沂市4个典型开发区为例,采用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轮数据,对研究区工业用地效率进行测算。评价结果显示,临沂市典型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较低,但工业用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开发区之间工业用地效率有较大差异,不同性质企业间用地效率的差异也较大。通过工业用地效率评价揭示出开发区工业用地与其他生产要素配比失衡、产业格局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用地效率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不足、对低效用地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开发区工业用地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战略———"黄蓝战略"出台后,东营市作为唯一完全纳入两大战略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加快了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步伐。该文对东营市"黄蓝战略"前后的土地利用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东营市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上的经验,对其未来更好地利用土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以潍坊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为其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红岛经济区是青岛市拥湾发展战略中的胶州湾北部新兴城市核心,是近年来和未来一段时间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区扩张的主要区域。基于2003年和2013年的SPOT-5和资源三号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青岛市红岛经济区近10年来的土地开发利用变迁遥感监测,进行了信息提取和2时相监测结果的土地开发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盐田和耕地向工业用地的大面积转化。伴随着工业用地的大面积增加,公路用地的面积也在增加,附带的公路防护林的面积也有了显著的增加,研究区域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籍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简单的地籍管理与查询平台。系统集成了现代电子地图预览、简单的查询与分析以及3D数字威海预览等功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的成图数据,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应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的出台,武汉确立为国家级航运中心地位,五大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四个以武汉为核心,产业发展作为最基础的要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长江中游武汉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监测数据和网络大数据,对两期的武汉特色产业信息进行提取和叠加,利用构建的产业发展适宜性分析模型开展了两期产业适宜性情况以及其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产业发展的适宜性结果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