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昆明的太阳天文有较长的历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40年代,当时的国立天文研究所在凤凰山上曾用海尔分光镜进行过太阳单色光目视观测,也作过太阳黑子观测。还从昆明派出过远征队到甘肃临洮观测日全食。总的来说,由于战乱等原因,这个阶段没有取得很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宇宙信息     
《天文爱好者》2009,(1):18-21
紫金山天文台在空间高能电子观测领域获重大突破;中法“起源”天文联合实验室成立;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喜迎50华诞;天空闪烁“黄润乾”星;发现存在地外生命的新证据等。  相似文献   

4.
下表所载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6年全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望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望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号数一栏中相当地以 N 号和 T 号表明.表中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有时观测日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文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观测和自主观测逐渐成为天文观测的主流趋势,自动调焦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动调焦器是天文望远镜不可或缺的附属设备,是实现自动调焦的关键设备.为实现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10英寸米德望远镜的自动调焦,自行研发了一套天文电动调焦器,设计相关控制电路,制定串口通信协议,并编写了一套开源天文公共对象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天文角度对亚毫米波天文观测和技术的目前进展作简要述评,介绍亚毫米波段大气的吸收与发射,观测站址情况,仪器现状和发展计划,地面、飞机、气球和空间观测,以及天文研究课题等,说明亚毫米波天文的重大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对天文观测具有重要影响,云量是衡量天文台址质量的重要指标.位于姚安天文观测站的红外云量仪,用于获取实时的全天高空间分辨率云图.结合空间碎片的实际观测,严格按照天文夜对累积1yr(2015-08-01—2016-07-31)的夜间云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姚安站的年平均夜间云量为4.42成,年天文可用夜为236个,其中测光夜98个,半测光夜44个,光谱夜94个.云量具有明显的两季特征:5月至10月间为雨季,云量显著增多,其中7月份观测条件最差;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云量较少,每月的天文可用夜均在23个以上,其中1月份的测光夜最多,3月份的天文可用夜最多.结合云层对天文观测的威胁程度,统计不同云量的总时间和每月的云量分布情况,评估观测站的气象条件,为合理安排观测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FAST的天文观测要求,对其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开发。首先介绍了FAST天文观测的原理,对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而后提出了馈源天文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针对其轨迹要求给出了控制方法,对天文观测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现场实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算法与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徐槐 《天文爱好者》2011,(12):67-69
开放在京城的校园天文科普奇葩之二 我所认识的徐槐老师,肯吃苦,泼辣干练。无论是酷暑寒冬,无论是学校的常规观测还是野外观测训练。做为北京57中的天文辅导老师,她带领着学生们进行天文观测,义无反顾。颇有些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从一个对天文望远镜望而生畏的地理老师成长为学校天文活动指导教师;把学校的天文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学生们取得多项天文赛事的优异成绩,徐老师谦虚的说,这些都得益于这个学校对天文活动的不懈支持。把最大的时间和空间,把天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来坚守。这使她和孩子们更加仰望天空,梦随心飞!  相似文献   

10.
天文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要求天文望远镜的改进.最初主要依靠肉眼来进行天文观测,所以当时望远镜的光学性能要求是根据眼睛来提出的.当照相方法在天文上得到应用以后,望远镜的设计制造就从照相的要求上去考虑了.现在光电技术已开始愈来愈多地在天文上应用了,这又对望远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主要是用来作照相观测(包括直接照相和光谱照相);光电观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学生天文教育实际,设计了一套远程望远镜系统安装于新疆阿克苏市,能够用作天文教学中的准专业观测和业余天文观测及摄影.系统提供了实时操作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自动化功能,通过新设计的TABLET语言,能够以批处理方式执行观测任务.在安装调试时,利用此系统测量了系统所在地阿克苏三中的白光和Sloan g'r'i'通道下的天光背景.另外提供了一次自动化测光观测实践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组队赴泰国观测日全食日全食是罕见的天文观象,有机会目睹这一现象的发生,无论从天文观测的角度还是进行科普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直接参与天文科技项目,使他们了解自然认识宇宙掌握更多的天文知识与技能是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天文软件种类繁多,内容几乎涉及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天文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Skymap、Starry Night、RegiStar等各种天文软件的普及,天文爱好者在实际观测中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天文软件进行辅助观测,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天文爱好者的各种实际观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掩星观测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掩星软件OCCULT(或其它掩星辅助类软件,以后会逐步介绍)进行辅助观测。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基于FPGA的射电天文接收中解析信号处理下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探讨了使系统获得灵活选取观测频点特性的方案,以及灵活变频系统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1998年,科学家们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研究,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揭示了暗能量的存在.该发现使得宇宙学成为当今物理学的研究热点.宇宙学是一门高度依赖于观测事实的学科,利用各类天文观测数据来限制不同的宇宙学理论模型是现代宇宙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不同的天文观测来限制宇宙学.这些天文观测包括Ia型超新星、超亮的Ic型超新星、伽玛射线暴、强引力透镜、星系团的角直径距离以及星系年龄.本文第1章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6.
时间服务的目的在于确定并且发布准确的时刻.在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体系中,准确的时刻是由天文测时来决定的.因此,作时间工作的台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就是根据天文测时来决定天文钟的改正值.天文钟的钟面时加上这些改正值以后就给出准确时刻;再从无线电时号的钟面时求出这些时号与准确时刻之差,就得到时号的改正数.天文测时除了受观测仪器本身的精确度所限而带有一定的误差之外,还受着观测环  相似文献   

17.
天行健爱好者自强不息———难忘的1997年群众天文观测活动对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1997年是难忘的一年,首先从国家大事来说,在这一年,香港顺利地回到祖国怀抱;从业余天象观测来说,人们成功地观测了本世纪末期在祖国大陆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目睹了明亮的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代巡天观测、时域观测等天文项目的推进,当前的天文数据量越来越大。面对天文领域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集和大数据流,需要一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天文数据库以及在其基础上提供的数据服务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更加专业的针对天文领域的数据发现、数据挖掘、数据交互等工作正在逐步标准化。基于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的新型天文数据服务正深入天文用户的日常科研生活中。首先简单回顾了天文数据库的历史,然后通过对几个典型天文数据库的举例分析,从天文数据库的类型、提供的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天文数据库的特点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天文数据库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由北京天文台召集的天文地震工作协调会,于1986年5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我国各天文台、天仪厂及国家地震局、局分析预报中心的负责同志和科研人员.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组织力量更深入地开展天文经纬度观测异常与强震关系的研究工作.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和讨论了有关学术报告,肯定了天文经纬度观测异常研究的意义与发展前景,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了保持和加强现有经典时纬仪器观测,在北京天文台成立天文经纬度观测资料分析中心,及将来在可能发震地区建立试验观测站等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天文信号十分微弱,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看成是噪声功率的微小增加,需要长的积分时间才能从噪声中显现,因此在进行射电天文数据采集时对采集系统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针对射电天文数据的特点,从噪声特性、频率特性和同步特性3方面给出了系统性能的衡量指标,围绕这些指标,分别研究了其测试方法,最后以某个实际射电天文数据采集系统为测试平台,进行了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有效性和指标测试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