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丰硕的古籍中属称地方病为水土病。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就已认识到地方病与所处水土环境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关成果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地方病科学是寓于医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在地方病的发生和预防等方面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并决定着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复杂性。如病因已被查明的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并不完全受介质中氟和碘含量高低的严格控制,而是同时兼受其它宏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营养素的影响,甚至气侯因素也有着一定  相似文献   

2.
南疆地区的主要地方病有地甲病,克汀病,地氟病等,产生上述疾病的病因主要地下水,地表水的碘含量偏低或偏高和水含氟量超标,这些微量元素丰度偏离了人体生存标准,导致人体产生病变所致,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正常发育和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本文提出了首先要改水防治,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地方病区地质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方性砷中毒、氟中毒和大骨节病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主要地方病病种,严重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总结了中国北方主要盆地高砷水、高氟水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和中国大骨节病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进展,并就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地氟病、地甲病等地方病严重影响了当地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4个县区的地氟病、地甲病以及砷中毒病的调查,结合相应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I、F和As三种致病元素在土壤、饮用水和农作物等介质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并开展了地方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的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地氟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饮水碘含量高是导致区内地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砷中毒病尚不明确。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了高碘区取消碘盐供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地下水中的元素地域性分布与地方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瑞江 《吉林地质》1991,10(4):79-84
本文以吉林省地下水中的元素地域性分布规律入手,对吉林省流行的饮水型地方性疾病进行探讨。着重论述吉林省三大地域地下水元素及化学组份背景特征与地方病分布的相关性。同时,结合微地貌等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阐述地下水元素及化学组分特征与地方病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宝梅 《地下水》2010,32(5):38-39
麟游县属地下水贫水区,地下水开采利用难度较大,同时该县也是地方病多发区,人畜饮水主要以开采利用地下水为主。本文对地下水开采利用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山区找水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将土壤和潜水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了研究区土壤酸化及地下水碱化、土地沙化、湿地退化、土地盐渍化等主要水土地质环境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潜水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土壤剖面实测数据为基础,认为土壤环境主要受自然因素的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以地下水监测数据为基础,认为潜水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控制。为研究区水土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丁宗洲 《地学前缘》1996,3(2):233-233
湖北省主要地方病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丁宗洲(地质矿产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2)湖北省的主要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血吸虫病不仅分布广,且危害严重。它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是修复地下水土有机污染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自然衰减的评价中,美国主要是从3个方面的证据来揭示自然衰减的发生:污染物质量减少;表征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通过微生物降解菌研究为生物降解提供直接证据。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获取自然衰减证据的主要方法: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统计法、污染物质量守恒和质量通量分析法、溶质运移的解析模型、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地球化学证据方法、稳定同位素方法和微生物菌群研究等方法。我国在自然衰减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自然衰减修复时间较长、修复效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联合运用强化衰减修复技术和MNA技术成为地下水土治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发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煤炭开发对水土环境影响和破坏基础上,探讨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形成机制,进而对保护水土环境的技术途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质与资源》2011,(4):281-281
3)查明辽河流域区域水体地球化学状况和质量,为水功能整体规划和局部地区水环境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辽宁省存在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氟病、甲状腺肿等地方病,这些地方病的发生与缺硒少碘多氟等水体的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成果显示,辽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状况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浅层地下水普遍存在下辽河平原高铁、锰现象,局部地区氨氮、亚硝酸盐和氟化物超标,1/3以上的地下水存在饮用风险.尤其是,彰武、黑山、康平等地928km^2浅层地下水含氟量超标.该地区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居民常患有不同程度的氟牙、氟骨症等疾病.地表河流水质普遍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尤其是沈阳、鞍山、锦州等重工业城市周边下游河流水体受到污染,而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多目标调查查清了区域水地球化学状况,为区域水功能规划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庆市主城区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庆市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面对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饮水型地方病、土地盐碱化、湖泡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冲洪积平原地带地下水水质劣变机理及过程,开展了不同的水土样品组合的16组淋滤试验,以期揭示不同源水在土柱入渗过程阴阳离子、硬度和TDS的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类型的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淋出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变幅由大到小依次为HCO_3~-、NO_3~-、SO_4~(2-)、Cl~-和F~-,阳离子的变幅则依次为Na~++K~+、Ca~(2+)和Mg~(2+)。淋出液的硬度、TDS和水化学类型均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先期主要受控于源水,尔后则主要受土柱介质的影响。除了以垃圾作为淋滤介质的试验外,其他组合的试验都出现了初期TDS和硬度升高的过程,之后与源水趋于一致,揭示了淋滤中浸泡—水岩相互作用—吸附解析—淋洗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吉林地方病地图集 吉林省是我国地方病分布比较普遍的省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省内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与克汀病,地方性氟病等患者110多万。病区内有1000多万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对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76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氟地方病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两种类型氟病。第一类是水源性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标准而致;病区以水氟含量为特征。另一类主要在南方,饮用水氟含量并未超过标准,是由于燃煤污染了粮食而引起氟病;当然,北方一些煤矿附近以燃煤为主的居民中也发现有这类氟病。据了解,目前已在十二个省(区)市发现此类氟中毒,患者已超过一千万;危害之大,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过去的估计。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西南地区室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内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普  刘华  支兵发 《地下水》2009,31(4):74-75,84
地下水污染问题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于2005年展开实施,简要综述该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污染源调查、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水土测试指标的选取以及采样点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7.
余勤 《地质学刊》1998,22(A12):31-32
回顾了20余年来江苏省在浅层地下水调查评价,城市环境地质,区域性地质环境综合勘察评价,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关系调查研究,配合长江太湖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开展的环境地质勘查研究及其他专题性勘察研究等环境地质工作中的取和的主要成果,并分别就江苏省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冯辉 《城市地质》2015,(2):27-30
北京延庆葡萄产地北侧山区出露大面积花岗岩。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特殊地质条件造成土壤存在明显的高氟异常,全氟、水溶氟含量高,部分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过相关标准,是导致当地居民因饮用地下水而患有氟中毒地方病的主要原因。尽管农作物含氟符合相关标准,但高氟地质环境对农作物的含氟量仍具有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平  王良超  杨东凡 《安徽地质》2007,17(3):198-202
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该省北部,平原西部阜阳市地面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1501mm,采水型地面沉降进一步扩大,推测平原西部地区已发生大范围的地面沉降.淮北平原区饮水型高氟地方病广布,地氟病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0%.其中轻病村17942个,占病村总数79.5%;中度病村4529个,占20.0%;重病村148个,占病村总数0.65%.病区乡人口总数1344.4万人,占淮北平原总人口的66%.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质量不断劣化.本文通过对以上主要水环境问题的论述,提出了平原区今后工作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涉及水土化学作用的研究,以往更多观注水土作用的极限状态—污染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略处在常态即常温、常压、缓变异的水化学环境中的城市区域土体稳定性研究,在这种环境中,影响土体稳定的要素—土体细观结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对诸如宏观现象—地面沉降、土洞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在常态水环境下,土结构的破裂面并不是通过颗粒本身,而是通过颗粒、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粒间连接结。本文从易被忽略的化学作用角度、侧重分析水土作用中的化学作用、通过土细观结构这个桥梁进行水土化学相互作用分析,针对不同pH水环境下土的宏观变形过程进行试验,展示了土体宏观变形特性,试验证实土的细观结构是水土化学作用发生与发展的“平台”和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