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准确获取深远海海洋声速资料,充分了解深水声速规律,选取了西太地区两个水深超过5000m的S1和S2站位的声速资料为研究对象,以SVP(声速剖面仪)实测资料为参考标准,通过对CTD资料利用Chen-Millero、Del-Grosso以及Wilson的3种经验公式计算的声速与SVP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Del-Grosso经验公式计算的声速误差最小。为进一步提高声速资料精度,对Del-Grosso公式进行修正,并利用另外3个站位数据进行验证,发现利用校正后的公式计算的声速资料精度明显提升,这为其他深远海区利用CTD或其他温盐深资料获取高精度声速资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勘探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采用综合物探方法解决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将获取的各种资料相互联系起来。综合解释以获取地质认识。重力综合平衡计算可将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弥补单一方法的盲区。实际资料的计算表明。其解决地质问题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ADCP资料处理中的船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中鼎  梁广建  李占桥  陈淼 《海洋测绘》2004,24(5):13-15,19
船载ADCP具有走航测流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测流仪器只有停船才能观测的不足。它可以同时观测多层海流数据,获取连续性资料。ADCP测得流速是海水相对于船体的速度,在正常观测条件下,船速远大于海水流速,因而船速计算是ADCP资料处理的关键。本文对不同的船速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对使用参考层法计算船速的原理、特点和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内波的实测资料一般为走航或者浮标布站观测得到的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大面资料,将此资料进行滤波后,进行简单的数值处理,即可得到内波的振幅。但是这种资料较少,布控站位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是一种不易获取的资料。本文利用的温度链资料是一种获取简单,成本也较低的实测资料。利用温度链资料基于内波带动水质点上下波动的物理过程,进行内波振幅的计算,将会有较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刘建强 《海洋预报》1994,11(3):73-78
本文介绍极轨气象卫星轨道预报及空间位置计算方法。使卫星接收站能准确地跟踪卫星,获取资料,为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个由AVHRR/HRPT资料计算海面温度的软件系统。它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卫星海面温度观测值反演、海面温度分析场生成、常规海面温度观测资料入口、精度检验和软件系统维护。可用于处理TIROS-N系列卫星直接读出站接收的AVHRR/HRPT资料,以获取海面温度情报。  相似文献   

7.
采用深拖系统计算软件包法,对多金属结核加密小区内深拖系统资料与地质取样覆盖率、丰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 加密小区多金属结核的分布具有不连续性,在深拖系统与地质取样的站位资料相对误差不大的情况下,两者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却比较大,因此,在圈定矿区内矿体的分布时,仅依靠加密地质取样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光学、声学等多种手段进行连续调查,获取更多的资料来评价矿区.(2) 深拖资料较地质取样获取的丰度数据值小,绝对误差最大值可达4.907 kg/m2,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7.9%,这主要是由于丰度是通过覆盖率、粒径的回归公式计算所得,由于加密小区局部多金属结核为半埋藏和埋藏型,使深拖系统在进行图像采集时无法探测到这部分的结核,造成了计算值偏小的现象.因此,在对丰度进行计算时,需要根据多金属结核的埋藏程度、产状等不同因素对计算公式或计算结果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洋重力测量成果规范化整理与重力异常计算软件开发问题,重点讨论了重力掉格校正与测线文件获取的可视化方法;引入贝塞尔方法计算船速和航向,并进行厄特渥斯校正.在此基础上,依据海洋重力调查规范,基于图形可视化技术开发了一套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海洋重力资料整理软件.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渡式水深测量资料海量、条带式分布的数据特点,提出了分块抽稀、区域建模、拼接整合的海底地形DEM建模思路,可有效提高不规则形状水深资料的建模效率,丰富海底地形DEM获取手段。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内存占用少、计算效率高等特点,能够实现基于航渡式水深数据的海底地形DEM建模。  相似文献   

10.
波浪谱分析是研究随机波浪、构建波浪模型、计算海浪要素的主要方法,也是海洋工程设计、波浪能应用研究等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现场波浪数据的获取仅局限于波浪特征参数和部分频段数据,为了获取准确有效的波浪谱信息,提出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测波传感器相结合的波浪谱数据获取方法以及利用北斗短报文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综合考虑波浪谱数据特点和北斗短报文通信能力,波浪谱数据选用半精度数据类型编码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传输格式。现场海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全波谱数据计算和传输较为准确,有效波高、峰值周期、平均波向和方向扩展的准确率相比于单独GPS传感器计算结果分别提升了12.5%(0.1m)、5%(0.2s)、8%(13°)和13%(8°),为海浪观测资料获取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可以进一步满足海洋多要素研究和对完整频谱分析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LADCP配置文件和数据质量控制的参数设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海洋调查中更好的使用LADCP获取现场观测资料和从观测资料中获取更真实的流速信息.详细阐述 了LADCP投放前配置文件和后期资料处理中数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给出了相关参数设置的依据,阐述了各个参数设置的不同影响,为今后外海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潮汐和流影响下长江口波浪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SWAN模型和REF/DIF模型进行嵌套计算的方法来获取长江口海域实际波浪场.其中设计一种根据入射波向即时生成计算网格的方法,解决REF/DIF模型对于波浪入射角的限制从而实现两种模型的嵌套.为考虑水流和潮位分布的空间差异对波浪传播变形的作用,利用二维流场模型计算长江口的水位和流场过程,在实际波浪计算中引入了水位和水流作用.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1)SWAN模型和REF/DIF模型的嵌套计算方法可以作为提高浅水区域波浪计算精度的一种有效途径;2)水位和水流对长江口波浪计算的影响显著,考虑了水位和水流条件后,尤其是在大潮期间,能比较显著地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洋磁力测量成果规范化整理与磁力异常计算软件开发问题,重点讨论了测线文件获取和畸变点剔除的可视化方法,提出了一种自动快速求取测线交点的方法,采用半系统差调差法进行测网平差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依据海洋磁力调查规范,基于图形可视化技术开发了一套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海洋磁力资料整理软件。  相似文献   

14.
Argo数据的网络可视化集成平台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方便广大用户实时获取和使用A rgo资料,研制开发了“A rgo网络数据库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以数据库管理的形式,使用W eb-G IS技术,并采取可视化方式向用户提供查询和获取全球海洋中的A rgo资料。文中就该平台的设计、组成与功能和应用等作一系统介绍,以帮助广大A rgo资料用户熟悉和了解该平台,推动A rgo资料的应用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在海浪的研究中,用精度较高的测波仪器,从自然界获取各种天气情况下的海浪实测资料,用于揭示海浪本身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然而,由于海上条件的复杂和严峻,且费用昂贵,常使系统的观测资料很难得到.近几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推广,一些研究者利用计算取得大量人为资料作为研究海浪本身变化规律的依据,已在海浪谱和海浪外观统计特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利用已知谱,对浅水海浪数值模拟进行了初步尝试,模拟了波剖面、谱曲线及海浪要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Argo资料计算了准全球海洋夏季的混合层深度(MLD),并与Levitus资料计算所得的MLD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Argo资料计算的全球夏季MLD总体上比Levitus资料的大.低纬20°S~20°N以及南半球40°~60°S等区域Levitus资料计算的MLD大部分明显小于Argo资料计算的MLD;北半球40°~60°N等区域Levitus资料计算的MLD略小于Argo资料的;而20°~40°N以及20°~40°S等混合层较浅的海区以及纬度高于60°N以及60°S的海区2种资料计算的MLD差别不大.南大洋MLD非常大,其中小部分海域用Levitus资料计算的MLD比Argo资料计算的MLD大100 m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布放浮标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海上的环境资料,在获取的资料中分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实时资料经无线通讯转发可及时用于海洋和天气要素的预报业务,因此浮标资料实时接收的情况是衡量浮标通讯技术和系统运行效益的硬指标。“七·五”期间,我国三种标型的研制工作全面铺开,又引进了数套MAREX浮标,从Ⅱ型大浮标、国产小浮标和进口  相似文献   

18.
等密度面P矢量方法在南海环流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华  许建平 《海洋学报》2002,24(1):124-128
海流的直接测量困难而又昂贵,而采用一些数学模式间接获取流场信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初始场、边界条件和黏性参数的确定存在较大的人为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然而,随着海上现场观测资料的增多,近年来利用温盐资料诊断环流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多,例如采用β螺旋方法[1]、P矢量方法[2]和改进逆模式方法[3]等等;这些诊断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洋环流研究中,由于海流观测资料不足而带来的缺陷.在众多诊断环流计算方法中,近年来用得较多的是P矢量方法[2,4,5],1).  相似文献   

19.
渤海冰漂移对海面风场、潮流场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海冰漂移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利用MODIS资料,采用MCC方法获取渤海大范围冰覆盖的海域冰速场,并利用NCEP风速资料和潮流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渤海冰漂移速度与风速和流速的关系.利用MODIS和NOAA/AVHRR资料获取的渤海冰速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渤海海冰运动,除受盛行风控制外,还受到复杂的海岸地形、流和冰内应力的共同作用,所得到的大范围海冰运动规律和多年历史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并清楚地显示了冰边缘带海冰运动的特征,弥补了局地、单站海冰观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_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