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山旺盆地山旺组大型野外露头剖面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重力滑动构造.这种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为原地系统、滑动层,滑动系统三部分.在滑动系统中又可以依部位的不同次划分为平行滑动段、对称挤压段、柔性蠕动段和褶皱推覆段等四段.在滑动系统的微观特征上.,表现出典型的柔流褶皱现象.山旺组重力滑动构造和沉积滑塌构造主要区别在于变形发生时间.山旺组重力滑动作用的形成可能与基底差异抬升有关.陆相盆地内部中央隆起带的形成与陡坡带差异升降而造成的重力滑动构造有关.因此,重力滑动构造的发现对理解陆相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滑动构造是指地质体沿一个斜坡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构造而言,也就是马杏垣教授所说的重力滑动构造。即在重力影响下的岩石变形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3.
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的尼日尔三角洲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自非洲大陆向南大西洋方向,该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冲断带;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形成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三角洲沉积的时代为始新世—第四纪,地层剖面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都是穿时的,向大洋方向变新。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以及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重力滑动构造起始于约12 Ma,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的火山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底辟成因的断层。泥柱和泥墙是研究区的两种类型的泥构造。泥柱代表主动泥底辟;泥墙是撕裂断层控制下被动泥底辟的结果。研究区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断裂活动起始于中新世中期,随后,在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一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每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都伴随有泥底辟。中新世中期有一次泥底辟,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两次泥底辟。  相似文献   

5.
重力滑动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力构造指的是在重力影响下的岩石变形过程及其结果(马杏垣等,1981)。从物理学的原理来看,由于重力势(gravity potential)的降低所产生的构造变形总特征,统称为重力构造。重力作为一种体力是无所不在的,因之,重力构造的分布也是极为广泛的。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上都有表现。其中,地壳上部层次的重力滑动构造——岩体或岩体构造在重力作用影响下的向下坡滑动所形成的构造变动,分布最为广泛,是最常见又最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重力构造类型。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就是这种构造型式。当然,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也多少会涉及一些较深层次的重力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波阳县侯岗、莲山地区的1∶5万区调及有关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构造属于一个新生代早期发生的重力滑动系统。文中着重描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进先 《江西地质》1995,9(1):16-20
通过波阳县侯岗,莲山地区的1:5万区调及有关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构造属于一个新生代早期发生的重力滑动系统。文中着重描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8.
重力构造作用分为侧向运动和垂向运动两大类。以渤海湾盆地及准噶尔盆地中的构造为实例,介绍了重力侧向滑动的六种构造样式,包括滑动断阶、逆牵引背斜、地层补偿堑背斜、滑落背斜、滑覆构造(逆同生断层)、推滑覆构造等。对其形成背景和形成机制逐一进行了分析,指明了这些构造的含油气潜力。这六种构造样式均可形成有利的油气圈闭,在勘探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指出冀中坳陷马西逆同生断层不属于反转构造,而是由重力作用所产生的滑动推挤所致,为一典型的滑覆构造。  相似文献   

9.
泰山周围下古生界与泰山群不整合面上滑动构造的发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吕朋菊  张明利 《地质论评》1990,36(5):473-478,T001
近年来,笔者在泰山周围下古生界沉积盖层与太古宙结晶基底的角度不整合面上发现许多滑动构造现象,特征十分明显,属于一种不整合面上重力滑动构造类型。这一发现对我们今后在鲁西开展滑动构造研究,进一步认识鲁西总体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它们的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们所称的滑动构造,在各时期各类地层中颇为常见。滑动大多数是指重力滑动,有的甚至认为是水下重力滑动。它是发育在地下深处的一条倾角很小的主干正断层,向地表浅处伴生一群勺状分支。依照张文佑先生对断裂体系的分析,这类构造属于由基底断裂活动时挤压而成的表层构造。根据它的形成机理,笔者认为应称之为挤压平错构造。   相似文献   

11.
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断裂构造特征的总结分析,将该区的断裂构造划分为缓倾角滑脱构造、中等角度逆冲断层,高角度张性断层和高角度平移剪切断层四种类型,其中以缓倾角滑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对煤层产生强烈的挤压、剪切、推滑作用,是造成该区测水煤系地层和煤层大面积重复或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研究这些断裂(特别是滑脱构造)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对煤田勘探及煤矿生产均具有熏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据钻探资料分析,宣东二号煤矿发育有以F2为主滑脱面的滑覆型滑脱构造,滑脱面主要发育在下花园组煤系中,上覆系统包括Ⅲ3煤层及其以上地层,而Ⅳ1煤层及其以下地层则构成下伏系统。区内滑脱构造属于鸡鸣山—黄羊山推覆构造伴生的次一级构造,它的发育使部分压应力得到释放,从而使煤层避免了类似下花园附近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发育于Ⅲ3等煤层内部的滑脱构造,导致了煤变质程度的提高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涟邵煤田北段西部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并存,前者表现为逆冲叠瓦扇,其主干断层向下收敛于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总体沿加里东不整合面向西逆冲推覆,后者则表现为滑片型,总体向东滑动。滑脱构造对煤层结构和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煤层原生结构遭受破坏形成各种构造煤,并导致煤层厚度重新分配,形成NE—NNE向展布的厚、薄煤带。  相似文献   

14.
白沙地区位于龙永煤田的北部,区内地质条件复杂,东部大面积出露白垩系上统沙县组,西部出露二叠系中统童子岩组,北部出露奥陶系中上统罗峰溪组及泥盆系上统天瓦栋组。童子岩组含煤岩系含可采煤层5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大部分隐伏于深部。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推覆构造发育,主要有印支期的滑脱断层,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断层,推覆构造控制煤系的赋存厚度与形态。应用"红层下"与"老地层推覆体下"找煤理论,认为东部"红层"下、北部"老地层"下具有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15.
华北晚古生代成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存在活动体系成煤环境和废弃体系成煤环境。前者的海相成煤环境主要为泻湖泥炭坪,陆相成煤环境以三角洲平原沼泽意义最大。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海相为主的成煤环境逐渐被陆相为主的成煤环境所取代,由盆缘到盆内成煤环境总体呈环带状展布。成煤环境差异性影响了成煤特点,这些成煤特点成为识别海、陆相煤层的显著相标志。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成煤模式的多样性,以陆表海滨岸成煤模式、废弃碎屑体系成煤模式和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中北带的阳泉,井陉煤田含煤岩系的岩相类型、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提出,阳泉、井陉一带石炭纪中、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沉积的古地理类型均属滨海平原型,北部边缘的阴山古陆为聚煤区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区,同时,五台、太行、吕梁隆起区也可提供部分陆源碎屑沉积物。  相似文献   

17.
王伟华 《地质科学》1989,3(4):338-347
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中北带的阳泉,井陉煤田含煤岩系的岩相类型、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提出,阳泉、井陉一带石炭纪中、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沉积的古地理类型均属滨海平原型,北部边缘的阴山古陆为聚煤区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区,同时,五台、太行、吕梁隆起区也可提供部分陆源碎屑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安徽二叠纪龙潭组煤中潜在毒害元素分布的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二叠纪龙潭组煤层中S、Fe、As、CA、Se、Hg、Ti和Zn等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这些潜在毒害元素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知识给出了这些元素在煤中赋存状态的信息。结果表明:煤层中Pb以方铅矿形式存在于煤中;As、Hg、Sb主要赋存于次生黄铁矿中;Zn和Se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讲,Cd应赋存于闪锌矿中,但由于其在煤中的含量较低,造成分析数据的误差较大,从而掩盖了它与Zn之间的相关关系;Ti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煤层特征和煤岩煤质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煤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按成煤的古地理位置分为上三角洲煤相和上、下三角洲过渡带-下三角洲煤相两大类型.根据成煤的原始质料、结构构造、煤岩特征和成煤前后环境,详细划分出八种泥炭沼泽相.着重探讨3号煤层形成时的泥炭沼泽相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20.
首次在煤矿井下使用组合钻具,螺杆钻具和绳钻钻具,调整钻进工艺参数,成功地解决了沿煤层定向钻进工艺的技术难题,在中厚缓倾斜煤层中沿煤层定向钻进,总进尺2213.56m,最大孔深达302m,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