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情况 我站从1982年开展MOS预报,1983年正式做为预报依据,1984年5—8月全面试行MOS预报。每天以晚上发布的天气预报参加对比,评定未来24小时预报,评比范围为:本站MOS预报、本站晚上对外发布的预报、省台晚上广播的我区天气预报、市台晚上对县站发布的预报。根据每月天气形势分月建立的MOS方程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省计算机远程网建成,全省各地(市)、县气象局通过此网可以获取省台大量预报产品,这些产品对地(市)、县的预报制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省台天气预报指导中心的作用,使地(市)、县气象局获得省台的预报产品后可以系统、完整、方便、快速的显示、打印出来,我们开发了《陕西省气象台信息指导服务系统》,地(市)、县气象局通过此系统可以快速查看显示省台网上的各种天气预报、火险预报、降水量表、传真图显示。EPP预报,地方数值增强模拟预报等,为地(市)、县局制作天气预报提供了准确的指导信息。1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榆林地区辖十二县(市),过去地区台发布的长期预报都是以点报片,六个县(市)站各月都用本站独立的预报因子,通过六次独立的分析计算其结果代表某片加入到全区预报中来.笔者以为,六站中的某些预报因子相关性很好,只要取其一个,足可代表地区其它县(市),重复分析计算相关性好的因子,浪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加之,榆林地区农业气候区划报告亦得出下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县站直接使用市气象台指导预报,不独立做短期预报的可行性进行一些探讨,为今后县站调整预报业务提供依据。为了说明问题,现以绍兴市局各台站的降水预报及市台(绍兴,下同)与上虞站的温度、暴雨、寒潮预报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茂璞  王延贵 《气象》2000,26(9):57-57
引 言预报质量的高低是台站预报水平的客观评价 ,各级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预报质量 ,并进行各种汇总和统计 ,对台站实施质量考核提供依据。利用县、市计算机及网络 ,由市局业务科对县局、市台预报质量进行网络化管理 ,实现了预报评分管理的自动化。1 预报评分1 .1 基本工作原理根据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关于短期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的规定 ,采用数据库工作原理 ,将各种评分要素和表设计成数据库文件 ,利用对数据库的操作 ,实现预报质量的计算和汇总。本文将预报项目分为降水 (降雨和降雪 )、大风、灾害 (暴雨和暴雪 )、气温 (极端最高和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市台分县指导预报、县站独立预报及县站临近订正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目前县站预报业务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指出:县级台站制作天气预报应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天气实况、经验指标等优势,重点做好临近订正预报,切实提高县站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建设向县级气象局的延伸,特别是1999年以来陕西省PCVSAT单收站系统、X.25分组网、ADSL等在县局的推广和普遍安装,目前县级气象局已经能够接收到大量的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气象信息作用是县气象局面对的现实问题。1 发挥单收站信息资源优势的必要性为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是县局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理解县局在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制中的分工,减少重复劳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资源和网络优势,做好指导预报、分县(片)预报等产品的解释应用;总结县站天…  相似文献   

8.
分宜县局调用气象资料的流程是:首先由新余市台从省局将资料下载,然后拷贝到本地服务器上,再由县局从市台服务器上调用。为了供县局联网之用,市局除了提供一台服务器外,还要一台路由器,这样微机资源浪费很大,而且,受NOVELL网络的限制,通过COM口的通讯速率只有2400bps,如果要达到9600bps以上速率,必须增加一块广域网卡,这种投资对于只有一二个县站的市局是很不划算的。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对原有网络系统进行了改造,在新余市台和分宜县局之间建立了点对点通讯网络。现行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由新余市台从省局网络中心将资料…  相似文献   

9.
汪克付 《气象》1994,20(3):47-49
简要介绍了一个与STYS接口的省-市-县配套的市级暴雨综合物理诊断预报自动化系统,即市台根据省台的指导预报信息,启动市台预报系统作出响应,再结合县站单站预报指标,综合判断作出全区预报。  相似文献   

10.
Micaps以其处理资料功能强、信息吞吐量大、界面友好等特征为转换预报流程,实现无纸会商以及进一步提高预报质量创造了充实的环境,从而深受地(市)级以上气象台预报人员的广泛青睐。目前,我省大部分县局已拥有586以上机型的微机,并且业已开通了与地(市)局的分组数据交换网或拨号异步通信系统,这为县局运行Micaps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运行Micaps无疑成为我们进行二次开发的重要一环。1 总体思路本着最大信息传输量、最低通信费用、实时、简化操作的原则,并结合县局的具体要求,地(市)台…  相似文献   

11.
我局从1985年起发布指导预报.几年来,指导预报从中长期发展到短期、短时,从公众发展到专业,从天气发展到农气,形成一个包括长、中、短、短时、专业和农气在内的、完整的指导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通过指导预报,推动了台站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目前,台站分工明确:市台承担研制和发布指导预报任务;县站以转发指导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汛期国家精细化温度指导预报在河南区域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国家气象中心2008年6-8月下发的精细化温度指导预报在河南区域的绝对平均误差和分级预报准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24-96 h预报效果好于120-168 h;各月最低温度的预报效果均好于最高温度;7、8月份最高、最低温度预报效果好于6月;平原的预报效果好于山区.与河南省气象台温度指导预报结果对比发现:最高气温预报评分普遍比省台低6~13分.最低气温预报评分6月份的0-24 h和24-48 h比省台低2~3分,48-72 h比省台高2分以上;7月份预报评分均比省台高6分以上;8月份预报评分比省台低6分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一、研制的思路: 根据解释预报的要求,县站解释预报方法只是对上级台的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因此此方法只对市台预报武功有≥5毫米降水解释、消空和进行≥10毫米降水的订正。二、资料的选取和因子的筛选根据市台的分片预报,武功单独为一片,故选取本站1976年至1985年十年资料,由于此方法是进行≥10毫米的降水解释预报,而且是对市台≥5毫米降水进行解释和订正,所以选取的资料是≥5毫米降水,个例为59个,在59个个例中≥10毫米降水样本为34个。因子的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两种县局预报质量评定办法的对比及预报业务发展的需求,总结分析了现行预报质量评定办法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性,提出改进建议,为业务体制改革后县局预报质量评定办法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庆阳地区气象台的预报改革,主要是调整县站预报任务,集中预报技术力量。由地区台按天气气候分片选择代表站,统一制作和发布预报;县站针对当地生产情况进行服务,提高了预期服务效果。但是,经过几年实践表明,这一步改革仍然满足不了工农业生产对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因此,庆阳台从1987年冬天开始,酝酿进一步深化预报改革,主要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1996年~1998年春季 (3 -5月 )的日本降水数值预报产品资料 ,对吉林省分县降水预报能力从有无降水、降水量级、客观预报与综合预报水平对比等方面进行检验分析 ,其分析结果可供预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地(市)级气象台利用省台预报制作当地的天气预报,是预报业务体制改革中,三级台站相互配套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陕西盛夏大降水概率预报方法》所提供的预报信息,经对比、试验,提出了一种比较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大降水预报接口.从历史拟合及试用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可作为本市大降水过程定性预报的一种实用方法.一、概率预报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ECMWF格点预报产品和14年历史实况资料,在预报日前后10天左右找相似,采VB 5.0编程,制作周口分县24 h天气预报.经试验,预报准确率为68.6%.用VC++4.0和VB 5.0编程,制作周口分县24 h天气预报。经试验,预报准确率为68.6%。  相似文献   

19.
针对预报业务改革后县站的实际资料条件和具有的优势,通过地(市)台选用日本传真降水数值预报作预报因子,区(县)站选用本站温、压、湿要素作为预报因子,两者相结合制作分片客观定量降水预报的方法,为区(县)站根据市台指导预报和本站要素制作本地降水客观定量预报,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象部门事业结构调整和业务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与80年代以前相比,县局预报业务体制、运作方式、可获取的信息量等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显著变化.县局怎样进一步适应预报业务体制改革新形势?怎样发挥计算机终端在预报业务使用中的效能?从而在上级台的预报指导下提高预报业务水平,增强预报服务能力是摆在县局和业务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1 现状与问题几年来,新预报业务体制的试行,减少了各级台站长期以来的重复劳动,给台站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活力,预报业务质量基本是稳定的.近一、二年来,县级计算机终端的建立并投入业务使用,预报、情报信息量之大,传递速度之快,是传统的通讯手段无法比拟的,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时效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