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标度分形与地球化学场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球化学叠加场内,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景观具有不同的分形标度区间和分维。利用多标度分形方法把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外围的叠加地球化学场分解成了分别与北东向和北面向构造相对应的地球化学正常场和异常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球化学场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多标度多形与地球化学场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球化学叠加场内,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景观具有不同的分形标度区间和分维。利用多标度方法把黑龙江省团结沟金矿外围的叠加地球化学场分解成了分别与北东向和北西构造相对应的地球化学正常场和异常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球化学场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场及其在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物理学"场论"的角度介绍了地球化学场的概念,并从场源、场作用及地球化学指标分布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阐述了地球化学场的扩散、对流-扩散的动力学机制。首先,按照采样介质,将地球化学场分为原生的岩石地球化学场,以及次生的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文和气体地球化学场,描述了组成各类地球化学场的要素。其次,将地球化学场的分析方法概括为静态的空间结构分析和动态的时空结构分析两种,提出要以场的动力学机制为基础,利用地球物理学中的正、反演理论来研究四维时空中地球化学场的发展和演化。最后,探讨了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分析与三维地学模拟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和相互验证的关系,三维地学模拟构建的场源及空间介质模型,为地球化学场的正、反演提供了初始条件,地球化学场反演的结果又可用来修正三维地质模型;探讨了地球化学场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间的关系,即采用大数据的"数据驱动"的思路来挖掘其与多元地学数据之间的隐性联系,探索其与成矿过程的关联性。地球化学场与三维地学模拟、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将为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中地下成矿物质的分布和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负异常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球化学负异常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场应包括正异常场和负异常场。负异常按其规模和找矿意义可分为区域、矿床和矿体3个不同层次。区域负异常,可以指明区域找矿方向,圈定找矿靶区;矿床负异常指出矿床可能存在的地段;矿体负异常具体圈定矿体存在的空间位置。负异常与正异常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扩大找矿信息,提高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其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区,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应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型方法,对各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和化探元素富集的成因机理不同,各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具有两种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只有两个无标度区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和有两个以上无标度区的高丛集多重分形模式,具有相同成因的元素组合具有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元素的成矿富集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划分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经检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宋印胜 《山东地质》1997,13(2):54-58
岩溶泉泉水的水质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化学场经历的地球化学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水文质单元地下水径流场的条件。作者利用8个岩溶泉的水化学资料,用灰色关联度作相似的统计量,对岩溶泉群进行聚类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泉水水化学微观特征,探讨泉的相似性及差异性,从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结构性及其在异常统计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球化学场是现实地质和地球化学问题互相转化的重要界面之一,它具有不同层次上的结构性,系统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尤其是成矿体系地球化学场的结构特征,对揭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它把“孤立异常”有机的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对局部异常评价的合理性和要靠性,研究了区域地球化学场可用区域分散流普查资料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分析的方法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球化学场可定义为地球化学变量在各种尺度的区域上的分布,地球化学场是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的对象和空间载体。成矿作用及其他各类地球化学过程都可理解为地球化学场空间结构随时间的演化,即地球化学场的时-空结构。本文把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分析厘定为一维时-空序列的分析,二维场空间结构分析,三维场空间结构分析和数值矿床模型,时-空结构的动力学分析等4部分内容,并讨论了各自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明基岩地球化学场可被分解为地球化学同生场和后生叠加场两部分,并应用地球化学理论和R型因子分析对北京八达岭地区进行了基岩地球化学场的分解,编制了同生场和后生叠加场地球化学图,在叠加场基础上编制了综合异常分区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该区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得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场分形景观与地球化学分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场分形景观与地球化学分级预测孟宪伟,余先川(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2)(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26)自然界许多物体和现象都具有分形特征,那么地球化学场景观是否也具有分形维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分形的概念。1分...  相似文献   

11.
在B元素地球化学讨论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场分析研究方法与理论,以秦岭柞山泥盆纪沉积盆地及凤太泥盆纪沉积盆地内B地球化学场为实例,探讨对B的地球化学场分析与研究,庥为B的地球化学场是由热水同生沉积作用所形成,B异常场可用于追迹和示踪热水流体场的活动范围,可能在八卦庙含金脆韧性剪切带中,部分电气石石英脉及菊花状电气石集合体富集部位是在后期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同构造期所形成,岩浆侵位及构造动热改造为富B层位中B的活化提供了能量。  相似文献   

12.
孙中任  赵雪娟 《西北地质》2011,44(2):170-176
从理论上说,地球化学场与磁异常场的恒定关系是不存在的。但一个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磁异常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不是固定的。通过实际工作数据分析,证明了磁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确实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使用分频的磁异常研究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会得到更合理的解释。分析的地球化学元素不同,与不同的频率磁异常会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与伴有二长安山岩岩浆作用穹窿环形构造相联系的含矿岩浆体系中金矿化和地球化学浓集场的演化。指出从属于地球化学浓集场的不同规模成矿目标体的分带性(表现为高温的Bi-W型地球化学浓集场被较低温的Au-As型所代替)取决于中心岩体的影响。各工业矿物组合的分离是成矿过程各阶段减荷中心不断位移的结果。还确定了本区成矿预测和远景评价的准则为:地球化学浓集场的浓集度和规模;地球化学分带性;工业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东部地球化学金属省的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地球化学场形成和发展演化与地壳发展演化阶段物质组成关系密切,这种关系体现在区域地壳物质组成的差异性,决定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的性质和结构,地球化学金属省是区域地球化学结构的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可以划分出五个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金属省,为区域成矿预测、普查找矿、远景规划、靶区选择等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热水及矿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场为主要标志,以构造格局和构造活动性、历史地震活动规律为主要划分依据,再结合地球物理场、地温场及区域地层的组合分布状况,进行了地震危险区带的划分。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地震危险区、23个危险亚区和30个危险带,并对各个危险亚区和危险带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水文化学场的研究,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确定地震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化学场的耦合关系。这对地震水文观测孔的布置和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期监测地下水中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就有可能为预测预报地震提供一种新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地球化学场的叠加与分解一直是地质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按成因可分为地球化学同生场和地球化学叠加场两部分.同生场反映了成岩作用的元素分布,叠加场反映了后期蚀变矿化叠加作用的元素分布.两者代表的是性质和意义截然不同的两种地质过程,应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元素组合的专属性可以推断出地质成因和地球化学作用的过程,借助因子分析模型进行“逆演”实现地球化学场的分解.结合趋势面分析方法再现出局部异常,并形成一套关联的图件,对成矿预测、地质找矿及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实用意义,同时证明分解后的地球化学场找矿意义更明确,找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断面域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碎屑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化学组成分析,结合区域成矿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断面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两个不同时间域的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地球化学区形成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浙江省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主要成矿元素特征、分布范围及目前发现与之相对应的矿点进行总结,将浙江省地球化学场划分为浙西北和浙东南2个地球化学块体,其中浙东南地球化学块体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块体,分别为余姚-龙泉、宁波-泰顺和宁海-温州地球化学亚块体。根据各地球化学块体元素组合、分布区域及受控因素,利用"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进一步明确了各地球化学块体的找矿方向,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朱岳年 《沉积学报》2000,18(4):567-572
油田水体系的地球化学场中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含意,其研究对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有重要的意义。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双地区下第三系油田水可划分为六个体系,即:(1)沙四段油田水体系,(2)沙三段下部油田水体系,(3)沙三段中-上部油田水体系,(4)沙二段油田水体系,(5)沙一段油田水体系和(6)东营组油田水体系。虽然这六个体系的油田水均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钠型水,但其矿化度和还原系数场不尽相同;这些不同不仅表现在油田水体系之间的地球化学场异常区面积有差异,而且地球化学场异常区位置也有变化。一般认为油田水体系中矿化度场的正异常区和还原系数场的负异常区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和保存区。  相似文献   

20.
松权衡  于城  李军  秦洪莲 《吉林地质》2006,25(2):28-35,47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地球化学场概念及地球化学异常概念的异同性及空间关系进行比较,供读者加以参考。并从它们的基本概念开始论述,然后自内涵的相同与不同、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方面总结了3个勘查地球化学模式的区别与内在的联系;最后总结它们在地质找矿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