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度台站观测质量检查验收及评比工作于1981年12月18日至27日在太原进行.被检查和验收并参加评比的专业台站、地方、企业办台站共24个,被检查的观测项目共有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地震工作会议于1981年2月27日至3月5日在太原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地市地震局、各专业台站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部分重点县和企业、地方办台站负责人.部分群测点和省局的同志,共90余人.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地震局长座谈会和1981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纪要;以调整的精神,总结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地震工作,安排1981年的工作计划.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回顾检查了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大家认为,在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地震局于1986年12月和1987年1月在沈阳分别对台站倾斜、地磁、短水准、水氡、地电、应力、测震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比,历时25天.参加会议的有19个地震台和25个地震站、点共一百多人次.检查评比了141台套仪器的观测资料,其中地震台108台套,地震站、点33台套.这次评比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但参加评比的台、站、点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评比结果除少数的资料存在一定问题外,多数观测资料质量都在优良以上.这次评比各手段获得第一名的台站是:  相似文献   

4.
1987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杭州主持召开了“全国地震水化基本台网专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67个台站的代表及各省科技管理或分析预报部门的负责人等共120余人。水化台网技术管理牵头单位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及浙江省地震局为会议的筹备及会务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同志到会看望代表并讲了话。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很圆满,达到了预期目的。概括起来,会议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检查、评比了1986—1987年水化基本台网的观测资料。通过对永氡、气体、水质离子三类观测资料严格、认真  相似文献   

5.
简讯     
全省地震工作会议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六日在太原召开.各地、市地震局,专业台站、企业办台站、重点县与骨干测报点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业务负责人,省局处、室、队的有关同志共七十八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传达全国地震计划会议精神;总结全省一九八一年的地震工  相似文献   

6.
1984年12月2日至12日在太原对我省地震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参加验收工作的有17个专业台和10个观测站,共50余人.全部资料的检查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的,对9种手段全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100%的检查.结果有91.6%的手段达到了“优良”,消灭了“不及格”的手段.这是我局实行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大好局面.以下几幅照片是部分获奖单位及检查验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1987年10月30日—11月4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地震水化基本台网专业工作会议。这是继1985年6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地震水化基本台网工作会议后的第三次全国性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水化基本台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区域台网水化观测资料评比的第一名。各省(自治区、市)地震局(办)台站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全国水化基本台网验收领导小组成员及特邀的专家代表及国家地震局的领导和同志。会议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 2月 1 3日由中国地震局组成的验收专家组 ,对新疆地震局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新疆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实施 ,使部分前兆台站的观测环境、工作条件、观测项目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大为改善。该项目按期完成了 5个台站 2 5个测项的数字化改造及 1个前兆台网中心的建设。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对乌鲁木齐基准台、库尔勒台及局台网中心分别进行了技术指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5个台 2 5个测项及前兆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1987年5月5日至12日,由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的全国第八届(1986年度)地震、地磁基本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会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部分Ⅰ、Ⅱ类地震、地磁台站代表五十余人。本次会议除资料评比外,还讨论了评比标准的修改意见。会议以地震、地磁台网牵头单位局地球所九室为主,台站代表参加了评委会,负责本届评比工作。经过紧张的查图,校核、评分,本届评比的结果一目了然。本届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属于小型评比会,只请少部份台站同志到会负责评比。  相似文献   

10.
报导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工程学报》1984,6(4):110-110
兰州地震研究所于1984年4月2日至6日在兰州召开水氡观测技术工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水氡专业台站的台长、有关群测点观测员、部分地区地办代表及专业人员共2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了1984年如何提高观测技术水平、改善观测条件及保证观测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查评比七九年度地震台站观测质量,表彰先进,找出差距,促进台站观测质量的提高,省地震局于一月中旬在太原召开了全省地震台站七九年度观测质量检查评比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86年7月11日至15日,在丹东大孤山召开了辽宁省85年度地下水网观测质量评比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震办、台、站负责地下水工作的同志,各观测井的测报员和省局分析预报研究室水组同志等43人。局业务处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这次会议首先根据规范要求,按评比标准,对地下水网19口观测井的2月、5月和10月的下半月,6月、11月的上半月共三个整月的自动记录图纸、日报卡片、月报表、现场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7年7月10日至17日在大连召开了763长周期地震观测技术交流会。总结和交流了我国763长周期地震台网在建网和验收第一批台站过程中积累的有关观测技术和资料分析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目的为促进第二批台站早日达到验收标准。国家地震局科技司,局地球所,辽宁省地震局的有关领导及763台站代表共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地震观测资料质量检查、验收、评比工作会议于1999年元月6日至10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疆各地震台站、地方地震局(办)和局有关业务单位的50名代表,按学科组成9个专业评比组,对全疆39个单位提交的103项观测资料(无线通讯网评比结果未统计在内),根据观测规范和有关学科评比标准,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评比。评比结果:优秀为79台项,良好为15台项,及格为5台项,不及格为4台项,有7个单位获全优。另有8台项观测资料或因断记时间长或因观测环境长期受干扰,导致资料失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落实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和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总结一九八二年的工作,安排今年的计划,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迅速开创我省地震工作的新局面,省局于四月十六日至廿二日在太原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会议.全省各地市地震局、部分县地震局、专业台站和企业办台站以及省局机关处、室、队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地震地下水网1987年度资料评比会于1988年7月26日至28日在省局召开,参加评比的和有关市、县地震办(台、站)业务科长等共到会20余人,会议着重贯彻国家地震局地震地下水网新规范要求,按新颁布的《资料评分标准》进行评比.会议首先由局科技监测处负责人阚志冲同志讲话、他祝贺大家在1987年地下水网的观测、管理和科研等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辽宁地下水网在全国(1985、1986年度)质量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溪1号井点荣获第三名,本溪2号井点取得优秀(一等)奖、汤池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地震局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卅一日至六月七日在北京召开了测震,地应力、水化、地电观测系统全国基本台网布局方案专业论证会。这是继本年四月份召开的形变、重力、地磁观测系统全国基本台网布局方案论证会之后的第二部分会议。通过专业论证,由各观测项目现有的台站中选取了部分台站,分Ⅰ、Ⅱ两类组成各自的全国基本台网(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台站水准数字化改造的实际需要,对电子水准仪投入使用前及使用中所涉及的仪器检查项目和观测数据的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二次开发,研制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仪器检查、观测成果处理和绘图三部分。使台站水准测量结束了人工读数、手工记录和点图、人工计算的历史,实现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的微机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度地震地磁基本台网小型评比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六月十日至二十日在北京白家疃地震台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五个地震台、六个地磁台站的区域代表和资料汇编单位人员,其二十九人。会议是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主持召开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林庭煌同志、科技监测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1月国家地震局对华北井网组织验收后,山西省部分井被列为缓验井,今年国家局将于第四季度在华南组织井网验收。为争取将我省的这批缓验井纳入国家井网,省局子6月30日至7月6日在昔阳召开了验收预备会。会上,缓验井所在地的地、市地震局长或观测井的业务负责人根据验收要求,对井孔本身的质量及所处的构造位置、井房和观测条件与观测资料等情况等作了介绍。通过讨论,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问题,对文字报告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比例尺和图,隔规格的统一问题。另外,还对地震地下水观测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培训采取讲课形式,最后还进行了考试,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