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省地域面积最大的淳安县。有四百多名的村级国土协管员分布在442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常年工作生活在农村,活跃在田头地角,上门入户宣传国土政策,公正公平调解土地纠纷,义不容辞保护基本农田,责无傍待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不但充当了国土部门的千里眼、顺风耳。而且成了保护国土资源的一支生力军。在全县425个行政村,公开选拔聘用村级国土协管员,  相似文献   

2.
韦寿增在国土资源基层岗位不怕艰苦,清正廉洁,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其事迹感人至深,其精神在当今时代具有标杆意义,励人至上。在"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本刊特推出人物专访,目的是追忆他的同时,传播其精神。  相似文献   

3.
4.0%NaCl水溶液临界区域内白钨矿溶解度实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庆杰  韩东昱  王玉荣 《岩石学报》2006,22(12):3052-3058
溶解度的临界异常现象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基础,目前在食品、化工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地质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地质流体临界区域内金属矿物溶解度的变化行为尚需实验查明。本文在34MPa 恒压、250℃~470℃条件下和420℃恒温、压力为20~50MP 条件下分别在快速淬火高压釜中实验测定了化学试剂白钨矿在4.0%NaCl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4.0%NaCl 水溶液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约为411℃和31.4MPa。在34MPa 恒压条件下,白钨矿的溶解度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但在体系临界温度附近突然出现极大值现象。在34MPa 恒压和温度在250℃~400℃区间内白钨矿与 WO_3在4.0%NaCl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单位为 mmol/L)基本相同,这表明溶解态钨在热液流体中的存在形式可能相同。在420℃恒温条件下,白钨矿的溶解度随体系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体系临界压力附近可能出现涨落现象,有待进一步实验查证。在4.0%NaCl 水溶液临界区域内,白钨矿的溶解度对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反应敏感,表明白钨矿的溶解度在热液流体临界区域内具有临界异常现象。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发现,白钨矿、石英、WO_3、MoO_3等物质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变化行为基本相似,即溶解度随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临界区域内出现临界异常现象。矿物溶解度的临界异常现象对揭示热液型钨矿床成矿物质的萃取、迁移和沉淀富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分析和Zeta电位测试,研究阿拉伯胶在黄铜矿与滑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定的pH范围内,黄铜矿及滑石在丁基黄药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可浮性,难以实现浮选分离。阿拉伯胶在黄铜矿及滑石表面发生了吸附,但在滑石表面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在黄铜矿表面,对滑石表面电位的影响也比对黄铜矿电位的影响大。阿拉伯胶对黄铜矿及滑石均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在pH为5~7的区间内,阿拉伯胶对黄铜矿的抑制作用较弱,对滑石的抑制作用较强。在混合矿分选中使用阿拉伯胶作抑制剂,在混合矿中铜质量分数为15.21%时,可以获得铜质量分数为29.36%,铜回收率81.82%的精矿。  相似文献   

5.
阅读提示: 北方的供暖季,雾霾频频造访。于是,地热这一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关注。实际上,在天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技术上先后攻破了基岩和孔隙型热储回灌两大世界难题,形成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6.
1987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馆恐龙发掘队在晋宁县夕阳彝族乡下禄丰组地层中,发掘出了一具属于古脚类的云南龙化石,当地村民纷纷前来围观。有村民告诉发掘队,这种骨头化石在木杵榔村青龙山也有,在村民指引下,果然在一小冲沟里发现了恐龙骨架化石,经几天挖掘,揭露出两具纠缠在一起的恐龙化石:一条兽足类恐龙正咬住一条古脚类恐龙的尾巴。其兽足类恐龙属双嵴龙。虽然双嵴龙化石早在1942年就在美国的亚利桑纳州下侏罗统地层中已有出土,但在亚洲则是首次发现。分类:蜥臀目(Saurischia),兽脚亚目(Theropoda),腔骨龙超科(Ceolophysoidae)。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冰 《河南地质》2008,(2):24-25
从第39位到第15位,2007年,在河南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排名比2006年一次提升了24个位次,实现了——2006年,河南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国土资源系统在45个政府部门中排在第39位。时过一年,在2007年度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国土资源部门在45个政府部门中综合排名第15位,较上年提升了24个位次。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实现了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十三届大会,这是INQUA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会。这样的会议能在中国召开,也是李四光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宿愿。记得我们在1961年参加华沙Ⅵ届INQUA大会前,李先生对我们说:“这样的会议将来总会有一天在中国召开”。但是,当时我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其他方面也不具备组织这类会议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1961-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7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生态功能区的严寒和寒冷日数在突变前呈减少趋势、在突变后呈增加趋势,表明突变后冬季冷天日数并没有明显减少趋势;炎热和温暖日数在突变后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而暖天日数突变前后变化较为平缓。综合来看,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温突变后高温日数增加要显著多于低温日数增加。过渡期日数变化趋势特征表明,严寒炎热过渡期、寒冷温暖过渡期和冷暖过渡期在突变后明显变短,生态功能区冷暖急转现象尤为明显。在历年尺度上,冷暖过渡期日数变化随着温度范围的扩大而减少幅度在加大。  相似文献   

10.
包气带中温度变化对水分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高180cm、宽50cm的砂槽中,做了温度对水分运移影响的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包气带一定深度以下,孔隙相对封闭,孔隙内液态水与气态水处于动态平衡,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条件下,砂柱内温度场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孔隙系统内的水分发生蒸发或凝结。当包气带内温度场发生变化时,气态水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向最低温度界面运移,蒸发或是凝结取决于最低温度界面的性质。在不发生聚集的开放性界面上出现蒸散,消耗包气带内水分。在聚集性封闭界面上则出现凝结,使包气带内水分增加。在温度场控制下,包气带中气态水凝结或蒸发是水分运移的另一重要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分的分布状态,尤其在温差巨大的地区,这种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宫正 《山东地质》2010,(4):45-45
埃克森美孚已在德国开钻,康菲石油公司在波兰的大片土地上开始勘探,奥地利的OMV公司在测试维也纳附近的地质结构,壳牌公司把目标锁定在瑞典……目前,全球至少有40家公司在欧洲寻找页岩气,但是,欧洲页岩气可谓前途未h。  相似文献   

12.
硝基苯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确定了影响硝基苯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并采用解析解方法计算出各因素的影响水平。研究表明,硝基苯在淤泥介质中的吸附能力大于砂砾介质,其在淤泥介质中的阻滞系数为2.22,在砂砾介质中的阻滞系数为1.74。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出,硝基苯在淤泥介质中的自然衰减总速率常数为0.063 5/h,在砂砾介质中的自然衰减总速率常数为0.0059/h。而且,不论是在淤泥介质还是在砂砾介质中,生物降解作用均是硝基苯迁移转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水平占硝基苯自然衰减能力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郑义 《河南地质》2008,(1):40-40
案件原由1991年,某村王某所在村村民委员会为其划定宅基地一处,同年县政府为王某颁发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在王某建房基后,村委会通知其停止了建设。1992年,王某所在乡政府给其新批宅基地一处,王某在该处宅基地上建成房屋居住至今,但未领取该处宅基地土地使用证。2002年,王某在取得土地证后,又在原建房基地上建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勘察,调查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在分析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欠稳定,在暴雨和地震条件下不稳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设置抗滑桩、截水沟和拦渣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大兴安岭位于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之间,其北段在北满和内蒙呼纳盟地区,作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在中长铁路西段,山地宽度约达200—250公里。构成山体的岩石,绝大部分为火成侵入岩和喷出岩,岩性坚挺,构造纷杂。在起伏上,山地并不崎岖尖削,这是因和整个地面发育历史有关。大致言,山区在第三纪早期和中叶,曾  相似文献   

16.
徐燕 《地下水》2008,30(1):115-118
介绍了用水质评价方法对博斯腾湖低水位运行中水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博斯腾湖低水位运行时水质超标,但是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治理下,水质状况在1996年得到了改善。有限的博斯腾湖水资源必须在保护水质的原则下进行,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下合理利用,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相似文献   

17.
春(组诗)     
春 轻轻地来到了 雪花,在静静地飘, 落向田野,落向庭院, 落向塘边那轻垂的柳条。 在远处, 一株腊梅在欢笑。  相似文献   

18.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及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刺萼龙葵( Solanum rostratum )为茄科茄属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原产于北美。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俄罗斯和我国被列为境内限制传播的检疫杂草。该植物于1981 进入我国辽宁,继而在北京出现,如今首次在乌鲁木齐被发现,说明它的潜在入侵区包括干旱区。文章阐述了刺萼龙葵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化学成分及功效、危害、进化生物学、在中国入侵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提出了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旨在为防止其在干旱区传播蔓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方俊 《地质论评》1940,5(Z1):115-116
徐家■天文台雁月飛神父於民國二十二年七月在唐山礦區測量重力兩點,一在西山礦務局内,测點拔海爲三十九公尺。一在第十層礦洞内,拔海爲海平面下五百四十公尺,兩點相差逹五百七十九公尺。所用饑器爲荷雁兩氏彈性擺,精確度約在5mgal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地质过程中,氯可以影响很多元素的性质。本文利用前人的实验数据,模拟计算不同压力和初始含水量等条件下,氯在岩浆和共存富水流体相中浓度随岩浆结晶分异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岩浆演化之初,氯在各种压力下都基本留在岩浆中,表现出高度不相容元素的特点。对于结晶分异晚期的岩浆体系,氯的行为受压力的影响较大。在低压下,氯在岩浆/富水流体之间的分配系数较高,水是否达到饱和对氯在岩浆中的含量变化影响不大。随着压力的升高,该系数迅速降低。在中等压力下,岩浆中水含量一旦达到饱和,大量的氯进入流体相,形成高盐度的流体,氯在岩浆中的含量即迅速降低。随着岩浆分异的进行,共存的流体中的氯含量也随之降低。在更高的压力下,水无法达到饱和,氯始终表现为高度不相容的特点。氯的上述性质可以很好地解释它在很多结晶分异程度较低的火山岩玻璃(如MORB和OIB)中表现为高度不相容的特点,也可以帮助理解氯在侵入岩和喷出岩中性质的差别,以及“花岗岩大岩体不成矿,小岩体成大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