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C实验室的建立,将为研究干旱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研究第四纪晚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貌的变化过程;研究第四纪晚期地层、古环境以及新构造运动;研究历史时期内的古人类、古文化发展等学科,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碳-十四实验室的建立,无疑对促进新疆地学事业及考古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沙漠形成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8,他引:22  
董光荣  李森 《中国沙漠》1991,11(4):23-32
古风成砂及风尘沉积物是地质时期沙漠形成演化的直接或间接标志。通过对中国北方大量的新生代古风成砂的特征分析、类型划分、年代测定和岩性岩相对比,初步建立了中国北方沙区新生代古风成砂地层序列,恢复了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中国沙漠形成演化的轮廓,进而探讨了第四纪沙漠的发展模式与沙漠性质。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地质学在近些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这是由于第四纪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随着生产、科研的需要迅速扩展、加深而取得的。深海钻探不仅推动了海洋第四纪的研究,而且对大陆第四纪研究也发生了巨大影响。古地磁、放射性碳、氧同位素、钾氩法、铀系测年、微体化石等方法的应用和不断完善,也推动了第四纪地质学的迅速发展,在传统的地层、气候、新构造运动、古生物等方面;在环境的研究,海面的升降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孢粉分析作为探索第四纪时期古地理环境演变的一种方法,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适应国家建设和科研发展的需要,第四纪孢粉工作必须紧紧跟上。为此,我们必须对已有成果有清楚的估价。对制定争取达到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雷琼火山群中九斗洋干玛珥湖的第四纪地层空间展布,以及埋藏古火山形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地质背景资料,采用高效、便捷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九斗洋干玛珥湖湖盆区进行勘测,并结合钻孔岩芯的研究进行验证。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盆地深部地层最高电阻率可达到300 Ω?m以上,盆地中央基岩以下存在高阻地质体,推测为岩浆通道位置。岩浆经过通道溢出后横向展布,覆于沉积地层上,随后在火山口内形成湖泊,堆积第四纪湖相沉积,其火山机构与玛珥湖型火山一致;2)九斗洋干玛珥湖第四纪松散沉积地层的电阻率通常<60 Ω?m,泥炭层电阻率最低;3)第四纪沉积总厚度为25~50 m,盆地松散沉积的岩浆岩基底总体平整,但尚有波状起伏。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钻孔验证是研究火山机构形态及火山口湖第四纪沉积空间展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大庆、乾安、长春、哈尔滨等地所揭示孢粉资料,试将松嫩平原晚第三纪到更新世时期划出13个孢粉带。根据孢粉组合系列变化和磁性地层测定,论述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化过程,为研究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在青海湖区进行过多次地质地理调查,但对本区第四纪地层迄今研究甚少,也未从其中发现过生物遗体。本文试图根据孢粉组合对本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古气候变化及青海湖形成时间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在青海湖区进行过多次地质地理调查,但对本区第四纪地层迄今研究甚少,也未从其中发现过生物遗体。本文试图根据孢粉组合对本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古气候变化及青海湖形成时间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的第四纪古风成沙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第四纪古风成沙,是指现代风成沙出现以前的第四纪期间由风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国外对第四纪古风成沙或古沙丘(又称化石沙丘)已有较多研究,国内不少地方亦屡有发现,但系统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黄山剖面孢粉组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北郊的黄山(又名荒山),由于盛产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引起第四纪工作者的普遍注意,成为我国东北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但是,对黄山第四纪地层划分、时代、成因及其沉积环境的认识,至今尚未统一,1974年曾与有关单位协作,对哈尔滨黄山和肇源三站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考察和初步总结。本文是在此基础上,对1978年于该剖面下部进行加密取样和补充分析,并结合植物残体分析和C~(14)年龄测定结果的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玉龙雪山—苍山地区第四纪沉积与层状地貌的新构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富斌  徐毅峰 《地理学报》1992,47(5):430-440
本文通过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与沉积间断、盆地早期地层下伏红色风化壳的层位、山地古夷平面的变形、金沙江阶地与洱海湖滨阶地发育的构造分析,提出新构造期的下限为330×104aBP左右、新构造运动的波动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并呈现波动周期逐渐缩短、频率增大和晚第四纪断块差异性运动增强的基本趋势,探讨了新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新建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开始了地貌与第四纪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标志着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建立。65年来,在新构造活动与构造地貌、气候地貌与沉积、流水地貌与沉积、沉积相与比较沉积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层与年代学、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迁、海洋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演变、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一些领域发挥了创新与引领作用,解决了一系列国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为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理学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加强地貌学与自然地理学各分支以及地球科学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深化不同宏观时空尺度演化与现代过程关联的研究、以及影响地貌演化的地球系统各要素及相互作用研究,系统展开气候变化、环境演变与地貌过程的模拟研究,加强地貌第四纪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地质史上第四纪所经历的时间,尽管只有二、三百万年,但它是人类演化的重要时期,第四纪地质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新疆第四纪以来塑造了丰富多样的沉积类型;有冰川沉积、河流沉积、黄土堆积、洪积、冲积一洪积、湖相沉积、风积、盐沼沉积等;曾发生过多次冰期与间冰期、河流改道、湖泊演替、新构造运动、克里雅河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泥火山活动等;巨大的活动断裂屡见不鲜,阿尔金山前大断裂长达千余公里与美国圣安得列斯大断裂相并驾齐驱,普昌断裂、可可  相似文献   

15.
雷发洪  胡凯衡  马超  田密 《山地学报》2013,31(2):218-225
蒋家沟流域在小江大断裂东侧的隆起地段,这一区域构造活动强烈。自第四纪以来,受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蒋家沟在河流沉积及泥石流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梯状台地。实地考察蒋家沟各支沟残留台地的沉积构造、新鲜坡面的古泥石流活动记录,根据泥石流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初步划分泥石流类型。再结合现有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和各泥石流台地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实验结果,可计算出蒋家沟不同泥石流活跃期泥石流的天然容重,还原了蒋家沟第四纪以来不同时期泥石流活动特征。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古风向的重建是古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意义。目前对古风向的恢复所使用的地质指征包括风成地貌的形态、风成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风力作用产生的结果等,通过对这些指征识别和判断来重建古风向。本文对现有的古风向研究中的指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指征、间接指征和其他类型指征。从时间尺度上看,第四纪以来的指征较多,方法多样,第四纪以前的地质指征数量相对较少,但研究应用仍很广泛;从空间尺度上看,干旱气候区的指征较易于获得,而湿润气候区指征匮乏,且适用较为严格。探寻新的古风向重建指征是古风向研究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相似文献   

18.
以第四纪构造活动、沉积作用以及现今地势高低和地貌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对江汉-洞庭盆地东部中段及其东缘(1:25万岳阳市幅)进行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划分与编图。研究区共厘定出9种构造-沉积地貌类型,各地貌类型的地表高程、第四纪地壳升降特征、风化剥蚀和沉积作用等各具特征。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其地貌图的编制,既反映出地表地理环境暨地貌特征,又提供直观表达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构造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和深化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豫灵人”发现区的地质构造、黄河演进、地层层序、地貌形态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本区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演变与“豫灵人”出现之间有着紧密相关关系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平日 《热带地理》2007,27(1):20-20
由广东省地质学会、香港地质学会、广东省地质调查局、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联合主办的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3-24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粤港地质界、地理界8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30多位研究生、大学生列席聆听学术报告。35位粤港地学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研究范围涉及地层、构造、城市地质、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产地质、风暴潮沉积、第四纪沉积、地下埋藏古树、地质灾害等地学领域。《广东地质》为大会出了《专辑》(《广东地质)22卷1期)。与会者饶有兴趣听取和观看了香港同行关于2004年圣诞节印度洋强烈地震引起海啸的地质效应及其对香港及珠江三角洲的启示的实地考察报告和现场录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