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坡缕石粘土对有机染料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甘肃靖远坡缕石粘土分离提纯,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结晶紫和苯胺蓝的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热力学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3种染料在坡缕石上的吸附在30 min可达平衡,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结晶紫>亚甲基蓝>苯胺蓝;吸附均为吸热过程,亚甲基蓝、结晶紫和苯胺蓝的吸附焓分别为15.52、9.26和2.59 kJ/mol;吸附Gibbs函数约为-35~-30 kJ/mol,吸附熵均大于零,吸附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坡缕石粘土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坡缕石/氧化铝复合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吸附水中磷的动力学特征、吸附平衡和热力学参数,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大;吸附平衡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和D-R方程,吸附过程吸热,ΔG为-25~-21 kJ/mol,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坡缕石粘土对Cu2+的吸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坡缕石粘土分离提纯后作为吸附剂,通过对水中Cu2+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时间及介质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平衡和吸附热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坡缕石粘土对水中的Cu2+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pH值对吸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平衡溶液pH>7时吸附率超过99%;吸附平衡与Langmuir方程的符合程度优于D-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饱和吸附量为33.0~34.0 mg/g,由D-R方程得平均吸附能Es为13 kJ/mol,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吸附过程吸热,吸附焓为16.97 kJ/mol,吸附Gibbs函数在-27~-24 kJ/mol之间,吸附熵大于零,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4.
海泡石坡缕石的有机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泳等方法对坡缕石和海泡石吸附有机气体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这种吸附是因静电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矿物表面的吸附水可减弱静电力的作用。坡缕石、海泡石对有机气体的吸附量与气体温度、蒸气压、气体分子偶极矩、样品纯度、矿物结晶有关。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热运动将加剧,吸附数量随之减少;若气体分子偶极矩加大,则吸附量增加;增大蒸气压能提高气体分子与矿物微粒间的接触频率,从而  相似文献   

5.
由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坡缕石黏土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有机坡缕石黏土对活性红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平衡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改性可增强坡缕石黏土表面的疏水性,影响ζ电位,适当配比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坡缕石黏土对活性红有协同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ΔH为-12.23 k J/mol,吸附不存在强化学作用,是分配作用和氢键力、偶极间力及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氧化还原共沉淀的方法将铁锰复合氧化物负载于坡缕石黏土表面,制备负载型吸附剂,由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剂对磷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热力学参数和吸附机理。结果显示,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受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及温度的影响,在中性条件下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pseudo-second-order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描述吸附过程,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1.76 k J/mol;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略优于Langmuir方程,由Langmuir方程得到最大吸附量为26~31 mg/g。吸附焓变为9.29 k J/mol,吸附熵变为正值,自由能变为-4.3~-5.8 k J/mol,吸附作用有多层不均匀吸附的性质,同时包含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但不属强的化学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气体吸附法测定坡缕石的比表面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缕石(P)是一种含水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层链状的晶体结构。本文采用气体吸附法测定了安徽嘉山地区坡缕石的比表面积,结果证明,坡缕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数值在130m~2/g左右,为凹凸棒粘土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坡缕石对Zn^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坡缕石粘土提纯人手,进行了坡缕石吸附Zn^2 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坡缕石对水中Zn^2 的吸附性能主要受振荡速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影响,30℃时坡缕石对Zn^2 的等温吸附曲线同时符合Langmuir方程和BET方程。在本实验条件下,坡缕石对水中的Zn^2 (20mL,Zn^2 浓度均为50mg/L)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振荡速度150r/min,吸附时间120min,吸附剂用量0.120g,溶液pH为6.2,此条件下去除率达到T95.5%。  相似文献   

9.
铜在坡缕石中的吸附位置和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峰  薛纪越 《地质论评》2006,52(1):107-112
对四个吸附铜的坡缕石的解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被解吸附的铜来自于坡缕石的表面和纤维状晶体的网状空隙。吸附铜的坡缕石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上出现了932.5eV和933.7eV的光电子峰,表明坡缕石表面的铜以Cu^+和Cu^2+的形式存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上八面体离子的吸收峰出现规律性偏移,其中Mg3OH和Al2□OH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了3~5cm^-1,部分铜离子进入到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通道中;电子顺磁共振谱上(ESR)出现了g=2.34、2.12、2.08和2.05等4个信号:表明铜离子位于H^+难以到达的位置。吸附铜的坡缕石的矿物学研究及其解吸附实验的结果均表明铜在坡缕石中以3种形式存在:①以Cu^+和Cu^2+的形式吸附在坡缕石纤维的表面,与坡缕石表面的悬空氧成键;②以ECu(H2O)4]^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微空腔中(通道);③以Cu^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晶体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六元环的底部或八面体位。  相似文献   

10.
以铁氧化物对坡缕石粘土进行包覆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坡缕石吸附Cr(Ⅵ)的特性,探讨了吸附的动力学特征、吸附平衡、热力学参数和吸附机理。结果显示,改性坡缕石对Cr(Ⅵ)的吸附随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显著减弱,在初始pH值为4.0时,吸附90 min可达平衡,吸附过程能较好地符合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2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表观活化能为18.90 kJ/mol;吸附平衡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过程吸热,ΔH为28.29 kJ/mol,ΔG为-25~-20 kJ/mol,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坡缕石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质量浓度为30~50 mg/L,转速为100~200 r/min,以及温度为303~348 K的范围内,坡缕石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坡缕石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是外表面吸附,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1.92 kJ/mol,说明此吸附是由液膜扩散控制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凹凸棒石吸附性能应用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凹凸棒石是链层状硅酸盐, 具有3-8?×6-3?孔道、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但是由于凹凸棒石孔道直径小于大多数分子及水合离子的直径, 除少数简单分子和离子外, 多数分子和离子都不能进入凹凸棒石孔道, 而且凹凸棒石选择性吸附水分子, 因而在多数情况下, 凹凸棒石对吸附质的吸附不是内表面吸附, 而是外表面吸附。并且外表面吸附是胶体和离子交换吸附。本文阐述了凹凸棒石的孔道直径、吸附选择性、体系pH 值及凹凸棒石和蒙脱石胶体颗粒的互相作用对凹凸棒石吸附性能应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嘉山县官山沉积型坡缕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官山坡缕石矿物为典型的沉积成因,结晶程度低、化学成分较复杂,以富Fe_2O_3为特征。矿物在380~580℃热脱水过程中TG曲线近于连续,因此,推测其存在结晶水(OH_2)和结构水(OH)同时脱失的温度区域。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中,矿物的(121)、(161)面网衍射不同程度地发生分裂,应属于单斜晶系,但单斜角β近于90°。矿物红外光谱特征和摩叶根标谱类似,只是由于Mg~(2+)、Al~(3+)等八面体阳离子占位率的变化引起部分振动频数的微小飘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取自安徽嘉山坡缕石矿床不同层位的坡缕石粘土所做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不同层位粘土的结构类型不同,坡缕石含量高的层位其结晶程度低;坡缕石含量低的层位其结晶程度高,为斜方晶系。文中对坡缕石的形成机理和造成结晶程度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TDTMA+-柱撑蒙脱石吸附硝基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DTMBA)为柱撑剂,在不同浓度条件下(0.2 CEC~2.5 CEC)制备了一系列柱撑蒙脱石,并通过XRD对有机蒙脱石进行表征,研究季铵盐离子在层间的排列结构.同时针对TDTMA -柱撑蒙脱石对硝基苯的吸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去除率受硝基苯的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与pH值没有太大的关系.经过柱撑改性后,粘土对硝基苯的吸附能力较原土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层间柱撑浓度的增大,柱撑蒙脱石对硝基苯的吸附量也增大.另外钙基蒙脱石和平卧双层,倾斜单层以及倾斜双层的结构的TDTMA -柱撑蒙脱石对硝基苯的吸附等温线符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方程,假三层结构的TDTMA -柱撑蒙脱石对硝基苯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等温方程,这表明前者是以表面吸附为主,后者是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
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实验研究Ⅰ:合成方法和表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在利用凹凸棒石生产活性白土过程中,大量形成的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层状双氢氧化物)。一方面得到了LDH。同时也为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TEM和XRD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活化废液制备阴离子粘土微观结构特征,并对这种材料的形成机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安徽明光凹凸棒土盐酸改性前后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孔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代伟伟  刘义新 《矿物学报》2005,25(4):393-398
为改善凹凸棒土的表面性能,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6mol/L的盐酸溶液对安徽明光凹凸棒土进行浸渍和离子交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荧光光谱(XRF)、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及全孔分布等研究手段来观察凹凸棒土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盐酸改性处理可使凹凸棒土内部细长而致密有序的晶束被打断、破碎和分散,微晶表面粗糙度增大;杂质如钙、镁、锰被大量去除,这可能与这些杂质在凹土矿物中的存在形态有关;凹凸棒土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增至原来的2倍多和近2倍,中孔容积从0.092cm^3/g增加到0.148cm^3/g,而平均孔径从19.29nm减小到16.46nm。由此认为,经过6mol/L的盐酸处理,改性凹凸棒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8.
有机酸对长石溶解度影响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罗孝俊  杨卫东 《矿物学报》2001,21(2):183-188
为明确认识有机酸(草酸、醋酸)对长石溶解度及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不同温度、酸度下钾长石在含有醋酸根0.05mol/L、草酸0.0055mol/L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及草酸和醋酸对溶液酸度的影响,计算的结果表明醒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只发生在偏酸性的溶液体系中,并且随温度升高要求酸度增加,实际的络合能力降低,醋酸根的络合作用对长石溶解度的增加作用极及有限,最高时不足一倍;但醋酸能有效地缓冲溶液酸度,从而提高长石溶解度。草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发生在弱碱性至酸性条件下,温度升高,络合能力增加,络合效应对长石溶解度,草酸根上铝的络合作用发生在弱碱性至酸性条件下,温度升高,络合能力增加,络合效应对长石溶出量的增加最多可达2个数量级以上,草酸的浓度太低无法通过缓冲溶液在较高的酸度下来促进长石的溶解,草酸和醒酸能否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取决于盆地流体的酸度及组成流体的缓冲体系。  相似文献   

19.
热液中铅、锌、银共生分异的热力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元素基本性质的对比以及热力学计算分析,探讨了热液中银、铅、锌的共生分异机制。在酸性至近中性条件下,氯配合物是它们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其中锌氯配合物最稳定;在近中性到碱性条件下,硫氢配合物占主导地位,此时,银硫氢配合物相对最稳定。温度下降、[Cr]降低、pH升高及f(O2)降低,引起银、铅、锌配合物溶解度减小,发生沉淀分离;对于硫氢配合物,其稳定性主要受pH及还原硫浓度的影响。因此,配合物的不同存在形式以及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差异,使得它们对热液条件的改变做出不同的响应,从而导致了热液中银、铅、锌在成矿过程中的共生分异。  相似文献   

20.
白正华  王先彬 《矿物学报》1998,18(3):309-320
本文在C-O-H体系流体相平衡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热力学数据和新的p-V-T资料,在pT=∑pi假定下,计算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相组成。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存在五种流体相,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各流体相所占比例不同。在相对较低的温、压条件下,CH4是体系中占主要的流体相(约占70%),且随温、压和氧逸度的升高,它所占比例却明显降低,所获结果为探讨无机成因天然气形成的可能性、存在的量比和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