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图》1998,(4)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已正式成立并落户京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吸收会员。地图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是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著名地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先生说:“地图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将与语言、艺术并存而永生”。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将成为广大地图爱好者的家园。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是我国第一家以地图为专业的读者俱乐部。它的宗旨是;广泛联系读者,为读者找好图,为好图找读者,到读者中去,忠诚地为他们服务。通过激发读图兴趣,培养读图习惯,来…  相似文献   

2.
谈谈地图的符号与色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可视化产品。在地图中,地图的符号与色彩既是一种标记,也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符号,就是这种特殊的符号将地图的各种信息传递给读者,也把美的感受传递给读者,从而起到地图的"语言"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涛 《地图》2003,(5):26-29
任何一种色彩本身不存在美与不美的价值,而当两种以上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时,因配合的不同就会产生华丽,朴素、强烈,柔和等不同的感受。色彩美感是以色彩关系为基础表现出来的一种总体感受,因而调理色彩关系是产生色彩美感的前提,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方能提高视觉美感,增强地图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地图视觉感受理论在电子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电子地图的概念及地图视觉感受理论的研究内容,与纸质地图相比较,分析了电子地图的读图与视觉感受环境,探讨了电子地图视觉感受的研究内容与实验方法,认为地图视觉感受理论对电子地图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图设计与视觉感受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皑雪 《四川测绘》2002,25(1):40-42
视觉地图的信息传递 ,实际上是地图作者的设计思想在地图读者视觉感受中的体现。本文在对人的视觉感受和影响感受效果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读者视觉感受的效果是地图信息传递成败和效率高低的关键 ,也是评价地图设计的重要依据的观点 ,进而对地图内容选取和概括指标的确定、地图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面配置及整饰设计与视觉感受的关系作了一定的分析 ,并提出了在地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教材图形图像丰富,图形图像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与文字构成的课文同等重要。如何在地理复习中读好图呢?我常采用以下几种读图方法,供探讨。一、趣味读图法趣味读图法是根据地图上表示的象形符号、历史遗址等内容,巧设旅行线路、地名猜谜等趣味问题,进行读图的方法。如我在初二复习“中国铁路”时,采用“游戏读图法”。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为一个‘售票处”,我当旅客买票上车,提出各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哪个组的学生能够首先在地图上找出这条铁路,抢先举手回答并回答正确,就为全组在黑板上赢得一面红旗。学生…  相似文献   

7.
王涛 《地图》2003,(4):24-25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一旦被组装到地图上时,就不是一种孤立的装饰物,不同色彩组合会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感到美,有的感到丑,有的给人以震撼,有的给人以平静,有的喜欢,有的厌恶,因此,在设计地图色彩时忌讳无章法地填充色彩,那样,只是色彩的堆积,却不能起到深化地图主题的作用,更不让读者铭诸腑肺。  相似文献   

8.
心象地图在制图传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图传输是制图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认知制图的角度,探讨了心象地图在制图传输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心象地图和地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人的认知制图能力的客观存在是制图传输得以进行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图传输的扩展模式,增加了从读图者到次读图者之间的传输过程,并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以期完善制图传输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可视化地图对于视障人士、老年人、工作环境受限的用户具有局限性,无法直接方便获取地图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听觉显示技术用于地图展示上,探索和研究地图的听觉显示过程.并通过心理学上的反应时-刺激试验(R-S)来验证地图听觉显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地图听觉显示为地图提供新的表达方式,为视障者读图提供替代方式,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彩色能使地图要素清晰、层次分明,增加易读性,强化信息传输功能,并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因此,多色地图在各类地图,尤其在专题地图中占很大的比例,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地图设计和制印过程中,要素的用色是地图作者和制印工艺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地图色标,则是地图作者和制印工程师选择颜色的参考,也是制印过程调色和检验制印效  相似文献   

11.
读图、游图、赏图、研图,构成了地图爱好者刘国进丰实而美妙的人生。一张张地图不仅仅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收藏它,研究它,更是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论读者心理与地图影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燕 《地图》1998,(3):47-49
一切出版物都。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所用,离开读者,出版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地图作品也不例外。读者心理是指人在阅读过程及其前后的心理活动,包括选择读的对象和动因,读物对读者欲求的满足,满足后对心理的影响等等。应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对读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地图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规律,使地图出版物更受读者欢迎,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无疑是地图编辑所期望的。一、读者的阅读动机地图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的结合。它回报给读者的是精神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报率依据读…  相似文献   

13.
地图制图学中的技术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雄 《地图》1990,(1):10-13
地图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如何制作出美的地图作品,应该成为制图人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讨论地图设计和地图生产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图符号设计新思考--形式美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地图》2004,(2):59-61
现代地图集科学、文化、艺术于一身,具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性.一件成功的地图作品除了要有明确的主题及丰富的内容以外,还应具有美的形式.许多地图设计人千方百计地追求精妙的形式美感,追求卓越的创意,目的在于让读者在美的形式中轻松地获得各种信息,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2,(2)
地图具有科技与艺术的两种属性,必然与其它艺术一样,有其自己独具的艺术语言——地图语言。这种语言大部分有赖于地图符号表达,是制图者刻意将一个视觉形象与某一概念相结合来完成的。如何使地图语言更准确、更熟练、更能使读者很快地接受与了解?有必要在地图符号的分类中向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读图知识。  相似文献   

16.
王涛 《地图》2004,(2):59-61
现代地图集科学.文化.艺术于一身.具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性。一件成功的地图作品除了要有明确的主题及丰富的内容以外还应具有美的形式,许多地图设计人千方百计地追求精妙的形式美感.追求卓越的创意.目的在于让读者在美的形式中轻松地获得各种信息.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17.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相似文献   

18.
《地图》1991,(4)
尽管提倡使用米制单位,可是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其它计量单位仍然广泛地起作用。例如,体重用磅计量,身高以英尺和英寸表示;以英里表示时速限制,购买汽油则以加仑为单位。地图也不例外。标高以英尺计量,表示距离比例尺时,米和英尺、英里同时使用。读图时经常用到的数字是63360,这一数字是根据1英里等于63360英寸得出的。对于习惯于英寸和英里的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为了将地图上的长度换算成实际距离的必要数字。有一种叫做15分系列的地形图,一张地形图  相似文献   

19.
地图图例位置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例是人们阅读地图的重要工具,是地图使用者认知地图内容的钥匙。针对目前地图图例设计尚未标准化的问题,分析现阶段地图图例位置的设计情况,总结了地图图例位置的设计缺陷,并通过地图使用者对地图上不同位置图例的眼动测试,获取地图使用者读图时的视觉信息,提出地图图例位置的放置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地图符号系统实现了用图者和制图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读图者在阅读地图时受到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格式塔心理学对地图的阅读有较大影响。制图人员在进行地图符号设计时需要顾及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法则。从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法则入手,挖掘格式塔心理学中应用于地图的图形规律,对相近、相似、简单、封闭四个完形法则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顾及格式塔完形法则的地图符号设计更符合读图者的视觉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