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马鞍岩相潮间带贝类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2~1993年4个季度月采集的样品中,共鉴定出贝类63种,隶属3纲9目29科。根据它们对温度的适应性质可分为4个类群:暖温带种占4.76%;亚热带种占44.44%;广温广布种占38.09%;热带种占12.69%,生态特征与福建沿岸相近。阐述了贝类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还探讨了潮汐、波浪等环境因子对贝类生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浙南岛屿潮间带蟹类的区系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根据1990—1997历年对浙南岛屿潮间带生态调查所获的材料,分析了该地区蟹类的区系特点。经整理鉴定计蟹类97种,隶属于12科56属,其中软相70种、硬相32种,硬、软相皆有出现的为5种。该地区蟹类区系以亚热带暖水性种类占优势,其次为暖温带性种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区的中国──日本亚区。蟹类的组成与分布受到海流、底质、潮汐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泉州市潮间带贝类的种类、数量及其生态分布。经记录整理、鉴定共得标本125种,隶属于3纲、46科和84属。其中,多板纲3种,双壳纲63种,腹足纲59种。根据它们对温度的适应性质可分为4个类群:暖温带种占5.6%;亚热带种占40.8%;广温广布种占48.0%;热带种占5.6%。  相似文献   

4.
山东蓬莱沿海岩相潮间带贝类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莱 ( 37°2 5’N~ 37°4 9’56”N ,1 2 0°34’4 4”E~ 1 2 1°0 9’E)位于山东半岛的北端 ,黄渤海交界处。作者通过对蓬莱沿海潮间带生物的调查 ,初步分析了岩相潮间带贝类种类及其垂直分布特点 ,依潮间带的不同区域而呈带状分布 (高潮带为滨螺群落 ,中潮带为牡蛎群落 ,低潮带为贻贝 -锈凹螺群落 )并简单分析了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布状况 ,为潮间带贝类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供海洋生态学、环保、水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厦门港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7年2、5、8、11月调查资料,研究了厦门港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种类组成、种类与数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变化,并与大亚湾多毛类生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有多毛类47种。平均栖息密度60个/m^2,平均生物量1.78g/m^2,潮汐作用影响多毛类的种数、密度、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多毛类数量的季节变化不甚明显,但冬季的栖息密度和春季的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李永仁  张超  梁健  郭永军 《海洋科学》2017,41(11):113-118
为研究天津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分布特征,2017年5月,作者对天津滩涂开展贝类资源调查。共采集贝类30种,分属2纲、4亚纲、10目、19科,在汉沽鲤鱼门、大港减河口、大港滨海湿地分别采集贝类20种、19种、19种;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分别采集贝类11种、22种、10种;H'值大小顺序为鲤鱼门滨海湿地减河口,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经济贝类主要分布于中潮区,鲤鱼门与减河口滩涂的优势经济种均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量分别为562.8、828.5 g/m~2,滨海湿地的优势经济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生物量为1 403.8 g/m~2。对比2013年,大港减河口滩涂的贝类种数及生物量均升高,鲤鱼门滩涂的贝类种数增加,滨海湿地滩涂的贝类资源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1990年、2006年、2010年和2016年11月在南麂列岛、北龙-北麂列岛和洞头列岛的调查结果和历史资料,分析了浙南岛屿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时空变化及生态位.结果显示:4次调查数据中主要优势种有15种,前4位优势种分别为日本笠藤壶、条纹隔贻贝、疣荔枝螺和小结节滨螺;30 a来日本笠藤壶有逐渐被条...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天津潮间带经济贝类资源的变化特征,指导当地贝类资源的修复及合理开发,2008年—2020年,作者对汉沽鲤鱼门、大港减河口及大港滨海湿地三段潮间带滩涂开展持续的经济贝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经济贝类24种,每段滩涂每年7~14种;各滩涂的经济贝类生物量范围为223.5~1665.5 g/m2,鲤鱼门及减河口滩涂...  相似文献   

9.
舟山朱家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共报道软体动物88种,隶属5纲49科。潮间带软体动物按栖息底质分为三个类型:1.岩礁相:高潮带生物组成为粒屋顶螺群落和短滨螺—粒屋顶螺群落;中潮带为单齿螺—条纹隔贻贝群落、疣荔枝螺—青蚶—单齿螺群落和锈凹螺—疣荔枝螺群落;低潮带为锈凹螺—复瓦小蛇螺群落。2.泥相为珠带拟蟹守螺—婆罗囊螺群落。3.砂相:高潮带与中潮带上层未发现有软体动物分布,中、低潮带的较高潮区为紫藤斧蛤群落,较低潮区为等边浅蛤群落。 潮间带贝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如下:岩礁相依春、冬、秋、夏递减,泥相依夏、秋、冬、春递减,砂相依冬、秋、夏、春递减。 此外,本文还与中国沿海生物调查作了比较,其生物量与栖息密度的变化规律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中期吴宝华曾对舟山群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作过报道,其中提到有数种分布于朱家尖岛潮间带;八十年代初蔡如星等在进行全省海岸带生物调查过程中就该岛潮间带动物做过定点观察。但是对该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专题报告。随着朱家尖旅游胜地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搞清该岛生物分布及其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就显得十分紧迫;在动物区系划分上,该岛正处在北太平洋区的远东亚区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的过渡带上,了解该岛的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区系区划上也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于1986年2月到1987年1月对该岛潮间带的软体动物进行了逐月连续采集,获得了丰富的生态学资料。现就该岛潮间带岩相软体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以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提出报告,以供水产和环保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导了1997.7-1998.4期间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5091.80g·m-2和4269个·m-2; 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水平分布为关帝山>大筲箕屿>海利>壳菜岙,垂直分布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季节变化分别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数量的水平分布主要受海岸开敞度及浪击度的影响、垂直分布主要受潮区及浪击度的影响、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和动植物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浙江海岛风暴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江沿海岛屿众多,分布广泛,500m2以上的海岛就有3061个。本文对全省海岛风暴潮及其灾害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海岛区是受台风影响频繁及风暴潮灾害较严重的区域。风暴潮及其灾害一般浙南岛区要大于浙中、浙北岛区,近岸海岛区要大于离岸较远的岛区。影响全省海岛的台风主要是沿海登陆型或近海转向型台风路径,而浙南岛区福建北部或中部登陆的台风影响亦较大。全省海岛台风增水主要受控于台风风场,当海岛各站置于NE~N风场时,出现增水,增水量值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而在强劲的偏西风场下,岛区各站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减水  相似文献   

13.
鱼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仲杰 《海洋科学》1986,10(3):36-41
关于浙江沿海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的研究,仅有少数学者在研究潮间带生物生态报告中涉及,尚无专题研究。作者于1982年2—6月和1983年1—10月对鱼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其中区系研究和裸鳃类的记录已发表。本文仅就生态学部分作一初步报道,目的在于为浙江沿海潮间带生态学研究、环境保护和水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上海石化沿岸潮间带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3~2002年杭州湾上海石化沿岸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得出上海石化处理达标后排放的工业废水对此段潮间带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自2002年到现在为止,本潮间带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呈现一种适应性广、耐污染的结构组成.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2.00~3.50之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年4月(春季)和6月(夏季)象山港主要岛屿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调查数据,采用优势度、生物多样性指数、次级生产力、聚类、多维尺度排序及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分析了主要岛屿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春、夏季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52种,其中底栖动物与底栖藻类各有45和7种,春、夏季共有物种数为34种,短滨螺、中间拟滨螺、齿纹蜒螺、青蚶等11种为春、夏季共有优势种;(2)夏季平均丰度(2074.85g/m2)高于春季(1505.01g/m2),春季平均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2373.75ind./m2,16.31g/(m2·a))高于夏季(2210.17ind./m2,12.17g/(m2·a));(3)春季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sevenness均匀度指数(2.742,1.679)高于夏季(2.580, 1.623),夏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0.716)高于春季(0.667...  相似文献   

16.
浙江南部近海春季鱼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与6月)对浙江南部近海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90种鱼分别隶属于2纲15目51科75属;暖水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所有优势种均为暖水性鱼类,其中矛尾缎虎鱼为春季三个月的共同优势种;生物量、尾数密度与丰富度指数(D)5月与6月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多样性指数(H')与水深、底温与底盐三者之间均为线性正相关(P<0.05),而与生物量呈线性负相关(P<0.05),这表明浙江南部近海春季鱼类的多样性(H')随水深、底温与底盐的增加而增高,但同时却随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共采得底栖海藻85种,隶属于54属,其中绿藻门7属14种,褐藻门14属22种,红藻门32属48种,蓝藻门1属1种,所有种类中,暖温性种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暖水性种类,冷温性和冷水性种类最少。  相似文献   

18.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共鉴定248种,隶属于5纲78科161属,应用群落系数,等级聚类分析和极坐标排序研究软体动物落分布,结果表明,软体动物群落可分为3种类型,即河口型群落,近岸港湾群落和开阔海域群落,群落分布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及其生境类型密切相关,盐度和水动力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年4月、5月与6月对浙江南部沿岸产卵场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鱼卵、仔稚鱼72个种类,分别隶属11目38科48属。其中鱼卵29种,分别隶属6目18科24属;仔稚鱼55种,分别隶属10目29科40属。4—6月仔稚鱼数量呈逐月递减的趋势,而鱼卵数量6月最多,5月最少。鱼卵优势种4月以斑鰶、棱鱚、小黄鱼与蓝点马鲛为主,5月以斑鰶、鳀、龙头鱼、银鲳、蓝点马鲛与石首鱼科为主,6月以鳀、龙头鱼、多鳞鱚与鲱科鱼类为主;仔稚鱼优势种4月以虾虎鱼类、褐菖鲉与平鲉科为主,5月以鳀、虾虎鱼类、棱鱚、斑鰶与长鳍篮子鱼为主,6月以鳀与虾虎鱼类为主。斑鰶、鲳鱼、小黄鱼、棱鱚、蓝点马鲛与褐菖鲉的产卵盛期为4月,而鳀与龙头鱼的产卵盛期为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