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勉略宁三角地区构造演化与金属 矿产成矿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勉略宁三角地区经历了晚太古代—元古代基底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震旦- 寒武系沉积盖层的形成与演化。古老基底拼合和勉略构造带从打开到闭合碰撞造山是三角地区两次重要的构造演化与成矿时期, 并形成了三角地区特殊的构造格架与不同的成矿带。  相似文献   

2.
勉略宁地处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发育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笔者基于GIS与机器学习技术,采用了与地质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12种因子,通过构建样本集,选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勉略宁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建模。实验结果标明,随机森林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勉略宁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通过该模型对勉略宁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区进一步划分,从而指导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陕南某铁矿田由若干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所组成。在地质构造位置上,矿田位于南秦岭震旦亚代古火山岛弧的北缘。组成该岛弧的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层系“勉略群”。它曾受多次变质与形变。  相似文献   

4.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陕西勉略宁地区是秦岭造山带岩浆岩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新元古代幔源岩浆活动强烈,分布众多洋盆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具有较好的镍钴成矿条件.然而,勉略宁地区自煎茶岭镍矿发现以来,针对镍钴找矿工作从未间断,但一直未见突破.近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针对勉略宁地区白雀寺基性...  相似文献   

5.
勉略宁地区是扬子板块周缘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勉略宁西部白雀寺基性杂岩体以西的高磁异常带与区域重力异常梯度带及Fe、V、Ti等元素化探异常的对比研究,结合沿异常带分布的溢流相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地表遥感解译出的NNE向浅层断裂深部可能存在规模更大的隐伏断裂。这一隐伏深大断裂可能为新元古代勉略宁地区弧后裂解背景下的幔源岩浆活动提供了重要通道:一方面由深成岩浆侵入形成白雀寺基性杂岩体与火成碳酸岩;另一方面,由裂隙式火山喷发形成带状展布的富含磁铁矿的溢流相玄武岩。这一隐伏深大断裂的推断对于勉略宁地区新元古代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幔源岩浆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34年,高振西教授对蓟县震旦地层进行了研究。解放后,我国地质工作者从岩石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质学等角度,对该区震旦亚界进行了详细探讨。近年,国外不少地质学家亦先后来我国参观震旦亚界地层。为了提高对晚前寒武纪地层的  相似文献   

7.
论淮河系的建立——中上元古界层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徐淮震旦地层研究现状 1979年5月,全国震旦亚界科研成果交流会上,《苏皖北部震旦亚界的划分与对比》一文提出,徐淮地区在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上震旦统宿县群、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的地层,建议建立“淮河系”.分下统淮南群,上统徐淮群。《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文,将辽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或局部轻微变质的地层,建议新建“系”一级年代地层单位。本文就淮河系的建立,谈谈我们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8.
勉略宁地区东沟坝组火山岩的成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勉略宁地区位于秦岭造山带的南缘,因其南紧邻扬子地台,长期的地壳开合历史使本区地层组合、构造格局异常复杂。最近的研究将勉略宁地区分为鱼洞子地体和碧口地体,其接触部位的东沟坝组火山岩带表现出与两地体不同的地质特点。经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矿产组合的分析对比,表明此带为两地体的拼接带。  相似文献   

9.
杜远生  盛吉虎 《地质论评》1999,45(6):563-570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秦岭型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缍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非史密斯地层系统和地层格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形成南秦岭裂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终于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相似文献   

11.
勉(县)-略(阳)-宁(强)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西北缘的接合部,是中国大陆造山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矿化集中区,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对岩浆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对岩浆-成矿活动规律的系统认识.文章通过对勉略宁地区铜厂湾金矿区内辉绿岩脉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2.
“勉略宁”区金矿分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怀奎 《贵金属地质》1998,7(4):281-287
“勉略宁”区(即略阳-勉县-宁强地区)金矿分布在北、中、南三带;北带钍铁-金-镍(钴)带;中带金-多金属矿带;南带金-铜与砂金-砂铂矿带。垂直分带:上部铁锰矿与铀矿带,分布在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中;中部铅锌-金矿带,下部金-铜矿带,分布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勉略宁”区对金成矿有利,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涂怀奎 《地质与资源》1998,7(4):281-287
勉略宁区(即略阳-勉县-宁强地区)金矿分布在北、中、南三带:北带钍铁-金-镍(钴)带;中带金-多金属矿带;南带金-铜与砂金-砂铂矿带.垂直分带:上部铁锰矿与铀矿带,分布在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中;中部铅锌-金矿带,下部金-铜矿带,分布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勉略宁"区对金成矿有利,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4.
勉略宁"三角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的秦岭褶皱带南缘,北以勉略构造带与秦岭造山带相接,南以汉江大断裂与扬子板块毗邻,由勉略构造带、碧口微地块及扬子板块西北缘龙门山褶皱带组成.区内已发现多处金、银、铜、铅、锌、镍、铁等大中型矿床,是陕南重要的矿产地之一.略阳县杨家坝乡区域内分布有东沟坝、张家山、柳树坪、大铁坝和渔洞坝等多金属矿床.该区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为深部流体和矿质参与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中国震旦亚界蓟县层型剖面厚约万米,层序清楚,受构造变动破坏的程度轻微,基本上代表了晚前寒武纪沉积的主要部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震旦亚界划分、对比的标准剖面,亦为世界上该时代地层发育最完好的剖面之一。其上,与含大古油节虫Mega palaeolenus的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下,不整合在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之上,其本身现划分为四个系(原为三个系),十一个组。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勉—略—带分布着一套展旦亚界的细碧-角斑质火山岩系,其出露总厚度大于3500米,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公里。主要由细碧质、少量角斑质、石英角斑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并夹有硅质板岩、泥质板岩、千枚岩、片岩等海相沉积岩层及灰岩透镜体。钠质辉绿岩等次火山相岩脉(或岩床)常与该火山岩系伴生。在此火山岩系中还广泛  相似文献   

17.
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5年全国震旦系讨论会,根据近年来地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成果,认为南方震旦系和北方震旦系是上、下关系;并暂定南方震旦系(三峡层型剖面)称震旦系,北方震旦系(蓟县层型剖面)另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与上述震旦系合称震旦亚界,归入上元古界。1976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亚洲地质图的元古代地层图例,即根据此方案编制的。这个方案虽是过渡性的,它对确定我国震旦亚界的地层层序,推动前寒武纪地层的深入研究,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容讳言,对上述方案,有许多地质工作者曾表示不便反对,也不敢赞同。希望多做些工作,以求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过去曾对小秦岭西段震旦亚界做过不少工作,但未进行过较大比例尺的区测,因此野外资料不够系统,不够充分,研究程度较差,在地层划分上存在着不同认识。我队于1974-1975年,在西北大学地质系配合下,在本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实测剖面和地质填图,在震旦亚界碳酸盐岩地层内采集了较为系统的迭层石。在该界上部发现了与予西罗圈组层位相当的冰积层。同时,对震旦亚界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  相似文献   

19.
一、矿床地质简介口前铁—钼矿床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斑岩与震旦亚界铁岭组白云岩接触带中。花岗斑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积仅0.37平方公里,呈岩株状侵入震旦亚界地层中,岩石呈浅红灰色,中粗粒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粒度一般2—3厘米,最大者10厘米左右,基质为显晶质,由正长石、更长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等组成。与矿化有关的震旦亚界铁岭组,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夹薄层钙质白云  相似文献   

20.
陕西勉略宁三角区基本地质组成及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勉略宁三角区发育4大套不同构造背景下所形成的岩石组合,表明区内经历了晚太古结晶基底与早中元古浅变质火山岩过渡基底形成、晚元古一早古生代扬子大陆边缘演化、勉略海槽演化及陆内造山4个大的复杂演化阶段,最终形成今日之基本构造格局与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