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生物礁及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南海是我国生物礁最发育的海区,在地质历史上,中新世已发现生物礁有百余个,第四纪生物礁有118个。生物礁类型有塔礁、补丁礁、块礁、台地边缘礁、环礁。其中中新世发育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礁很多成为重要的油气聚集的场所,如曾母盆地的L礁油藏、珠江口盆地的流花11-1礁油藏。进一步研究南海生物礁形成的特征与成藏的条件,为今后南海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礁的地震鉴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燕 《海洋地质》1999,(2):12-21
在海区生物礁的勘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以南海新生代盆地大量的地震资料为基础,阐述了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的各种反映特征和鉴别生物礁的方法,尤其对如何在剖面上判别各类型的生物礁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同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排除与生物礁的反射具有相似地震异常的其它地质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与镜下薄片鉴定,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以下简称塔西南盆地)阿尔塔什剖面石炭系和什拉甫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和成礁模式,认为研究区生物礁为开阔台地内部发育的点礁,分为高凸起型点礁和低凸起型点礁2类;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附礁生物种类较多,包括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与?类等;生物礁在地貌上呈隆起状,其礁基、礁核、礁盖等亚相清晰。综合研究区生物礁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和海平面的演化过程认为:高凸起型点礁是生长在台地内地貌高处的生物礁,随着海平面下降暴露死亡,主要由珊瑚骨架灰岩、含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组成;低凸起型点礁为在台地内部较为平坦地貌处发育的礁体,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死,礁体厚度薄,横向展布广,呈条带状,主要由珊瑚骨架灰岩与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组成。  相似文献   

4.
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物是碳酸盐沉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烃类和许多矿产资源的勘查,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因此,随着生物礁型油气资源丰度的日益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了对生物礁的大力研究.我国疆域辽阔,许多地质时代都有生物礁分布.然而,在系统的生物礁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七十年代前,无论在现代生物礁或古代生物礁研究方面均较落后,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由于生物礁型油气藏的勘探,在陆区和海域都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不仅深化了对古礁的研究,也促进了现代生物礁的研究,为将今论古,古今结合的比较研究,开拓了前景,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赶上或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本文仅就现代生物礁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进行概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物礁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物礁研究现状自六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对各地质时期生物礁的研究已有20多年,这段研究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3—1976年.主要是一些从事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的地质工作者,首先对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黔南、桂北)泥盆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生物礁研究,多从宏观的收集野外第一性资料和生物礁的特征着手,后经总结进行初步探讨,取得了对生物礁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1977—1986年初.从七十年代末,由于生物礁与油气藏、生物礁与金属矿产的勘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鄂西礁型油气藏的高产、莺歌海礁型油气藏的发现、广西和湖南礁型金属矿丰富的储量,这既加深了对生物礁的认识,也把生物礁的研究水平提高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新近纪以来,在南海海域陆架边缘、陆坡隆起和深海火山岩隆等构造背景上,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滩沉积体。受沉积环境和基底的控制,不同地区的生物礁发育时间与沉积特征有所不同。中建礁位于西沙群岛西侧,与西沙群岛区生物礁不同,是在南海北部陆坡隆起背景上发育形成的孤立生物礁。在前人现代生物礁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对中建礁开展了船载重磁、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勘查,并采用地震层序地层和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对中建礁重力、磁力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在中建礁区识别出5个地震层序界面,明确了中建礁基底的岩性特征及形成时间;并通过对礁前斜坡扇的研究,认为中建礁经历了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上新世以来等3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分布与古构造和古环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南海是一个具有特殊大地构造背景的区域,该区的第三纪生物礁主要发育在南海北部、南部和西部边缘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对生物礁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古构造和古环境研究证实,该区第三纪生物礁生长发育位置明显地受古构造控制,成礁期大型古河流体系对生物礁的生长和分布有较大影响,这些认识对南海生物礁油气藏的勘探、完善生物礁研究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生物礁生长环境及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礁储层是一种典型的油气储层,具有非常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琼东南盆地,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发育的环境.盆地南部深水区远离物源,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构造隆起,在这些构造隆起的周缘适合生物礁的发育.通过地震资料解释认为,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发育有规模大小不等的生物礁,而且这些生物礁的发育与构造演化的阶段可以对应起来,应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张明书、何起祥等编著的《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一书,将在1989年7月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从三维格局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提供了从中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质学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及相应的地球化学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均变的和事件性沉积作用,总结了生物礁的地方性沉积模式,提出了新的生物礁分类方案,讨论了西沙生物礁区若干第四纪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风驱生物礁相模式——一种新的工作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生物礁复礁体亚相的因素不仅是海平面变化,岛屿也是一重要因素.在北半球低纬度区,以东北季风为主,冰期到来时,在强季风的活动下,灰砂岛顺风向移动,驱使生物礁亦向同一方向迁移,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生物礁相模式.在垂向上,出现从盆地相-礁前塌积相-礁格架相-礁后砾石相-礁后砂相-岛屿相(有时为风成沉积相)的序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各类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近年来的钻井资料对早中新世中期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的形成环境、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从几何形态、发育位置等多因素将生物礁进行了分类、台地边缘礁、塔礁、点礁、层状礁、环礁).对碳酸盐岩、生物礁的特征,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识别标志,并对碳酸盐岩的厚度作了探讨性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3.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为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含气层,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技术的研究对生物礁储层的勘探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技术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表明:目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时差分析技术为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关键技术;层拉平分析技术为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的辅助技术,能近似反映古沉积环境;地震谱分解技术能够精细地刻画相带边界,但是对资料信噪比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马都拉海峡盆地北部外陆架台地发育有E-W向一字排列的颗粒灰岩生物礁体。该生物礁是有孔虫(主要为抱球虫目)壳体经过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体,发育于早上新世挤压反转期盆地北部边缘区。由于生物礁生长发育所经历的特殊性,其岩石学特征等信息常常具有标志性的反映,因此礁体的剖面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相比于围岩会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些差异为人们利用地震解释和地震属性提取技术识别生物礁奠定了基础,如在地震剖面上,生物礁往往出现对称丘状外形反射、礁前斜坡前积反射、礁内部杂乱反射和不连续强反射的特征等等。以O-2井钻遇的存在抱球虫化石的马都拉海峡盆地上新统芒杜组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入手,描述了盆地的新生代构造特征和发育各时期所对应的地层。通过进行层位标定和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同时考虑到生物礁的发育形态与环境,最终获得了盆地抱球虫颗粒灰岩生物礁在空间上的分布。最后,本文结合盆地历史上的沉积构造活动,提出反转断裂带活动是研究区控制生物礁生长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总结了马都拉海峡盆地芒杜组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生物礁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孤立台地生物礁沉积模式2个方面对巴哈马滩与西沙群岛进行对比分析:巴哈马滩礁区主要沉积粒状灰岩、泥质灰岩、斜坡发育生物碎屑灰岩,海底文石和镁方解石胶结作用强烈,致大部分原始孔隙度阻塞,孔隙度降低;西沙礁滩海滩岩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地层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各种藻类格架的杂乱分布增大岩石的孔隙度。巴哈马滩以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为主,发育台地边缘斜坡及滩礁型孤立台地,西沙孤立台礁区主要发育永乐、宣德2类环礁沉积系统,以及台地边缘礁、塔礁、马趾礁、环礁、点礁等多种生物礁类型。大巴哈马滩具有侧向生长的潜力和周期性进积作用的特征,西沙陡坡高能带发育进积型与侵蚀型2种沉积类型,风暴潮与盛行风作用成为灰沙岛的主要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灰砂岛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沙群岛灰砂岛是晚玉木冰后期在各环礁的宽广礁坪上堆积的砂岛,堆积物质为礁碎屑和生物砂、砾.它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季风风浪、海平面变化、礁坪的发育和环礁礁湖的变迁等有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丰富了生物礁的内容,为生物礁经济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的资料,并为礁相油气田的研究提供将今论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部控项目“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明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研究”课题负责人业治铮。以中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层剖面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问题,反映了我国浅海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等领域的新进展。提交“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出版成果;《中国西沙礁相地质图册》及《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两书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礁比较沉积学》专辑,刊登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10卷第二期上。 部控项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调查与研究”课题负责人许东禹。在太平洋开展了4个航次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化学成分、生长和分布规律及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及其演化。提交“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8.
生物礁是生物受自身营造作用而形成骨架,并在其上下(或邻接)有特定相序的地质体,区别于虽由生物组成,却不具营造骨架和特定相序的碳酸盐堆积体。礁格架的形态、生长方式及其邻接相序的组合关系是判别古礁类型,成礁环境和成礁期的最直接、可靠的依据。文中提出了判别礁坪相、礁前与礁后相的依据及某些油气探查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生物礁为南海周边区域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本次基于XK-1井岩心及薄片中主要造礁生物种类、数量、分布规律与生态特征的分析,开展了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碳酸盐岩-生物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推测了盆地内生物礁的发育特征。研究认为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主要发育珊瑚、钙藻及苔藓虫三类造礁生物,同时,根据其分布特征,结合建立的礁、滩复合体沉积模式将XK-1井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划分为13个演化阶段。提出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造礁生物有从珊瑚逐渐向钙藻及苔藓虫演变的趋势,而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造礁生物又从钙藻和苔藓虫逐渐向珊瑚演变。明确了该区中新世以来发育早中新世三亚组一段沉积时期、晚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上新统莺歌海组沉积晚期至第四纪乐东组沉积时期3个主要造礁期和早中新世三亚组二段沉积早期、中中新世梅山组沉积中期2个次要造礁期。  相似文献   

20.
南海西部深水区生物礁油气藏潜力巨大,但对生物礁储层的物性、流体识别,前人较少研究,为了更深入地对该区生物礁油气藏进行评估,本次研究采用古地貌控制下地震反射特征点到面对比,识别逐级抬升的松南低凸起区发育了大范围生物礁;深度偏移速度认为生物礁具有顶底面显高速、内部显低速且分布不均的特征;基于Berryman(1992)和Kuster-Toks9z(1974)模型的岩石物理正演模拟和无井反演半定量判断研究区储层为中—低孔隙度生物礁。依据叠前弹性反演,结合Vp/Vs属性异常范围和深度构造的匹配关系,预测含油气范围位于生物礁群的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