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1976年唐山地震双断层位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少荣 《测绘学报》1995,24(4):250-258
本文提出顾先验信息的震源参数非线性反演方法,并应用于1976年唐山地震震源参数的反演研究。参加反演计算的大地测量资料中包含了唐山主震和宁河强余震的共同影响,因此在震源参数反演中采用一个双断层模式。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获得的唐山地震双断层模式与相应的地震波反演结果以及地表地质构造考察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断层参数反演的动态惯性因子的粒子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进行地震断层参数反演是大地测量反演的研究热点,也是研究地震发生机制的重点.针对目前在断层参数反演中所用粒子群算法反演精度较低的问题,分析了地震断层参数反演的非线性特点和基本粒子群算法的特征.考虑到基本粒子群算法在处理高度非线性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求解过程中局部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之间会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图》2014,(4):8-9
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长约1300公里,横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和南部,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北部和东部。189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学教授安德鲁·劳森(Andrew Lawson)发现并命名了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断层参数重力反演中密度误差对反演结果影响不确定的问题,该文采用控制变量方法,通过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密度误差对断层几何参数反演造成的影响,实现了定量确定密度误差与反演结果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变化增大,反演误差逐渐增加;反演误差整体上处于10-5 m/s2量级,比采用的重力数据低两个量级,说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密度变化对断层埋深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断层倾角影响较大;当密度变化为-2%~2%时,断层上盘上底面、断层上盘下底面、断层下盘上底面、断层下盘下底面和倾角分别变化-0.5%~0.3%、0.2%~-0.4%、-0.38%~0.4%、0.25%~-0.3%和4%~-5%。当密度变化较小(-2%~2%)时,密度变化与断层参数变化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跨断层多期复测整体平差基础上分析了一期数据对最小二乘结果之影响,探讨了跨断层监测中异常数据发现问题,平差模型可以视为一种模型,其编差除了来自模型假设与实际不符之外,还可能是由于数据中成员的影响不均造成的。文章研究了某组数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如果某组数据影响过大,则包含这组数据与不包含这组数据对所作的统计推断就会出现明显差异,于是造成人们对这个模型的不信任感,跨断层监测数据是断层活动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弹性位错理论和顾及先验信息的断层运动参数反演方法,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断层区域的GPS监测点布设方案及其对断层运动参数反演结果的影响,检验了不同形式的GPS网对于探测断层活动的效果,讨论了GPS观测的点位随机误差和粗差对探测断层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跨断层多期复测整体平差基础上分析了一期数据对最小二乘结果之影响,探讨了跨断层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伍吉仓 《测绘学报》2000,29(4):369-369
本论文旨在研究利用地壳形变数据来研究地壳形变和地震的物理机制。受到板块构造运动的驱使,全球地壳形变最大和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位于板块的边界处。参照地震孕育的过程,地壳形变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震间形变、震前形变、同震形变和震后形变。本论文主要研究震间和同震形变,提出了一种刚体运动加断层位错的板块边界断层运动模型。该模型假定板块间的相对运动长期(数千年到数百万年)不变,其大小可以通过数年的VLBI测量和全球板块运动模型来确定。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在其边界的断层面上受到阻碍,从而引起周围地壳的形变,产生应变和应力累积。当累积的应力超过断层岩石的强度时,就会产生破裂和滑动,即地震。传统的边角测量方法和现代的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如GPS、VLBI等,都可以用来监测地壳形变。利用观测到的形变数据可以反演地震时地下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以便进一步研究地震的物理机制;也可以反演震间形变所对应的断层带上的应变和应力累积速率(通过反演负位错模型参数求得),从而给出活动断层中长期地震预报。所涉及的形变数据反演一般都是非线性反演问题,其解不惟一。为此论文详细讨论了顾及模型参数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反演方法,针对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提出了两种构造先验信息矩阵的方法,经验统计法和物理约束法,较好地克服了反演问题的不惟一性。运用上述刚体运动加位错模型和贝叶  相似文献   

9.
王继华  刘传志 《测绘工程》2005,14(4):46-48,54
提出了一种断层处理新方法--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合成算法,这种方法兼有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较好地解决了含逆断层时煤层底板等高线自动绘制及任意边界的构网问题,使绘出的等值线图误差较小,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力学模式的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少荣 《测绘学报》1994,23(2):90-97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力学模式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首先提出了力学模式下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六种形式,导出了第一,二类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线性最小的二乘解,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妥;最后,结合数值例子,讨论了利用地壳垂直形变数据反演地壳断层错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精度的提高,大地测量反演模型也更加精确细化,对反演算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球体分层位错模型断层参数反演问题,从反演参数的敏感性与相关性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遗传算法在反演中的缺陷,提出了迭代最小二乘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利用模拟数据反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遗传算法的断层参数反演中,断层的深度和滑距往往难以得到良好的结果,主要原因首先是上深度与下深度之间以及深度与滑距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次是深度和滑距的敏感性相对来说也比较低。组合算法在各种倾角的断层上都取得了理想的反演结果,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活断层形变数据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形变数据反演断层运动位错模型参数的贝叶斯方法。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方法,尤其是空间大地测量方法获得的地壳形变数据,可以用来反演活动断层的位错模型参数,并且利用反演得到的结果,确定断层运动的闭锁区。作为应用,给出了运用地表观测站观测到的速度值反演圣安德烈斯断层运动位错模型参数的结果,并且据此预测了沿圣安德烈斯断层未来最可能发生地震的断层分段。  相似文献   

13.
分割结点技术和在断层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亚民 《测绘学报》1998,27(2):125-130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断层参数引入到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分割结点技术。利用分割结点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将断层参数以边界约束的形式引入到有限元的正演解算中。本文首次利用1012个地应力主方向观测数据和中国两期GPS A级网基线观测数据,联合反演了中国及其邻区的三个主要的断层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14.
郑增记 《测绘学报》2022,51(9):1983-1983
地震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大地测量技术能观测地震形变和反演地震断层的错动情况,对于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GNSS技术已广泛用于震源参数的反演工作,但对于发生在海域的地震,由于GNSS站点往往位于陆地一侧,导致对断层的约束 能力有限。卫星重力技术因其全天候、全球覆盖、连续性,以及不受地域地形限制等诸多特点,可弥补海洋一侧常规观测不足。联合GNSS和GRACE两种观测手段反演震源机制,可进一步提高反演海域地震的震源参数。为此,论文基于GRACE和GNSS观测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联合反演了断层参数和地幔黏滞性系数等,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的走滑位移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引入断层倾角信息, 使其反映了走滑断层倾角对地表形变的影响。由于断层倾角的存在使得震间位移曲线的中心是以断层面闭锁-滑动分界在地表的投影为中心, 并且此处形变变化最大; 公式中的倾角项表示拟合的断层倾角, 体现了断层出露地表处与断层闭锁-滑动分界的整体偏移, 其值往往小于近地表倾角测量值。以改进的公式作为断层剖面分析的拟合公式, 应用于汶川地震前后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走滑断裂形变特征的剖面分析研究中, 得到的拟合结果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改进公式比原公式更客观地反映了断层的形变状态, 但由于针对单条断层的剖面拟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拟合结果需结合实际情况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GNSS、InSAR、重力、水准等多种大地测量资料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地壳形变、应变和应力,以及与GIS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系统阐述了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利用各种大地测量数据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区域的位移场,反演计算应变场、应力场、活动断层运动参数以及库仑应力;通过确定活动断层的临界应力值,建立地震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可能发生地震的位置、最大震级、复发时间及其对应的概率;最后借助GIS实现断层区域的地质和构造环境、三维形变数据、应变场、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图的管理与可视化。本文最后讨论了所建系统的具体应用,讨论了汶川地震激发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应力扰动的持续时间和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芦山地震的余震序列分布和地质构造情况,联合GPS同震位移和水准测量数据,采用格网搜索法和方差分量估计(variance covariance component,VCE)方法建立了芦山地震的断层曲面模型。以建立的断层曲面模型为基础进行滑动分布反演,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以明显的逆冲滑动为主,存在左旋趋势,断层的滑动主要发生在4.56~18.25 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动量为0.70 m,在深度12.64 km附近,释放的能量为8.77×1018 N/m(相当于Mw 6.57级)。对曲面模型进行棋盘检验,结果表明其能够较好地分辨出断层深度浅于13 km的凹凸体,其面积最小为8 km×8 km。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凹凸体、障碍体及其震源模式相关概念,综述了地震大地测量确定凹凸体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介质结构分布(高强度异常体)、地震活动性分析和断层滑动特性三个方面探讨凹凸体确定的技术与方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活动断层凹凸体分布的精细确定研究进行了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开展大地测量数据联合反演确定凹凸体分布、联合大地测量与地震、地球物理数据确定凹凸体分布以及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凹凸体分布确定。  相似文献   

19.
在矿井生产中,出现交叉断层的区域往往是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的地方,也是危险高发的区域.对含交叉断层的3维地质建模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其主要思想是分别建立岩层和断层的TIN模型,以断层交线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带约束三角剖分,从而建立起交叉断层模型.这将有利于矿山的工程管理,减少危险的发生,作为后续采矿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矿井生产中,出现交叉断层的区域往往是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的地方,也是危险高发的区域。对含交叉断层的3维地质建模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其主要思想是分别建立岩层和断层的TIN模型,以断层交线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带约束三角剖分,从而建立起交叉断层模型。这将有利于矿山的工程管理,减少危险的发生,作为后续采矿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