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修正重磨前角,能解决正前角成形铣刀重磨后加工零件廓形误差大的问题,改变正前角成形铣刀只能用作粗加工的观念,可将正前角成形铣刀用于成形面的精加工。  相似文献   

2.
在假设手纲、空纲成直线状,浮纲、沉纲呈悬链线状的前提下,利用悬链线各因素与手纲冲角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确立了计算单船底拖网作业手纲冲角近似值的逐步校正法。并推广应用于双船底拖网作业中的曳纲水平冲角、空纲的水平冲角、上袖端的内倾率、上片网衣在沉纲前上方的遮盖面积以及遮盖率等的近似值计算。  相似文献   

3.
怎样用铣刀加工花键轴,是中、小修造厂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中是加工花键轴的关键。目前工厂广泛使用“划线对中”、“切痕对中”等方法。这些对中的精度完全依靠工人划线和操作的技术水平,对中的误差由划线、观察等误差引起。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重砂、光薄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综合方法,查明铁炉坪银铅矿床中的独立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硫锑银矿、硫锑铜银矿和溴氯角银矿等7种。在原生矿石中,银黝铜矿为主要银矿物,并以包裹体形式分布在方铅矿之中;在氧化矿石中,辉银矿、自然银、溴氯角银矿等均占一定比例。矿石中的银主要赋存在独立银矿物之中。银矿物粒度细小,形态复杂,选矿时宜采用浮选法或浮选—重选联合流程。对氧化矿石也可采用先硫化、然后浮选的流程  相似文献   

5.
选择朱拉扎嘎金矿为试验区,ASTER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光谱角技术进行蚀变异常提取实验.重点阐述光谱角技术(SAM)在多光谱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工作中的两个关键技术:内部平均相对反射率法(IARR)大气校正和典型蚀变矿物波谱对应于AsTER波段重采样,最终通过光谱角计算提取了3种蚀变异常,分别为高岭土化蚀变异常、碳酸盐化蚀变组合异常和Fe-OH蚀变组合异常.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6月24日上午6时左右,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突发高位垮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专家组核心成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裴向军教授等专家分析,新磨村位于叠溪镇松坪沟,这里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给定行程速比系数K—5摇杆摆角Ψ后,设计出传动角为最大的曲柄摇杆机构的新的计算方法,用这种方法能求出具有最佳传动角的曲柄摇杆机构。  相似文献   

8.
中华乌塘鳢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湛江沿海中华乌塘鳢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生殖力为8400-33270粒,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为567.6-1833.2粒/cm,Fw为155.6-482.7粒/g;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呈直线相关,与年龄呈二次函数相关,与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与各生物学指标正相关,Fw除了与卵巢重、肥满度和年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铜矿床硫化物的矿δ34S值一般变化在-6‰~+10.5‰之间,以正值为主,大多富集重硫,接近陨石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只有细碧角斑岩型和混合岩化型矿床的值域位在上地幔和下地壳曲线之间,其它类型(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等)矿床位于造山带曲线之上。这反映了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存在着差异。浙江省铜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矿物的δ18O多为正值,变化范围为+4‰~+12‰之间,在δ18O水—δD相关图上,细碧角斑岩型矿床具低δ18O水值高δD值域,混合岩化型矿床为高δ18O水值低δD值域的特征,这表明它们的成矿流体分别混合有海水和变质水的特征,其它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则多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黄金首饰的鉴定方法很多,中国民间总结了一套简便方法,其口诀是:看色泽、掂重量、听音韵、折硬度、石上磨、对比牌、用酸点、定成色。前四句靠目力,凭感觉,后四句则需借助工具和试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流励磁装置、磁性磨料及工件共同构成磁加工系统。磁性磨料在磁场的作用下,对轴承内、外圈滚道以磁刷的形式进行研磨。由于磨料的可流动性,加工时既能满足对被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要求,又能较好地保持工件原有的形位精度;且加工后在被加工表面形成一定的压应力,使工件的抗疲劳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2.
福州SA雷达经过调整常规观测模式采用超低仰角进行扫描,这样可以改进常规观测模式的不足,如远距离和底层探测能力、台风预警预报等,但也易受海浪回波等非气象回波的影响。这些非气象回波会对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及其他产品造成污染,所以必须进行自动识别、剔除。分别对超低仰角与常规观测模式仰角下收集到的海浪回波做特征统计分析对比,并利用常规观测模式下的海浪回披识别算法对超低仰角层下观测的海浪回波进行识别。通过特征统计分析及识别结果表明:海浪回波算法识别参数(TDBZ、SPIN、TVDBZ、MDVE)统计特征均无太大变化,利用常规模式下海浪回波识别算法能很好地识别超低仰角下的海浪回波。通过上述验证分析得出:利用常规观测模式下的海浪回波识别算法应用在超低仰角下进行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无瞬心包络原理,用向量法推导一种由已知铣刀刃形求螺旋槽形状的简便计算公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节面Ⅱ走向235°、倾角76°、滑动角-173°;sPL深度震相方法测定的主震震源深度为14 km,与CAP波形反演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结合地震序列分布特征、等震线形态、区域地质构造及深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并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华东地区测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18-04-06无为M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120°,倾角57°,滑动角27°;节面Ⅱ,走向15°,倾角68°,滑动角144°;震源深度为12 km。双差定位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位于无为盆地西南边界,沿SE向分布,震中由NW向SE迁移。根据震源机制解和精定位结果推测,无为ML4.1地震的断层面解为节面I,地震可能是在区域背景应力场作用下由无为盆地西南边界底部的SE向断裂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Sentinel-1A/B卫星升降轨SAR数据获取了2017-08-09新疆精河MS6.6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InSAR形变场为约束,利用均匀滑动模型和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了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升降轨InSAR形变场均显示为隆升,形变影响范围约30 km × 40 km;发震断层走向约为83.8°,倾角约为40.6°,滑动角约为89.1°,震源深度约为20.7 km,矩震级为MW6.35,同震位错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极少量左旋走滑分量。精河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库松木楔克山前断裂,该次地震是新疆北天山地区逆冲断裂带深部发生错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1日本东北大地震的亚洲东部GPS远场水平位移数据,通过计算及比较分析4个独立震源解和倾/滑角效应,研究了远场地震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角度逆冲型地震来说,水平位移格林函数在远场位移场中占主导作用。基于此确定了远场GPS水平位移场能在反演中有效利用的空间范围,为联合远场GPS数据和近场GPS数据反演断层滑动分布作理论准备,并为远场数据反演位错Love数(h、l)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11-05陕西高陵ML4.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并采用CAP方法求解主震震源机制解,根据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地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高陵地震序列主震深度约为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2~12 km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平面上呈簇状分布,在深度上大致呈垂直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03°,倾角61°,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52.40°,倾角32.78°,滑动角-116.44°;最佳矩心深度为7 km,矩震级近似为4.2级,P轴方向为北东方向;主震为正断兼少量走滑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渭河断裂与渭南-泾阳断裂交会处为重要的地震潜在地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宁夏区域地震台网资料,采用初至P震相定位法测定2021-09-29中宁M_(L)3.6地震震源深度,同时利用gCAP反演方法测定该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矩张量解,然后根据震源机制与应力场模拟方法计算现今应力场体系在中宁M_(L)3.6地震震源机制两个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结果表明,初至P震相定位法和gCAP方法测定的中宁M_(L)3.6地震震源深度均为11 km,震源机制节面Ⅰ走向242°、倾角63°、滑动角8°,节面Ⅱ走向148°、倾角83°、滑动角153°,矩张量解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双力偶成分占全矩张量解的97.07%,表明该地震为天然地震。结合震中附近2009年以来M_(L)1.0以上地震重定位后的空间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相对剪应力等分析推测,中宁M_(L)3.6地震发震断层可能与天景山断裂东南段附近NNW向断裂薄弱带有关,该地震是在青藏高原东北缘NE向挤压作用下,沿着NNW向断裂剪切滑动引起的一次右旋走滑型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数字地震台网的三分量宽频带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数据,使用Geiger定位法和ISOLA反演方法,对长宁MS6.0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反演序列中5次MS≥5.0地震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白象岩-狮子滩背斜轴部,总体沿NW65°方向展布,沿该方向震源深度特征为北西深、南东浅。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破裂表现为高倾角左旋走滑特征,节面Ⅰ走向/倾角/滑动角为20°/72°/151°,节面Ⅱ走向/倾角/滑动角为120°/62°/21°,与白象岩-狮子滩背斜轴部走向基本一致。5次地震纯双力偶(double-couple,DC)成分含量均小于70%,矩心深度均小于10 km。综合分析认为,此次长宁MS6.0地震发震断层为发育在白象岩-狮子滩背斜的左旋走滑断层,震因为流体注入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